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遇车祸的哑女
天哑哑的,没有一丝风,这是个让人心痛的日子。一个聋哑痴呆的幼女横遭车祸,肇事者无视孩子的死活,逃之夭夭,为人所不齿!
不幸哑女,在生死关头有幸被医院全力施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医院抢救聋哑女的事迹在当地日报一版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引起高度关注。
可哑女被救半月有余,逐渐康复能行走了,生活上也基本能自理。院方及有关部门四处奔波,多方努力查洵,患儿家属人间蒸发了般杳无音信。
为哑女找归宿的调度会上,院长脸色凝重,分析说:“哑女无人认领!从哑女遭遇车祸的现场看,哑女仅穿上衣,下身赤裸,查体发现哑女身上有伤痕、脚底满是灰垢推断,哑女系狠心的父母嫌弃残疾女遭累自己,不顾骨肉亲情,弃儿!”
护理部主任说:“哑女虽残!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更需要亲情与爱护,他应该有自己的归宿。可这个被亲生父母所弃,又遭不幸的哑女,她的归宿在哪里呢?”
“哑女,可怜的孩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给她一个归宿。”
“是啊!真不行,我们医院养着,说啥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首先,孩子的归宿问题应依靠人民政府支持;其次,在孩子还没有找到归宿之前,指派专人照顾好哑女,给孩子交朋友,让受到伤害的幼小心灵多一点美好温馨。第三,医院冯主任、护理部赵主任、保卫科邢科长及哑女现住的外三科刘主任组成“四人小组”,具体负责哑女的归宿安置,要全力以赴,医院不看过程,只要一个完美的结果。
当时,我还是这家医院的一名医学实习生。一天我去哑女住的病房看望时,正遇上护理人员为康复中的哑女擦身洗脚。换上外三科孟护士长从家中带给哑女的衣服,看着在旁边特意为哑女配置的钢丝床,床上还放着其它护理姐妹送来的衣裤、水果,我深深被感动着。
与哑女同病室的病人说:“这个哑女真幸运!遇上这么多好心的护理人员,他们拿来自己孩子的衣服给她御寒,还自己掏钱给她买奶粉、水果,到食堂打回可口的饭菜一勺一勺喂她,谁回家有好吃的都忘不了带给她一份。哑女大小便都在床上,护理人员擦屎、倒尿、洗身、换衣不厌其烦,真是辛苦护士姐妹了。”
哑女不会说话,我看到刚换上新衣的哑女脸上却漾满了浓浓的笑意,天真无邪阳光般灿烂,我想这笑意分明是她发自内心的万分感激之情吧。
一位在场的陪护人员说:“孩子离家了这么多天,他的父母能不急么?话说回来,这样的孩子最终要有个家,虎毒尚且不食子,她父母连骨肉亲情都不顾了,好狠心!”
弃儿不幸,父母无情,人间自有真情在。
达成一致意见的当天,“四人小组”为哑女的归宿开始四处奔波。
在民政部门落实情况后,他们又得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谢科长的热情接待。
市毕副秘书长在“关于救治聋哑痴呆颅脑损伤女孩的经过介绍”及哑女的详细材料上亲自作了详细批示。
一场小雨沥沥下了一个晚上,早上上班的点,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清新宜人。
此刻,“四人小组”心怀忐忑,心情怎么也轻松不起来。是啊,三天过去了,会有结果吗?
“唉,现在有些事不好说!也难说。”
“哼,不行,就安置在我们科里吧!姐妹们轮流照看哑女。看这办事效率?别瞎折腾啦!”
“那怎么行,你们科室病号多,有时病人多了还加床,经常加班加点的,能行吗?”
“我说行就行,要不,你给再出个高招试试呀!”
“我,我……”
“好了,大家不要吵,都冷静点!要相信政府。真不行咱再另想办法。”
“嘿嘿,我咋看有点玄乎!”
“再等等看吧!说不定?”
话音未落,“当当”传来敲门声。
“呵呵,我们来接哑女回家了!”
“啊!”
敲门进来的市福利院院长说:“尽管福利院是收养孤寡老人的,但对这个特殊哑女,我们一定收养。接哑女回家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