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相约春天”征文】葛牌镇红色之旅(散文)
三秦大地,不仅是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历史一次又一次在这里见证了中国革命时期风云激荡的岁月,也在这里播下了红色革命的种子。
2017年五月初,绿色以奔放的青春姿态开遍了山川原野,我和单位一行人踏上了学习红军精神、接受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之旅,向着革命圣地——葛牌镇出发。
上高速穿隧道,走国道过山路,向秦岭深处行进。一路满眼的绿,层峦迭嶂,各种绿深浅交错,到处充满着生命和活力。一个多小时后走进了群山松林之中,顺着山路两边崭新的仿古房屋院落来到了镇口,路边一块黑色石碑上赫然写着: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
镇路两边的柳树下,村民们提篮的,担筐的,推车的,卖着各种山货。穿过这道独特的风景,从彩色秀丽的飞檐木牌门楼走进葛牌街,这是一条不太长的老街,两旁民居鳞次栉比,有年代的老房屋与新建的房屋交错毗邻。街中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仿古建筑四合院,是这条街上聚集来来往往人最多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纪念馆于2000年落成,由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馆名,2000年6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确定为陕西省少年教育基地,2004年12月被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党史教育基地,2005年10月被市纪委确定为廉政教育基地。
随着如织的人流移步进入大门,正对面的褐色房檐口赫然写着八个金色大字:“重温历史展望未来”,两边的房檐口是一行红底白字,左边写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右边写着:“继承红军长征精神,打造过硬组工队伍。”走进纪念馆大院,一尊威武的当年留下的大炮首先映入眼帘,走近一看,它有炮栓,也有炮弹,那昂起的炮口仿佛正对着敌人的阵地在发射,一颗颗带着仇恨的炮弹落地开花,令敌人丧魂落魄。
拿着话筒的女讲解员说,馆内共设有四个展厅,第一展厅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区域图和模型图;第二展厅是红二十五军领导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第三、四展厅陈列着珍贵的照片和文物。
走进第一展厅,那高高低低的峰峦记录着先辈们钻山林、跨河沟、攀峭壁的足迹,生存的艰难、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劣,带给我的是惊叹,很难想象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凭着什么打败了一次次的围剿;走进第二展厅,四周墙上挂满了一幅幅红底金色题词,仿佛一团团正在燃烧着的火焰;走进第三展厅,每一个角落里都仿佛听到那金戈铁马的铿锵强音。在这里,我看到了风雪交加的夜晚在重兵堵围中红军战士拉不开枪栓的冻僵的双手,看到了寒风刺骨的黑夜中红军战士从敌人空隙间绕道急行突出重围,看到了在一次次冲锋的炮火中红军战士前赴后继倒下的身躯……
“惊天地,泣鬼神!”1934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在庚家河血战中殊死奋战顽强反击,经过二十多次的反复冲杀,挫败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迫使敌军狼狈撤出了战斗,结束了历时二十多天长驱一千八百余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战斗中红军伤亡干部战土一百余人,山山峁峁的鲜血映红了半边天。人民英雄啊,共和国史册上永远记载着你们的前赴后继!
走进第四展厅,仿佛走进了一段血与火的岁月,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建立后的军民情深。西征陕甘迎接红军主力北上抗日、红七十四师深入敌后坚持游击战争、沣峪口会议、隆德镇战斗、南渡泾川河、秦岭北麓西征、歼灭许庙民团、永坪会师……红七十四师及陕南各游击师充分依靠群众,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信仰用鲜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935年7月红军西征北上,8月21日南渡泾川河时遭受国民党一千余人突然袭击,经过激战,将敌全歼,战斗中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在此壮烈牺牲。狂风哀啸,大河悲壮,苍天无眼,大地有情,倒下的年轻身躯,在中华儿女心中树起了一座座坚实高大的丰碑!
听着讲解员的讲解,驻足在每一张照片前,凝视着每一件文物,苏维埃政府用过的手摇电话、铜脸盆、桐油灯,红军作战用的马鞍、军刺,还有战斗中缴获的敌人步枪,红二十五军战士用过的大刀、手雷、手榴弹……看着这些真实的物件,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腥风血雨、壮怀激烈的战争年代,仿佛嗅到了战场的硝烟,听到了冲锋的呐喊声……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比缅怀之情,脚步沉重而缓慢地走出纪念馆,沿着古街往前行,正前方的群山曾是红军抗敌的战场。走出古街,以朝圣的心情踏上了山路,用目光触摸着山路两边的一草一木,用心灵解读着前方一个个山头。此刻,枪声、脚步声、厮杀声、呐喊声,还有高高飘扬的军旗,由远及近,吟唱着民族在危难中的抗争。此时,站在这块浸透红军鲜血的红色土地上,山风似号角在耳旁经久不息,山花似战旗在眼前猎猎飞扬……
“一杆杆红旗空中飘,红二十五军上来了,来到陕甘洛川泾,劳动百姓好喜欢……”一阵激情淳厚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中。战争恍如隔世,而老百姓对红军的深情已深深地融入这里的苍山秀水、峻石松柏。
山路崎岖陡峭,我们停止了前行,只好原路下山,来到了古街一个农家乐吃午饭,门道里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见人进来就笑呵呵地说:“红军来了……”张开的嘴里只剩了两颗门牙。
“那么多人,死的就剩几个了……”我正在低头吃当地的小吃荞面饸烙,冷不防被一个声音吓了一跳!扭过头看到刚在门道见的那位老人站在了我的身边,那双沧桑的眼睛里溢满了泪水。这时,从屋子里走出一个中年人告诉我们,老人是他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其它都不记得了,只会说“红军来了”、“那么多人,死的就剩几个了”这两句话。此刻,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一个历经世事的老人,什么都不记得了,却记得这两句话。老人见证了那段岁月,用她仅存的一点记忆告诉来这里的人们:记住红军,记住那段历史,记住今天的和平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
站在葛牌街口,极目远眺,头脑里的一幅幅历史画面与眼前的安静详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画面重叠在一起,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精神的伟大力量!
秦岭不言,不掩它的巍峨;小镇不言,不失它的厚重。巍巍大秦岭,孕育了深厚的红色文化。葛牌镇,就这样在秦岭深处默默守着,守着一个个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典藏着往昔峥嵘岁月!
葛牌镇,一个曾经演绎过一段红色历史的小镇,这里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沧桑的老街房子见证了当年的峥嵘岁月,让人仿佛置身在那段红色的历史里。作为红军长征进程中一段珍贵而厚重的历史,葛牌镇用贫瘠的山头滋养了红军战士,红军战士以不屈不挠的奋争赋予了这块土地不朽的精神!
丰功伟绩永垂不朽,红军精神万古长存。此时此刻,红军前赴后继的铿锵脚步声穿过漫漫时空,如擂擂战鼓催我奋进!那盏桐油灯的灯光透过浩瀚的历史长河,在我心中燃起了熊熊信念之火!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红军精神,让红色革命精神世世代代传扬下去!让红军长征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永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