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穷(人生·小说)

精品 【山水】穷(人生·小说)


作者:心静天好蓝 秀才,2716.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53发表时间:2017-05-13 15:39:19
摘要:贵强万分悲痛,在老班长的遗像前哭得撕心裂肺,看着老班长微笑的面容,他感到无地自容。回到家乡后,他立即向力进退还了那个低保指标,再次想起老班长微笑的面容,一份亲切和温暖涌上心田。

贵强这人的秉性就像他名字一样,高贵自强,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不服输,一些人便说他是茅坑上的石头又臭又硬,他听了笑着说:“茅坑上的石头?谁爱爵舌头,让他们爵去吧!”
   贵强从小家庭贫穷,同龄人都相继娶妻生子了,他的亲事还一无着落,有人给他介绍了一门亲事,叫他到一个寡妇家里倒插门,他固执地说:“上门汉,妑大汉,这辈子我就是打一辈子光棍,我也绝不倒插门。”这亲事吹了不说,邻居们便私下议论:“这种人不知好歹自以为是,以后都别理他,让他自己着急去吧!”
   贵强并没有妥协,依然坚持自己骨子里的那套理论,贫穷地过着自己的单身岁月。这时天下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老美要侵略朝鲜了,老蒋在台湾也蠢蠢欲动,咱新中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死亡的威胁,很多人都退却了,但贵强没有经人动员立即报名上了前线,在朝鲜的一座不知名的山头守了两个年头。按他后来的描述,朝鲜的冬天天寒地冻,战士缺吃少穿,好多人都冻死了,一块老鼠肉胜过了人参果,那份艰苦简直没法描述。但战士们都有一个信念——咱新中国虽然还积贫积弱,但在你老美面前也绝不低头,非要把你那嚣张气焰打下去,后来的结果全世界都知道了。
   贵强随着部队转移到了东北,正在等待安置,很多人梦想从此以后能有一份好职业,不用再回到那穷乡僻壤去忍受贫穷的煎熬,但那么多军人的就业一时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贵强一听,果断地选择了退伍,回乡继续他的农民生活。与战友们告别的那天,战友们相拥痛哭了一场又一场,老班长说,这辈子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都要对得起战场上血与火的考验,他用他的入党誓言告诫大家要自强自立,努力奉献社会。大家含泪点头。
   贵强这回成了村里见过大场面的人了,亲事自然不在话下。其时乡上买了一台拖拉机,缺少一名农机员,很多人听说这个消息,就劝贵强去争取。贵强听说一个战友也有这个想法,他便主动放弃了,后来乡上又要招一个治安员,邻居们又劝他请一桌客送一份礼,他说,用这种方法争取而来,干着心里也不爽快。很多人为之遗憾不解,他却像没事一样,继续着他肩挑背磨的生活。
   村子里有两个孤儿,一个叫二狗,一个叫三牛,因为是孤儿,没有人给他们取一个正式的名字。贵强觉得他们的名字听起来不雅,怕他们自轻自贱,便按他们的辈分给他们重新取了名,二狗改名叫继忠,三牛则换成了继勤,希望他们要老实勤恳。眼看他们逐渐长大,邻居们很多人还叫他们的小名,贵强便有些责备地说:“有了大名,大家就应该叫他们的大名。把你们都喊成狗啊猫啊的,你们心里安逸不?”邻居们这才改了口。
   两个孤儿自小在村里流浪,靠邻居们的施舍过活,以人家的屋檐为家。贵强见此情景,便向邻居们说:“说起来继忠继勤是我们一个老祖宗的后代,本家出了孤儿是我们大家的耻辱。”他便发动大家捐物捐劳力,在村公房的两侧修建了两间茅草屋,继忠继勤各住一间,在大家的周济下,两间茅草屋上也时时冒起了袅袅炊烟。贵强的义举加上他的当兵经历,他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被大家推举为生产队长。
   继忠继勤乞讨为生惯了,不知道该怎样开始自己的营生,贵强劳动的时候,总是把他们叫到一起,要他们学会自食其力。继勤很是配合,久而久之不仅学会了劳动,还学会了一些编织手艺,很得邻居们的夸赞。有一个叫继财的邻居在乡供销社当主任,家里有一个年逾七十的老母和一大屋儿女,家里的农活和家务事全着落在一个女人身上,继勤便常常给他家帮忙干农活。继财心生感激,把供销社结余下来的东西送一些给继勤,又在供销社门口腾出一点地盘让继勤销售自己的手工艺品,继勤的日子逐渐好过起来,感恩于继财对自己的好心,他一有空就帮助继财家里做一些农活,越是重活累活他越抢着干,邻居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村里一个女人的丈夫跳河自杀了,继勤在邻居们的撮合下与那寡妇成了亲。那女人因彪悍出了名,继勤本有些畏惧,但女人从前夫自杀中有些反省,生怕悲剧重演,对继勤温驯了许多。继勤乐呵呵地本想生一大屋儿女,怎奈天不遂人愿,俩人光打雷不下雨,晚上的努力都白费了。后来继勤只得认命,好在女人和前夫也生下了一对儿女,继勤把他们视为己出,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后来儿女们长大成人,感激继勤的养育之恩,对继勤的孝敬不在话下,且休烦叙。
