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扶贫札记

编辑推荐 扶贫札记


作者:思绪飞扬淡墨痕 举人,330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23发表时间:2017-05-14 15:06:13
摘要:或许,历史,也唯有历史,才是最终检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以及人心向背的唯一标尺!

初夏,秦家庄的山山水水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
   晨起,推门,伸一下懒腰,深深呼吸一口,清洌洌的空气有如一汪甘泉,甜丝丝的,细品,还夹杂着淡淡的青草味儿与甜甜的槐花香。这是一个美好的早晨,一轮新日步履矫健,刚刚跃上山头;门前,两株高大的绿杨直插云霄,新生的绿叶,小巧,犹带一丝嫩黄,辉映着点点晨光,亮晶晶的,如万千翻飞的蝶,你拥着我,我挤着你,嘻嘻哈哈,于晨风中窸窣作响。
   此时的秦家庄,周遭群山环绕,犹似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酣眠初醒,正慢慢睁开惺忪的双眼。远天,寥廓,深蓝的背景上,朵朵流云轻飏。蓝衬白,白饰蓝,世间搭配最为协调的两种色调,澄明清澈,大气沉静,如一朵奇葩,灿然开放于山之顶端。巨大的穹窿笼罩下,山,高高低低,连绵起伏,灌木丛生。这个季节,相较于冬日的沉寂,造物主于调色盘里精心调制墨绿、浅绿、嫩黄诸色颜料,扭动腰身,挥起如椽巨笔,随意点染,即勾勒出了一幅浓淡相宜的山野水墨画卷。这幅画,无疑,蓬勃的绿是其主色调,看起来,既养眼又醉人。
   西邻家养着鸡,不曾见过它们的踪迹,唯闻雄鸡啼晓,声声呼唤,提醒早起的庄稼人该下地干活了。田野里,经农人的辛勤劳作,玉米苗已长出一寸多高,齐刷刷的,贪婪地接受着大地母亲无私的滋养……
   究其实,秦家庄并非上帝的宠儿,千百年来,太行山脚下的这片热土也未给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带来多少物质财富,反而,因山高路远、资源匮乏与土地贫瘠,让这里的人们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上,远远落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末端。这,既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当下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
   与年轻的第一书记,还有那位憨厚的工作队员一同走在秦家庄纵横交错的田埂上,偶遇二狗及他的小孙子。二狗,姓赵,弟兄八个。七十五岁的他,膝下本有一儿两女。早年间,儿子在外打工,不幸遭遇车祸,早夭,未曾留下一儿半女。待两个女儿出嫁后,老夫妻门下愈发凋零。或许为着延续一脉香火,抑或为死去的儿子吧,二狗夫妇遂收养一个男孩,常伴左右,相依为命。而今,小男孩年已五岁,颇懂事,亦能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再看孩子脚上,一双布鞋,沾满尘土;前端,早已顶破,露出了两个小小的大拇指。年轻的第一书记是个热心肠,随即自告奋勇,与队员一起带着孩子下到镇里,由两个人掏钱,为孩子购买了两双新鞋,还有一堆孩子们爱吃的零食。
   归来远望,老奶奶倚门倚闾,正焦急地等待着孙儿。近看,她的脸色似乎有些紧张,昏黄的老眼里,依稀挂着点点泪花。原来,时至今日,小孙子迟迟上不成户口,老奶奶错以为是镇里的干部要将她辛苦养大的孙儿带走。一阵安慰,一番解释,眼望老奶奶破涕为笑的神情,心却是一直往下沉,仿佛要沉到遥不见底的深渊……
   下乡的几个工作日,接二连三,不停有当地的企业与工作队联络;甚至,有一家企业更为殷勤,直接来到驻地,与村干部、工作队洽谈他们的一项业务。
   原来,针对扶贫攻坚任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贫困户的优惠金融政策。其中,由国内的有关金融机构具体负责,承担政策性贷款业务,向贫困户发放一批小额扶贫贷款。每一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基于产业发展的需要,都可以向当地的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机构贷款五万元,且三年内由政府贴息。
   本来,这项政策,是党和国家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也是金融机构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的一种金融服务;然而,这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又是如何呢?
   听远赴工作队驻地的这家企业介绍,只要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愿意,并为他们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和结婚证等资料,他们即可与贫困户签订一项合同,合同期限为三年。大体条款是,企业代替贫困户贷款五万元,这批资金,不归农户使用,而直接划归企业。年底,企业向农户分红,每户每年三千元。合同期满,共分红九千元。期间,本金由企业负责偿还,不需贫困户承担任何金融风险。而且,这样的一种贷款方式,似乎,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默许与肯定,并且以文件通知的形式,下发到了各乡镇与一些企业。
