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母亲(征文.散文)

精品 【晓荷.天地事】母亲(征文.散文)


作者:李仙正 童生,702.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54发表时间:2017-05-11 10:59:07
摘要:母亲的眼泪,只是从眼眶里一滴一滴轻轻地流出来,却又是那么的沉重,传递着爱的信息,让孩子们诠释亲情的真谛,感悟到平凡母爱的伟大分量。我坚信,母亲的眼里,依然有泪;母亲的心中,依然有爱。


   十几年前,我记得一次回家,母亲自然像对待客人一样热情地招待我,便急于起身出门买菜。
   “孩子,家里没什么好吃的,连鸡蛋也吃完没买,你先歇着看会电视,我先去买点菜来。”母亲临出门前交代我。
   “妈,都快11点钟了,还到街上买菜来得及吗?我随便弄点吃好了。”我惊讶地接过话茬,本以为集市离我家有三四里路,出门不便,加上母亲又不会骑车。
   “你还不知道,现公交车跳上去就到了,出门很便当,70岁以上老人乘公交免费,我去去就回,去去就回。”母亲坚持要去买菜,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大约半个钟头后,母亲果然拎着猪肉、十几个鸭蛋、几条小海鱼回到了家。
   我的母亲,年过七旬。在她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老人,平时走路,全靠原始的“两脚马”代步。过去,乡村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连接外界的交通道路,弯曲而又狭长。遇上阴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出门很不方便,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尘。若买点小菜,赶集都得耗上小半天……
   直到公路修到了我的家门口,家乡的道路有了大变样。由最初的小路到大路,泥路到砂石路,再到柏油路,再到水泥路。令我欣慰的是,公交车直通城里,母亲只要迈出家门,走上不足百米,就能等候上车。刚开始时,肯定还算不上正规的公交。个人承包营运,路况差,车况差,车班少。随着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拓展,路况、车况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公交。人到晚年的母亲,这时才能尽情享受公交带来的便捷。
   忆往事,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飞跃,交通事业也有了大发展。看今朝,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滋润着一方水土,沐浴着我的家园,造福着一方黎民百姓。昔日的家乡小山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便捷的交通环境,一步步改变着我的家乡,改变着我母亲的生活。
   我知道,母亲对公交是一种依赖,也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享受。她之所以喜欢挤公交,并非出于节能减排,她也不懂这个大道理。而是因为她老人家年老体弱,腿脚不灵,出门不便;是因为她有“免费证”(老年人优待证),乘车不用掏钱;是因为她从没学过现代交通工具,连自行车也没碰过。
   不仅如此,便捷的公交,大大方便了村人的生活,缩短了母亲与村外世界交流的距离,使她远离晚年的孤寂。我的大姐家在山岙里,可村子里仍没通公交,又离我家较远,母亲就很少上门,有时长年到头都没去过一趟。而我三姐家在集市的街边,母亲坐上五六分钟的免费公交,只要一上街,有事无事就到我三姐家坐一坐、聊一聊。
   母亲对公交情有独钟,并与公交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次,母亲抱怨过公交司机,心中不快,我偶尔听她说起:“我去你姑妈家,一个人站路边招手停车,当时车上乘客不多,谁知公交司机视而不见,可能嫌我老太婆白乘车的,就是不停靠。后来,我就站到路中间招手拦公交。”
   母亲冒险拦公交,我心里甚是担心,也很难过。除了认真听听母亲的唠叨外,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也许,母亲遇到的是偶然现象;也许,节庆期间的临时性加班车,调配的驾驶员经不起爱老便老这块“试金石”的考验,也许……
   尽管城乡交通不是十全十美,可能难免夹杂着些许人为憾事。而母亲的公交缘,像普天下的许许多多的母亲一样,不正是见证了那种从落后到便捷的交通条件,一个地方经济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巨变吗?
   为了母亲的微笑,未来农村的交通发展之路,真正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还要走很长、很长……
  