   但继忠则不然,他在乞讨中养成了游手好闲的坏习惯,每天睡到天光大亮,成天蓬头垢面,一身乱糟糟的。贵强叫他一起劳动,他就以这病那痛为由表示没法参加,日子一长,贵强看出了他的懒惰,教训了他几次,但继忠还是不思悔改。贵强便对邻居们说:“继忠好吃懒做,大家轻易不要同情他,他来乞讨,大家也不要施舍给他。”邻居们也赞同贵强的说法。继忠没了他法,想到了偷的主意,他见谁家田里的玉米南瓜大个,就偷偷摘回自己家里。邻居们心知肚明,对继忠又叫起了小名,直言相告:“二狗,你小子再这样,小心我们掰折了你的手指!”继忠不敢顶嘴,翻着白眼,恨恨地在心里嘟哝:“你又没真凭实据,凭啥赖我?”
   贵强很烦继忠的这些坏毛病,但教训甚至威胁总不是办法,便对继财说:“继财啊,你是我们家族中最有头有脸的人了,继忠这个样子,别人说起来于你脸上也无光啊!你看,能否在乡上找点事给他做,免得他老在村里偷盗,惹得邻里之间不和谐?”继财心想继忠没半点文化,摇头叹气,沉默了一阵,想到继忠有些气力,便对贵强说:“这样吧,乡上几个单位食堂用水较多,大家缺个挑水的,让他去挑水,工钱按挑计算。再说,供销社食堂里每天剩下了的饭菜随便他怎么吃也吃不完。”两人这一合计都对继忠看到了希望,给继忠一说,继忠还有些不情愿,两人又把他狠狠教育了一顿,继忠不敢违拗,只好答应了。
   继忠开始倒也收敛了自己的偷窃行为,老老实实挑水,但久而久之,他觉得这活还是太累,还不如他在村里过得逍遥,旧病重发,时常把供销社的东西偷出来自己吃或卖。管理员发现了这个问题,把情况报告给继财,继财把继忠又教训了一回,继忠嘴上诺诺,手上却控制不住了,待到其他单位也给继财提出了相同看法,继财只好辞退了继忠,把他重新攆回了乡下。贵强气继忠是扶不起的阿斗,情急之下给了继忠一个耳光,希望继忠能够警醒,但继忠懒散惯了,无可救药,贵强只好甩手不管了,任他自生自灭。
   贵强没有多少文化,他特别喜欢那些读书好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了上学,与继财的大儿子力进一个班,但力进的学习成绩好过了自己的孩子,他对力进的喜欢不亚于自己的孩子,时常鼓励力进好好学习,长大后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现状。力进好奇于贵强参军战斗的经历,与贵强颇为亲近,贵强见力进学习受到了家务事的拖累,他时常劝告继财夫妻,并力所能及地帮助继财家做一些农活,两家人关系非同一般。
   力进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复习了几年总是差之毫厘,力进哭了好几场贵强就安慰了好几场,力进最后放弃了高考。贵强说:“没事,孩子,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你的文化水准在村里已经是最高的了,把你的知识回报村里,你的人生一样是精彩的。”力进在贵强的鼓励下振作起来,在村里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又被大家推举为村委会主任。
   岁月的巧手总是在努力抹平时间留下的辙痕,人们心里总是幻想着未来的美好,那些恼人的往事也就成了过眼云烟。转眼到了经济腾飞的二十一世纪,走在康庄大道的人们只注意到那些老弱病残的困苦,而没人去探究其形成的原因了。村子里经历了由穷到富的转变,力进觉得自己这个村主任的职责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变化之快甚至让自己都难以适应。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继忠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了村里弱势群体中最显眼的一员,最应该享受到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了。力进按照上级单位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着对贫困人员的各项措施,把继忠当做了重点帮扶对象;鉴于继忠在家族中属于自己的长辈,有些话力进自己不好说出口,而贵强在家族中辈分老名望高,力进便请求贵强协助自己的工作,贵强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力进提出的请求兴致颇高,给力进出谋划策,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件件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深得大家的好评。
   一日继忠得到了村上免费发放的水稻种子,继忠好多年都没有下田干过农活了,他也懒得去遭受那日晒雨淋,便把种子打成大米填进了自己的肚子。继忠脑袋并不愚笨,他对村里的扶贫政策是知道一些的,家里没了下顿,他直接去找力进,力进得知情况,又只得想法给了他一些补助。力进把这个情况告诉贵强,贵强把继忠叫到跟前,想狠狠地数落他一顿。继忠以前还有些忌惮贵强,但现在的贵强已经老了,不再是队长了,上级的政策已经不是他说了算数的了,他半个音都没有听进去,贵强还没有说完,他就回敬了一句:“关你卵事!”屁股一拍,理直气壮地走人了。贵强触了一鼻子灰,气得胡子颤动不止,嘴里结结巴巴,一句话都接不上来了,愣了好一会,才气呼呼地说:“这人心怎么都这样了,这他妈啥世道了?”