   从表面来看,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就企业而言,不仅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而且由政府贴息,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就金融机构而言,企业的还贷能力要远远高于贫困户,呆账、坏账几率小,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金融风险;就贫困户而言,无需承担任何风险,每年即可分红三千元,如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收入,当年就能“摘帽”脱贫。当然,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意义更加重大,最少,当下即能完成各项扶贫任务,而且,相关的责任人也好藉此向上级交账。
   然而,透过表象,这种融资方式,实质上却是企业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巧立名目,借贫困户之手套取国家的扶贫贷款。或者说,这完全就是贫困户以每年三千元的价格,在“贱卖”自己享受国家有关扶贫政策的权利。其弊端有四:其一,贫困户一旦签署此项协议,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个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权利,自此,再也无法以个人名义贷款;其二,如果某贫困户急需一大笔资金发展某一项产业,当他要想发动其他贫困户帮忙贷款支持自己时,也必然要向其他贫困户支付类似于这样的费用,这样,就为他项目启动之初人为地增加了不少难度与压力;其三,一旦合同生效,表面上,不少贫困户当年即可“脱帽”,但事实上,却并未生成“造血”功能,三年后,他们,恐怕还会再次“返贫”;其四,更大的问题是,眼见一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需付出任何劳动、也不必承担任何风险,每年即可分到三千块钱,势必会让一些非贫困户心理失衡,继而“眼红”、“眼馋”,找出若干理由,质疑之前“贫困户”认定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极有可能,还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
   国家出台的很多惠民政策,论其初衷,本来是好的,然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往往“走了形、变了样”。恐怕,这与一些地方政府的“乱作为”不无关系。是“真扶贫”,还是“假扶贫”?是真心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还是打折扣、搞变通,虚以应付?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但不管怎样,或许,历史,也唯有历史,才是最终检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以及人心向背的唯一标尺。
   最起码,在秦家庄,山厚朴,水澄静,还是一块干净的地方。
   闲暇时,携一把小马扎,端坐于驻地不大的院落里,看阳光明晃晃地照耀在院中央的一株梨树上,疏影横斜,碎金满地;间或,耳闻栖息于树梢的黄鹂鸟清丽丽地婉转歌唱;而后,手捧一本依旧散发着淡淡墨香味的书卷,就那样轻翻慢读,静享造物主的慷慨馈赠,心也会随了袅袅山风的脚步,渐渐向蔚蓝处升腾,升腾,再升腾……
   初夏,秦家庄——太行山深处的一位小家碧玉,含羞低首,娇笑嫣然,正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

共 26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国家出台的很多惠民政策,论其初衷,本来是好的,然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往往“走了形、变了样”。恐怕,这与一些地方政府的“乱作为”不无关系。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若不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这样打政策擦边球的事情,肯定发现不了。文章从当地山清水秀的景色写起,通过一个典型家庭写出了当地农民的贫困现状,引出当地政府一级企业打政策擦边球的违规事件,作者借此做了细致深刻的分析,指出这种现象的危害性;最后巧妙地借用写景,写出当地美好的环境,衷心祝愿这里越来越好。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5-14 15:06:52
  国家出台的很多惠民政策,论其初衷,本来是好的,然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往往“走了形、变了样”。恐怕,这与一些地方政府的“乱作为”不无关系。很深刻的话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