   二
   在我生活的小山村,有一种流传已久的风俗,凡女儿出嫁时,为娘的免不了含泪“哭一哭”,据说这样家门今后才会顺当,发家致富。我知道,母亲表面上摆脱不了这传统的世俗,但对她来说,这眼泪既不是伤心的,也不是开心的,而是对我出嫁的大姐疼爱。不用说,任何母亲十月怀胎的煎熬,再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儿女的不易,含辛茹苦把儿女们喂养成人。可我的大姐一下子出嫁他乡,进了别人家的门,成了别人家的人,哪个做母亲的不心疼,不流泪呢?
   我的母亲,像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女人一样,历尽生儿育女的艰辛,唯独她的眼泪,印证了一切,告诉我一切。我出生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从小淘气,没进过幼儿园,六七岁上村校时,母亲就调兵遣将,不是让大姐,就让二姐背着我“强制”上学,防止逃学。为了避免我与小伙伴们惹祸,放学了还是由大姐、二姐接我回家。
   母亲用心良苦,希望我好好学习,有一天能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可我还是让母亲失望了,直到现在连基本的汉语拼音都没领会,说出来真可丢人啦!好多熟悉我的人不相信,有的打趣地问我,你也算是从事文字工作的“老手”了,怎么连个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懂呢?也有的十分惊讶,说我不懂汉语拼音,怎么认得字呢?我没有念完高中就进了乡镇企业,没干几个月便应征入伍,走进了热血沸腾、青春燃烧的军营,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那时,母亲没有流泪,在表面坚强的背后,我也不知道她心里在流泪。
   在军营的每一天,是我成长的每一天,进步的每一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部队政治机关的嘉奖,但是,我改不了淘气的秉性,甚至违反军纪。我有时拿着气枪去打山兔、打鸟,有时不向主人打个招呼,亲自动手在老百姓的果园、瓜地里摘几个果子,有时下河抓蟹摸鱼。当时,我自称自己成了“三不”士兵,不出操、不军训、不站岗,部队长、参谋长偶尔还来边敲敲窗门边说:“新闻报道组两个兵,天天像过春节一样。”我记得最惨的一次,部队给我35天的探亲假,我超假了一个星期,归队后受到全部队的通报批评……
   母亲的泪,洒满了对人间的爱。当我结束了短暂的军旅生涯,手里捧着军功章回家时,我从一位好心的邻居口中得到证实:“你走出(当兵)时,你娘哭了。”我渐渐明白,母亲将自己有限的泪水,化作了对我无限的爱,她落下的每一滴眼泪,都是出于对儿女本能的疼爱之心,就是疼爱儿女的甘泉,夏日里给予孩子清凉解渴,寒冬里给孩子穿上棉袄保暖。母亲不仅仅因时时刻刻牵挂我而流泪,更是因分分秒秒疼爱我而付出,她老家愿意操劳一辈子。
   我的母亲,她用毕生的精力和汗水,永无止境地为儿女劳碌得白了头发,劳碌得弯曲了腰,劳碌得昏花了眼睛。可她老人家乐此不疲,毫无怨言,从来没有提起过为儿女们倾尽心血,给儿女们留下欠母亲的实在太多,今生今世都还不完的明显压力。我理解母亲的泪,实际上就是对儿女默默无语的爱,一颗无私无尽的心。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简单的眼泪中,衬托出伟大的爱。
   美国作者克里滕登早年在《母亲的价格》文章里指出,母亲的合理年薪约6万美元,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作出评估,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改为出钱聘人代劳,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钱高达63.5万美元。我想,天下的母亲们即便是知道了,大不了对此一笑而过,我深深感受到母亲的眼泪是无价的,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因为,母亲的一生不能释怀对孩子的关爱,孩子的心中也不能没有母爱。
   母亲的眼泪,只是从眼眶里一滴一滴轻轻地流出来,却又是那么的沉重,传递着爱的信息,让孩子们诠释亲情的真谛,感悟到平凡母爱的伟大分量。我坚信,母亲的眼里,依然有泪;母亲的心中,依然有爱。
  