   继忠不知满足,没了就找力进索要,甚至不缺吃的也要找力进的麻烦,搞得力进焦头烂额。一日继忠得知上面又有了新的扶贫政策,他便又找到力进,说力进这次要是不给他,他就赖在力进家里不走,力进家里煮啥他就舀啥,只要力进饿不着,他就死不了。闹了几日,力进无辙,找到贵强想办法,贵强无可奈何地说:“莫给钱莫给粮,给他几头畜生养,看他还能不能杀了吃肉。”力进一听有理,便送了几头山羊给继忠养,要他靠养殖业脱贫。继忠把羊牵回家,连草都没喂一次,羊被饿了两天,就被他卖了换钱。力进得知,已经没了生气的心劲,请来了乡上领导和治安员,家族中把贵强叫到一起,好说歹说全部中断了对继忠的扶贫计划,把他送进了乡上养老院,让他到那里颐养天年。
   继忠一次次索要扶贫政策,村里一次次满足他,大家看在眼里,一些人对继勤说:“继勤你看,你们俩当初都是孤儿,你讨个老婆也没生下一男半女,现在还得靠人家的儿女给你拿钱过日子,勤快有啥用?今天你还比不上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继忠!”继勤初听这话只是笑笑,但次数多了,他心里的天平倾斜了,觉得与继忠比较自己确实吃了亏,便也去找力进。力进好言相劝,继勤当面接受,回去再把别人的话重新回想一遍,还是不能释怀,与妻子一商量,妻子说:“看你这样子,还不如二狗有能耐。”继勤心里更加难受,又找力进,力进无奈之下,只好给了他几袋大米和一桶菜油。
   村里好些人得到了低保款,继勤在妻子的鼓动下也去找力进,力进说继勤有儿有女,儿子还在广东买了车子和搅拌机,不符合低保政策。继勤妻子说:“他有儿有女?他的儿女在哪里?”责问完力进,又对继勤说:“你还是滚回你那个烂棚棚里去,免得我跟着你一起受窝囊气。”力进反问继勤妻子:“哪个让你们受了窝囊气?简直是个泼妇!”
   继勤妻子听见这话,当真耍起泼来,说力进训斥了她欺负了她,当初力进还小的时候,继勤为他家吃苦受累,得了一身的病,现在这些好处力进都忘了。她跪在院坝里诅咒发誓:“老天爷啊,你要有眼睛啊,让那些没良心的人没得好报啊!”
   贵强在一旁看着,只有摇头叹气。力进欲哭无泪,给吧,这明显不符合政策,不给吧,这场面没法收拾。还是他的岳母有办法,看劝解无效,只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人也在一旁诅咒发誓:“老天爷啊,你要长眼睛啊,哪个昧着良心冤枉人,要烂心烂肺啊!”
