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一眼清华北大

精品 一眼清华北大


作者:风子九天 举人,346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64发表时间:2017-05-11 13:43:30

一直计划着,要去北京。去北京,看一眼清华北大。
   这个夏日里,果真就去了。
   小叔考取清华的时候,北京就一直在我心底荡漾很多年。考大学时,小叔成绩比我好。我在村小读书时,他去了镇上,我去镇上读书时,他去了县城。我去了县城,他却去了海外。最终,我还是没能赶得上他。
   小学时,我们在同一所村小读书。我们是同班同学。那个村小,前身是一座庙,华佗的庙。传说是曹操为纪念医祖华佗建造的,只是传说。又有人说,是刘伯温为破下邳风水保大明王朝而建造的。谁建造都不重要,这一切也无需再去查考。文革时,庙被破了四旧,泥像香炉神龛一股脑儿都被掀进了庙门前的大汪塘。我们村子后那座汪塘,现在仍叫做庙汪,只是早早就淤积得没了水气。我们儿时那所小学,一直就叫华庙小学,那里是我年少里最快乐之地。现在学校早不在,就连提起这名字似乎都有些儿生疏了。
   小学时,我的成绩比小叔好。五六年级时,期中期末考,我科科都能拿一百分。唢呐声里,学校把大红花一次次送达到我家门口。我老家东屋的山墙上,至今还贴满当年的一张张奖状呢。书橱里珍藏的那一只英雄牌钢笔,就是那时的一次期末考奖励的。那时,连大老爷看我,似乎都有些儿嫉妒。
   太爷常说,爷儿俩好好上学。将来一个清华,一个北大,就好了。
   那个时候,清华北大就是我们心里的一个梦!
   小学毕业后,我们就不在一个学校了。我去了一所联中,小叔去了镇中学。那时大老爷是校长。再后来,我去了镇中学,小叔就去了县重点。高中时,我学了文,他学了理。那个时候,似乎大家都认为我们爷儿俩,将来可能会是一个清华一个北大了。再后来,他就考取了清华。那一年,我偏考了个师范。从此村里人,便不自觉地称我为教书先生。一时间,感觉很丢人。那段时光,教书人被称作老九,没有人能瞧得起。小叔考取学的时候,大队里送了两场电影,还置办了好几桌酒席。当时,村里人就另有了一种传说,说是小叔第一个破了刘伯温的风水。我取学的时候,一点动静都没有。大队没送电影,我们家也没置办酒席。冷清里,第一次感到,人世间原本有一种东西,叫世态炎凉。
   小叔去了北京,我留在了徐州。
   北京,在我的记忆里,仿佛一根芒刺,扎了我很多年。
   很长一段时间,想把北京忘,可怎么忘也都忘不掉。
   小叔在北京工作,后来做了大生意,后来移居海外。听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附近,还买了一层楼。大老爷和大奶奶在的时候,小叔常回来看。每次回,总要捎信给我说,大侄子若有空,一定要到北京玩。他说,他一定会在北京等我。
   每次听起别人谈起小叔,或羡慕起小叔,我似乎都有些嫉妒。好多年,就感觉我这个师范院校考得不值。原先接到师范通知书的时候,我是决意不愿上的,私心里也想考个清华北大试试。父母不同意我留级,特别是爷爷奶奶不同意。在他们老辈眼里,那样的年代,能考取一个学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是个铁饭碗,铁饭碗是那么容易端的啊!
   拗不过,我还是去了那所大学。在那里,我一样很用功。
   毕业那年,偏是定向委培。别人考学多去了大城市,而我偏考回了乡下,去了一个我乡村一样的小乡村。许是因为要躲得远远的,我没敢回我的乡下。我在那儿认真地教书,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能够荣光一把,好回去面对那些对我曾经有太多期待的我的父老乡亲。第二年,我就被评为了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然后,花纸一张接一张。一张花纸,把我打发得花枝招展。周末回老家,我立马买了一挂大鞭炮。鞭炮声很响亮,而乡村却很安静。
   大奶奶和大老爷都去了加拿大,小四叔和小姑姑也都被小叔安排到了北京工作。小叔的能耐可真大,每次回来都要坐飞机绕道徐州,然后坐小轿子回。回来之后,还要到县城住宾馆。村里人十二分地羡慕。我刚毕业那会儿,不到二百元钱的工资,就这二百元钱镇上还发不全,有几年还发了化肥和煤炭抵账。我自觉对不住我的父亲母亲,对不住我的那些兄弟姐妹们,我没有足够的收入和本领,让他们也能占到我的一点光。
   我工作的那个乡下,并不比我的乡下好多少。好就好在它是一个革命老区,名声在外。我一直告诉我的父母,我在那个地方过得挺好。我生孩子的时候,都没把父母接过去。我怕他们看到之后或许会有感慨,或许会有感伤。孩子一直放在老家里三四年,直到能上小学才带走。那时,父母对我们接济太多。每次回家,父亲母亲都要大包小包给我们自行车子上帮东西。
   有几次,我跟父母亲说,你跟我受了罪了,没能让你们享福,还要常回来搜刮你们。母亲常安慰我说,只要工作顺心就好,日子过得去就好,孩子大人平平安安就好。你也是个端铁饭碗子的,比上不足比下还有还余呢!知足就好,开心就好!幸福就好!父母的话,给了我太多的勇气和力量!
   我和小叔之间很少来往,仿佛就觉被一种东西隔着。