   三
   周日回家,见红色塑料桶里放养着两条大鲫鱼,每条重约半斤多。其中,有一条鱼肚翻白漂浮水面,只剩下一口气了,嘴巴吃力地一张一合,似乎慢慢地吐泡泡,看上去半死不活的样子;另一条竖起乌黑的鱼背,沉在桶底游荡自如。
   母亲告诉我:“你三姐说你“贪”(喜欢吃)鱼,双休天要回家,前几天特地送来两条鲫鱼,我把它养在水桶里。”
   “噢,我晚上不住在家过夜了,吃了中饭就要回单位的。”这时,母亲提着养鱼的塑料桶,往屋边的池塘去杀鱼洗鱼。可很奇怪,母亲怎么只拎着一条洗好的鱼回来,便准备忙于张罗饭菜。我有些不解,母亲连忙解释道:“你又不在家吃晚饭,我把另一条活的放生了。反正两条鱼杀了烧好没人吃,不如放生一条喽。”
   我知道,放生鲫鱼并非母亲一时心血来潮,大发慈心,也不是纯心不对活鱼杀生的,还有很多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她一向很“挑食”,平时以素食为主,把初一、十五定为“吃素日”,对鸡、鸭、牛、羊、蛇、蛙等肉不碰,对鲫鱼、胖头鱼、黑鱼、鳝鱼等河鱼不食,对辣椒、生姜、大蒜等不吃……
   然而,我一般十天半月在家吃顿饭,甚至一个月才回家一趟。假如我一个人一顿独享两条大鲫鱼,难免过分助长了“暴食”、“偏食”,奢侈不说,也不利于饮食健康与科学。那么,我本来吃一条鱼足够了,即便是另一条烧好了又没人吃,也只得倒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两条鲫鱼杀一条放生一条,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鲫鱼之类的河鱼,我是吃活不吃死的,犹如宁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再说,养在塑料桶里的鲫鱼,常常活不了多久,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死鱼一条,或者烧好吃剩下的鲫鱼,惟一能做的,就是把它暂时存放在冰箱里,但冰箱里放久了的生“冰鱼”也好,熟“冰鱼”也罢,我以为都不好食用。记得有一次,母亲从冰箱里取出一条冰了个把星期的冰鲫鱼,烧好后很难吃,尝起来既没鱼的鲜味,又感觉肉质“铁石”,并且鱼腥味很浓……
   如此说来,母亲选择放生另一条鲫鱼,无疑是明智之举,让池塘多条生命。当然,可以把多余的一条鲫鱼送给邻居,但那样做,母亲说人家会觉得欠你人情,想想倒也是。
   处置一条鲫鱼很简单、很细小、也很平常的一件事,可以把它杀了,或烧了吃了,或丢掉喂猫,或放生送人等,方法方式有很多,更谈不上什么深刻道理与充分的理由。
   虽然,母亲大字不识几个,农村家庭妇女也没什么见识,但如何去选择合适的理由,这对生活本身无非是一种考验,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智慧。更何况是放生,这是对万物生灵的一种宽容和境界。
  

共 39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飞跃,交通事业也有了大发展,70岁以上老人乘公交免费。母亲喜欢挤公交,不但是改革开放尊老政策的阳光,也是母亲勤劳,坚强的写照。母亲在送孩子参军时落泪了,她一方面希望孩子建功军营,一方面难舍难分。她放生鲫鱼,主食喜素,善良的心灵里蕴藏着担心孩子落下暴食暴饮对身体不好的习惯。作品朴实,却感人心扉。欣赏,拜读,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14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5-11 10:59:37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5-11 11:22:08
  欣赏李老师朴实真情的佳作,拜读学习“母亲的眼泪,只是从眼眶里一滴一滴轻轻地流出来,却又是那么的沉重,传递着爱的信息,让孩子们诠释亲情的真谛,感悟到平凡母爱的伟大分量。”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张福洲        2017-05-11 23:05:33
  欣赏佳作!情真意切,心诚则灵!湿人眼眶!赞!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4 楼        文友:你猜        2017-05-14 16:05:30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