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之战:曹操输在哪里
《三国演义》作者用八回的篇幅写赤壁之战,可以发现: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的重头戏。赤壁之战,曹操输了,可是赤壁之战曹操到达到底输在哪里?这个问题,讨论的人不多,曹操输在军事谋略上面,还是输在战争准备上面,还是时间选择上面,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曹操在军事谋略上面有没有失误。
曹操战略上是有失误的,具体在于他首先没有考虑到孙权的参战积极性,想不到周瑜会这么快逆流来战。这个战略的失误导致什么结果呢?即曹操不得不在赤壁一带与周瑜主力开战,而他的汉水方向的部队还没有到来,实力相对大打折扣。即这个战略的失误导致战术运用上的非常被动,但并非导致必败。战术上曹操有什么失误呢?
一是在曹操进军同时没有解决好后勤问题,导致赤壁之战过程中疫疾大流行,战斗力下降。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三国志·周瑜传》)众已有疾病,说明此时病的人很多了,但曹操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战术上的不当,后勤上的失误。
二是曹操在复杂的敌情方面,判断失误,这可是战术中最重大的失误。
首先中了周瑜的“离间计”与黄盖“苦肉计”。中了周瑜的“离间计”,曹操错误杀了蔡瑁和张允,失去了水军的优势,而曹军系北方军队,不习水战。中了黄盖的“苦肉计”,导致全军覆没。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周瑜传》)。
其次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曹操派蒋干到东吴刺探黄盖等投降真假,周瑜故意安排他遇到庞统,庞统假意降曹,随之到曹营,取得曹操信任。赤壁前庞统应邀去曹操处参观,曹操头疼北方兵不适应在船上作战,庞统告知可用铁链将大船连接起来,减少晃动,连在一起还能跑马,曹操大悦,遂中计,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导致火烧连营。
火烧连营,说明结营时陆水军是连在一块的,距离太近以致被火攻成功,包括陆军也被烧了,这个结营方式也是一个失误,至少没有考虑到水军败退后影响陆军。如果结营离岸远些,一是不容易被烧到,二是水军败退时陆军可以结阵,士兵容易收聚,还有可能再进行战斗。如果曹操结营离水离远些,那么被烟熏的恐怕将是周瑜方的追兵,曹操再以精锐步兵结阵击之,胜败之数就难说了。
由上述可以看出,曹操军事谋略存在许多问题:后勤保障不力,造成部队战斗力下降。战略方面,曹操忽视了对手的战斗力与智慧,导致战术上的失误,战术上的失误是导致此次战役失败的主要因素。
其次,曹操在战争准备上面有没有失误。
曹操在战争准备上面,是有失误的,首先,他对战争的不利因素考虑不够,导致他贸然发动战争。当时曹操占领了荆州倍半部分时,不应该急于攻占孙权,原因很多:
一、内政:人才多为新降不久,还不具备能完全支持曹操的思想和政治基础。而且荆州百姓也是这个心思,能跟着刘备跑路足以说明问题。(这个确实真事不是小说)举个例子,你刚到一个公司时,对他有多少认同感?
二、战略失当:上伐谋、中伐交,曹操忽视了对手的战斗力。孙权虽然拥兵三万,可是全是水军精锐。刘备拥兵二万,可有张飞、赵云、关羽三大将。如果曹操采用外交手段,跟东吴缓和一下关系,认真花一些时间训练水军,战争的结果也许会改变。
三、兵源组成:曹操刚平定北方,手下的部队是多股势力的残兵加上他自己的嫡系融合在一起的,又刚收复了荆州部队,而他也并没有马上对部队进行整合,军令难以统一,部队战争力存在问题。
四、地理因素: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天气,多有生病现象,造成非战斗减员。
其次,他对人才的使用出了问题。曹操一生爱才,可是正是用人问题导致了他的失败。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有五大谋士之说,包括贾诩),曹操正是因为拥有这四大谋士,才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一举平定北方,这四大谋士功不可没,其四大谋士是各显神通,令人叹服。然而,拥有如此享誉中华大地的四大谋士,曹操在征服天下最关键之战赤壁之战中却集体失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曹操的四大谋士在赤壁之战中集体失声呢?后人无人分析,现在也无人解读。反复阅读《三国志》,从历史的迷雾中归纳出来以下四大原因:
一是四大谋士成长于北方,他们只熟悉北方情况。曹操四大谋士都出生并成长于北方,任何伟大的谋士其实只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有所作为,而当时的各大军阀作乱皆在北方,在中原大地,所以,他们的才华能够充分发挥,但离开熟悉的环境,他们要有伟大的创举,需要时间,但当时的国情,不容许他们有太长的时间来研究。曹操应该用南方人才,可是,一个庞统的假合作,搞得曹操倾家荡产。
二是曹操取代汉的野心日益明显,与四大谋士的初心背道而驰,他们对曹操有顾虑,当然也不可能竭力帮助曹操。曹操发动赤壁之战,为什么会犯下许多常人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如冬季发动战争,如将所有战船首尾相结,如在用人之际将降将刘琮贬到其他地方而用其近8万水军作主力,如发生疫情没有引起重视,如周瑜手下黄盖诈降不防备,等等,这些低级错误都不应该出现,但驰骋天下的曹操竟然就这样犯下了,这可能吗?唯一的可能就是其手下谋士故意引导,诱使曹操犯下错误,以期曹操大败,这样,曹操就没有了取代汉朝的资本,至少不能迅速成事,这样,才有机会谋后事,兴汉室。
最后,我们讨论曹操发动战争的时间。
赤壁之战的时间一直广受争议,《三国志·魏武帝本纪》记载:”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众所周知,十二月份是我们的冬天,冬天一般刮得是北风,而草船借箭借的可是东风,冬天刮东风那就是一件稀奇事了,所以人们争议的并不是不无道理。
曹操选择在十二月份发动赤壁之战,对曹军来讲,有诸多不利因素。首先,粮草供应问题,虽然曹操解决了人吃的粮食,可是喂马的草料没有办法解决,这样就使其骑兵部队没有发挥应该的作用。
其次,冬天,天气干燥,曹操不习南方水土,病菌容易滋生,曹军染瘟疫,战斗力下降。
最后,冬天,南方有个小阳春。既然是小阳春,偶尔刮东南风应该是正常的。曹操的谋士里没有人知道这个气候情况,也没有在意,所以诸葛亮才有机会借东风,火烧曹军,这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一个偶然因素,曹操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他的轻敌。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没有认真地研究自己的对手,贸然发动这场战争,终致了他的失败。
这个说法颇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