   说话间,我们都老了。小叔比我小一岁,可看上去比我要老。我说我忙,想来他可能比我更要忙。忙着忙着,都老了。从他发给我的照片看,他老得我都不敢认,鬓发都白了,身体还有些儿不适。岁月真是不饶人啊!说话间,都把我们变老了。
   想想小时候一起来去,有多欢天喜地。长大了,偏要远隔千山万水。很想再回到童年去,和小叔一起,和村里那些小伙伴们一起。一块儿上学,一块儿藏猫猫,一块儿下湖割猪草,一块儿谈天说地……然而,我们都不再能回得去。
   第三天,导游带我们去看鸟巢和水立方,顺便路过清华北大。
   原以为,清华北大有世间第一流了不起的大建筑。不想,北大校园校舍是那般的质朴和素雅。并不威严和居高,更多的是亲切。车经北大,没有停。北大一排排房子,在我的眼里晃来晃去,我似乎听到有朗朗的书声,正从每一间房子的窗口传出来。伸着头一直看北大,只看得脖子都有些儿僵硬,心里生出无限的仰慕。一路上,导游拖拖不断地说起北大,从蔡琰培说到李大钊,从未名湖说到藏书阁……我似乎只剩下凝视和向往。
   北大就这样过去了,只是匆匆。
   右手边便是清华了,导游说。说得我心里痒痒的。那可是,小叔的清华啊!
   北大和清华一路之隔。车停了,停在北大和清华之间。导游太狠,只给我们十分钟时间。十分钟,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呢?好多人,一起跑过去照了相。门前挤满了人,大多是孩子,几乎没有立足的位置。我慢慢走下车,深情地接近她。这就是清华啊!三十年后,我才能见上一面的清华。很羡慕这些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能来清华。没来得及走进去,导游就催促上车。我最后一个才离开,我在清华门前抱了那扇门柱子照了相。我抱得很紧,就像当年抱着小叔。有学子出出进进,我似乎看到了小叔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清华我来了,心底一声清华,眼角似乎有泪滑落。
   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清华。看着,却不知道要说什么,该说些什么。是要说,当年曾经多么地挚爱过她,还是想告诉她,这样的喜欢一直延续到现在。
   那天,我一句都没说,只默默地仰望。
   遗憾的是,我没能走进去。那一刻,我真想大摇大摆地走进去,走过一栋栋教学楼,再走过一排排粉墙绿瓦,走过清华园。在那朗朗林荫下,走一段青春时的脚步,和小叔一起。
   导游狠命地催。回眸,清华一点点瘦小。
   车奔圆明园去,而心里一直是清华。
   小叔,我来北京了!我去过你的清华了!看完长城后的第三天,我才告诉他。小叔出差去了内蒙,他很惋惜地关心着我,让我在北京等几日。
   团队要走,我没敢留在北京。清华与北大,只是这样的一次擦肩。

共 29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就写作者对清华北大的崇拜,文章结尾写作者的北京之行,写作者的清华拥抱,写出的不只是感动,是深刻的思考。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了插叙的手法,讲述作者的人生故事。在对作者和作者小叔的描写中,写出了两人的相同的读书成绩,但是不同的大学之路,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历程和最后的命运收获。作者写的这些内容,让作者的北京之行,清华之行,表现得很沉很沉,带给我们的震动和思考也是久远的。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12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5-11 22:02:45
  这篇文章写作者的清华北大情结,写出的不只是作者个人的经历,而且写出了作者所处环境的真实状态,这种状态藏着值得我们深思的很多东西。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风子九天        2017-05-16 23:12:38
  衷心感谢老师的编按与鼓励!!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5-12 17:38:28
  恭喜风子再获精品,争取更多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风子九天        2017-05-16 23:14:46
  非常感谢余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向老师致敬!!
3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5-12 17:55:25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3 楼        文友:风子九天        2017-05-16 23:16:40
  谢谢杨老师的鼓励与支持!老师辛苦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