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檀香】一斤等于八两了(微型小说)
吴友哲从学校教师岗位上退休了,老人家有着宁折不弯的性格,用他自己的话说,顶死也改变不过来了。吴老师在学校的时候,下班的时候,经常到自由市场买菜,那是九十年代末叶,市场上缺斤短两的事儿是经常发生,司空见惯了。他对此实在是太反感了。为了抗争,他自己买了一杆手提杆秤,装在一个大书包里。买完了东西,立马拿出杆秤来,称一称。一来二去,市场里的小贩子还真的不敢给他缺斤短两了。
由于市民呼声强烈,缺斤短两的商贩太多太多了!一时市场里还设立了公平秤。到公平秤上来称东西的,多数是上了岁数的老大娘老大妈。在乎缺斤短两的也就是这些老大娘老大妈们,还有吴老师。
如果说老大妈们总是约约公平秤,算是被年轻人不齿的斤斤计较;可吴老师腰里别着一杆秤的目的,那可是要净化社会风气哩。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小贩们如此的缺斤短两,那是要断子绝孙的。可多少年过来了,那些农村来的小商贩们,不但没断子绝孙,哪个都生出了两三个孩子且壮壮实实,健康的很哩。
时代在前进,不久,市场上的手提杆秤被彻底淘汰了。因为时下进入了电子时代,齐刷刷,清一色都用上了电子称。这下可叫吴老师没了着,从电子秤上秤过的东西,在他的杆秤上一约,不是七两就是八两,最多也就是一斤给八两了!他求这个摊位给他秤秤,足斤足两,求那个摊位给他秤秤,依然是足劲足两。小贩们当场就嘲笑他,说他老古板老正经不与时俱进!弄得他尴尬极了。他一趟又一趟地去商业局,一趟又一趟地去税务局,问度量衡制度是不是改了,一斤不再等于十两,而是等于八两了或七两了。对于吴友哲的询问,官员们是一笑了之。唉,这是怎么了?变了,肯定是变了。他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杆秤砸得稀巴烂,扔进了垃圾箱。
有一天,星期日,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吴雨贵来了,带着算术作业本来的。问他一斤等于几两,他一本正经的告诉孙子说,一斤等于八两。孙子真听爷爷的,得,在自己的算术本上真的就写上了一斤等于八两。
过了一个星期一。星期二早晨,孙子刚进教室,就被算术老师修士理叫进了办公室。还有五个民工子女也同时被叫进了办公室。老师先问吴雨贵,“谁教你的,一斤等于八两?”
吴雨贵昂起头来,骄傲地说:“我爷爷教的,没错。我爷爷是重点高中的特级数学教师。那还有错吗?”
修老师撇了撇嘴,“哼,还特级数学教师呢,别是老糊涂了吧?”
吴雨贵很不服气,嘎巴嘎巴嘴,没敢吱声。
修老师又问那五个民工子女:“谁教你们的,一斤等于八两的?”
“我帮爸爸妈妈卖菜,爸爸妈妈叮嘱我,八两就是一斤。”一个大个的略带山东口音的男孩先回答了老师。
余下的四个小学生的父母也都是在菜市场摆摊卖菜的。四个小学生也都这样地回答了修老师:“错不了的!俺爸俺妈说了,卖别的蔬菜,像茄子辣椒西红柿白菜土豆胡萝卜啥的,都是八两一斤,卖大虾啥的,那是七两等于一斤的——”
“好了!”老师不耐烦地把六本作业本往桌子上一摔,“你们回去吧,都回教室去吧。”
打发走了学生,这个刚成家不久的修士理老师,突然想起昨天的事儿来了,他和媳妇一块回老丈母娘家,顺便在菜市场里买三斤猪肉,一进屋,就向丈母娘邀功。“妈,我买了三斤五花肉,你拿进厨房,一会做红烧肉吧。”
丈母娘喜笑颜开地接过猪肉,用手一掂量,“你说你这是买了几斤猪肉?”
修士理笑道:“三斤啊!”
“三斤?”丈母娘说:“这绝对不到三斤,连二斤半也到不了。”丈母娘立马拿出家里的钩子杆秤,称了称,“勉强算是二斤四两吧。”
修老师想到这里,释然地一笑,自然自语道:“没错,没错,吴雨贵答得没错啊!五个民工子女答得更没错啊!一斤是等于八两了。可这国家怎么还没下发统一批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