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我读汉书,虽然没有达到苏子美那样,拿汉书下酒的地步,但也读得饶有兴趣,说是爱不释手也不算夸张。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说这话的人是项羽。鸿门宴后项羽屠城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焚烧宫殿,搜罗财宝和美女,率军东归。有人建议他在关中称霸,项羽说:富贵了不回故乡,就像穿着漂亮衣服走夜路一样,没人知道。
当然,我今天不说项羽,说的是朱买臣。
朱买臣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家里很穷,但喜欢读书,打柴时挑着柴担,还边走边大声背诵诗文。他的妻子觉得这样很丢脸,让他小点声。朱买臣说:我已经四十多岁了,五十岁时我就要富贵了,你就再耐心等一等。他的妻子愤怒地说:你这种人只会饿死在沟里,怎么会富贵呢?“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汉书·朱买臣传》)于是就休书一封,和朱买臣拜拜了。
过了几年,朱买臣在会稽郡(郡治在吴县)当了一名差役。年末,上计吏(会计)进京汇报,朱买臣随从推车,在京城遇见了同乡严助。此时,严助官居中大夫,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严助向汉武帝推荐朱买臣,汉武帝就召见了朱买臣。朱买臣说《春秋》、谈《楚辞》,讲的头头是道,汉武帝很高兴,也任命他为中大夫,与严助同为侍中(直接供皇帝指派)。后来,朱买臣因犯事被免职。
这时候,东越王反叛,朱买臣提出的平叛策略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会稽郡太守。汉武帝在授予朱买臣官印时对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你打算怎么办?
朱买臣既是揣度圣意,更是显摆的本能需要。首先他穿着从前的衣服,到会稽郡驻京办走了一趟。在他被免职待岗这段时间里,经常来这儿借宿混吃。驻京办的人都看不起他,大家在喝酒也不理睬他。朱买臣就故意将怀中官印的绶带漏了出来,一个人看到后感到奇怪,就抢了过去,一看是会稽太守的官印,大吃一惊,赶忙跑去告诉大家。大家喝得醉醺醺的,都骂他胡说八道。另一个人带着一脸不屑一顾的表情,走过来看个究竟,一看真的是会稽太守的官印,吓得转身就跑。
到了朱买臣赴任的时候,会稽征发百姓清扫道路,官吏们都出城列队迎接,车辆有一百多辆。朱买臣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前妻和她现在的丈夫,就停下车,亲自将他前妻和她丈夫扶上车,接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后园一起居住。住了一个月,他的前妻就上吊自杀了。朱买臣给他前妻丈夫一些钱物,让他安葬了妻子。
读到此处,我只骂朱买臣是个伪善的小人,捉弄捉弄那些官吏也就罢了,却还要让他前妻无地自容、羞愧而死,实在是显摆得太过了,距离可耻也就不远了。
显摆,人之本性,和朱买臣境遇相同的还有李白。李白一生心雄万丈,想干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大事。但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到了四十二岁才奉诏入京。于是他兴奋异常,在一直嫌弃自己贫寒落魄的妻子面前,终于可以显摆一把了。他在诗中写到:“会稽愚妇轻卖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这话怎么听都觉得有点虚荣、狭隘、轻浮的味道,如沐猴而冠,难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