   这一招还真管用,继勤女人停止了骂,只是哭着不走,后来继勤妻子家一个较为明事理的人对着她耳朵悄悄说:“你这样做,人家有指标也不敢给你啊。要是人人都这样,力进怎么摆得平呢?”女人才停止了哭泣。那亲戚又对力进说:“她只是一时糊涂了,你当领导的,大人不记小人过,他们一家都是老实人,只是不会表达。”
   力进心里稍稍平静下来,有些委屈地说:“你们都回去冷静地想想,看我哪里做了对不起你们的事!”继勤拉起妻子,灰头土脸地走了,过了几日,继勤夫妻给力进送来了一些土产品以表歉意,力进心里的疙瘩才消散了。后来,力进终究还是忌惮继勤妻子的撒泼,悄悄给了继勤一份低保。
   可是这话传到贵强耳朵里就变了味:“现在当干部的,把国家的政策用来交易,哪里有你那时候廉洁呢?”贵强虽然不认可继勤妻子的做法,但也对力进存了偏见,心想,现在国家这么多好的政策,要是力进都拿来做交换,这还叫为人民服务吗?想起自己当队长的那些年那些事,心里不禁有些堵得厉害。
   心绪还没有平静,一日贵强突然接到一个战友的电话,两人叙旧完毕,战友告诉贵强,说战友们有的通过各种办法享受到了提前退休、低保或其他扶贫等政策,问他过得怎样?贵强有苦难言,赶紧转移了话题。贵强把继忠继勤和一些战友的事串联到一起,把心里的想法给家人一说,在外打工的儿子说:“这年头不像以前了,不要白不要,不要人家不会说你好,反而会说你傻。”
   贵强也开始觉得不公平起来,产生了新的想法,只是自己不符合扶贫和低保条件,要求不一定能实现。儿子电话中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叫他先装病,其他的事等他回来才解决。贵强本来年纪就大了,身体也确实有了一些病痛,这病不用装,自然地表现出来了。贵强儿子回来,主动拜见力进,把父亲当兵的履历和奉献、身体疾病以及个人要求一说,力进没法拒绝,只得答应了下来,但嘱咐对方千万要保密。事毕贵强儿子反过来把父亲教育了一番:“父亲大人,您看看,这时代是不是与以前不一样了呢?”贵强听见这话,怀疑自己是不是白活了这么多年。
   纸终究包不住火,这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力进家来了无数“贫穷”户,门框都被踏平了,好像村里一下子又返贫了。力进一筹莫展,贵强只当视而不见。
   一日一个战友邀请贵强去参加老班长的追悼会。贵强来到老班长家乡,得知老班长回乡后也是一辈子务农,家里本来负担很重,经济状况很差,但他还是收养了村里一个孤儿,一直供他上了大学,近几年他家的经济状况才有所好转,他也有了一些积蓄,但他临终前,他把终身的积蓄全部交了党费,以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贵强万分悲痛,在老班长的遗像前哭得撕心裂肺,看着老班长微笑的面容,他感到无地自容。回到家乡后,他立即向力进退还了那个低保指标,再次想起老班长微笑的面容,一份亲切和温暖涌上心田。

共 564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穷》贵强家穷,到了适婚年龄还没结婚,却毅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归故里后,依然是个农民。他安顿好两个孤儿,继勤结了婚,有了编织的手艺,日子不愁,而继忠却一直游手好闲,偷鸡摸狗。继财家的儿子力进虽然高考落榜,但有文化,成了村主任,社会发展了,国家有了扶贫的政策,继忠家里贫穷,每次都有低保的物资款项可得,却一直不思上进,没有办法,最后被送到乡上养老院。许多人都想方设法地找力进要低保,包括继勤,也包括贵强,当贵强参加完班长的葬礼后,悔改了自己的错误。小说用平缓的语言,记述着人们对待“穷”的不同态度,有的穷而后努力去改变现状,有的则倚穷卖穷,有的则不穷装穷,在“穷”面前人性特点暴露无遗。物资生活上的贫穷固然让人惋惜同情,而精神上的贫穷则更加的让人痛心疾首,读来给人以警示深思,推荐共赏,期盼更多精彩。【山水神韵编辑:三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14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人        2017-05-13 15:40:38
  问好天好蓝文友,多谢参与《人生》征文,在山水创作愉快,收获多多。
我在路上走着,有时会歇歇,但从未放弃。
2 楼        文友:禅香        2017-05-15 22:49:21
  文章有两个经典的形象,一个是一直秉承着奉献社会,自强自立的思想的贵强,一个是好吃懒做,屡教不改,自甘堕落的无赖形象继忠。善良醇厚的贵强一直在努力的改变村里人的生活现状,却始终改变不了继忠,而最终一个低保政策成为导火线,使整个村里炸了锅,原本村庄只是穷但是人们秉承着互帮互助,努力向上的原则,如今却交头接耳,到处嚼舌根,拿尖酸的话刺激人,利益让人变得可怕,失去了做人的根本,甚至晚年的贵强也受到的思想的刺激,分辨不出事实的真伪,失去了原本的真善美。失去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思想和欲望。文章结尾给人警醒,农村人本该是勤劳,忠厚,善良,朴实的!
生活做了一个梦 梦很长又很短 梦醒了,生活死了
回复2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17-05-16 16:12:23
  谢谢留评。问好了
回复2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17-05-16 16:18:16
  谢谢留评。在市场经济货币社会的年代里,人们的醇厚善良越来越少了,利益观念深入人心,即使在偏远的农村也是不能幸免的。写下此文,内心有一种感慨,一种痛惜,一种呐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