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娘,生日快乐(征文·散文)
不要问我母爱有多深,我会告诉你很多很多……
有一种爱,轻风拂柳般滋润着心田;有一种爱惊涛拍岸般震撼着心灵;有一种爱,轻缓而又很温柔;有一种爱,含蓄如花儿静开;有一种爱,奔放如野马任行……这就是无私伟大的母爱。走过千山万水,走过天涯海角,你永远也走不出母亲悠长的牵挂;你可以暂时离开母亲的港湾,却永远也驶不出母爱的长河。
不要问我是从哪里来,我思念的故乡在远方……
老家鲁西南农村,习惯把母亲称之为“娘”。我娘是一位土生土长、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不识字,没文化,一生务农,辛勤劳作,孝顺善良。娘历经十月怀胎,千辛万苦生下我,养育我长大,言传身教启发我做人。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儿在天涯,你在故乡……”又一次听到《白发亲娘》,这首熟悉的歌。经年离家,在一个陌生城市工作的我,做儿子的却不能守在娘跟前尽孝,我对娘有着深深的愧疚之情,娘,我想念您啦!
今夜注定无眠!因为明天是白发亲娘的生日,我要赶在明早回家前写下这篇有关我娘的深情文字。因为无论如何,明早我都要回老家去看望我日思夜想的白发亲娘,给年迈的娘送上一朵最美的玫瑰花,给娘一个最爱最深情的吻!
在那些个清贫苦穷的经年岁月,模糊的记忆里,耳熟能详的时光,宛若娘手里纳鞋底的棉线,绵延悠长。
娘,善良淳朴厚道。到了读书的年龄,我还是个顽皮的孩子,背着母亲用碎布缝制的花书包,母亲牵着我的小手送我上学堂!儿时的小病小痒,是娘总能“药”到病去的验方;娘做的苦苦菜好吃又难忘!奶奶生命里最后的日子,娘形影不离无微不至照料,端屎倒尿,用身体给奶奶暖热被窝、焐热奶奶冰凉的双脚……
儿时的麦收时节,娘常常顶着满天星斗和一头露水在责任田里辛勤收获,任由年幼的我们兄妹酣睡;天色一放亮,娘还要匆匆忙忙赶回来给我们做早饭。炎炎烈日似火烧,打麦场总有娘摊麦子、翻场、轧场、扬场身影……娘,不懂事的儿子,那时咋总觉得柔弱的双肩,似铁打的巨人,不知道什么叫辛苦和疲劳!
还有,娘啊,您大字不识一个,咋能那么心灵手巧着呢!织布、纺纱、绣出活灵活现的彩色吉祥的图案在鞋帮。我还一直想知道,您是啥时学会的裁剪做衣裳?
每每夜深人静时,家家户户都熄灭了洋油灯,进入甜美的梦乡。可您,咋就像白天里不知疲倦的蜜蜂采蜜忙?要么是“嘤嘤”地纺棉线;要么是纳鞋底、绣鞋帮;要么是“咔嚓、咔嚓”织我们要增添的新衣裳,多像有一首甜美的摇篮曲,声声催我入眠,夜夜伴我成长!
娘,舔犊情深好难忘。脑海中记忆里有儿子最深刻的景象,那一盏不知疲倦的昏黄煤油灯下,我趴在床头您陪嫁的木柜子上,写作业或读古诗。有很多时候,您会坐在床头,一边听我给您读唐诗宋词;一边默默地纳着鞋底或绣着鞋帮;虽然您大字不识一个,甚至还不如当时儿子的学历长、懂得学问多。可,您也总会隔段时间看看我写的作业,作业认真工整时您会笑笑,表示赞赏;作业马虎潦草时,您也会紧锁眉头,黯然神伤。娘,您能看出当时有点调皮捣蛋儿子不认真学习,有意在糊弄您吗?多少次,在您纳着鞋底发出的“哧哧”声里,儿子偶尔抬头偷偷看一眼慈祥的娘,全身心都漾满无比幸福。
是啊,有娘的孩子是多么的快乐和幸福!这个世上,毕竟什么也阻挡不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感恩!有关娘的便是千般好,没娘的孩子是一枯草。
一幕幕母爱的画面最感人,一幕幕母爱的场景最温馨,点点滴滴的母爱情最深。
多少个日日夜夜啊!无情的岁月催老了娘的容颜,却老不去我对娘的无限向往。
寒夜里,娘为我盖好蹬掉的被子。
饭桌上,娘为我夹最好吃的饭菜。
黑暗中,娘为我高高地举起的灯。
风雨中,娘淋湿自己为我撑起伞。
站台上,娘为我挥着手含泪相送。
家门口,娘您深切的盼最呀深情……
我开心,娘比我更高兴。
我迷惘,娘比我更楸心。
我焦虑,娘比我更担忧。
我伤悲,娘比我更心痛。
我沮丧,娘比我更伤情。
我失意,娘比我更迷茫。
母爱到底有多深?
是否长在娘粗糙长满老茧的手心里?
藏在娘忙碌的厨房里?
躲在日益佝偻的身躯里?
露在娘两鬓不经意渐多的白发上……
母亲年岁大了很少出门,一般是村庄不出,县城少去。一生出过最远的门,是我陪娘到过北京、武汉、泰山和老家县城……
娘,您如今已是七十多岁高龄,仍然不辍劳作,在老家老屋的院子里还打理着自己的一片菜园,那是连着母亲和儿女间满满的牵挂和疼爱。特别是娘指导儿子爱吃辣椒,每年都会把一串串串起来晒干放好留给我。
世间有一种母爱,我们永远不知道到底有多深?这两则故事深深感染我!
恰巧,这两则故事都发生2008年:
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母亲被埋在了废墟中,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了。透过废墟的间隙能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在她的尸体前,救援队长费力的把手伸进她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的小被子里,因为有母亲身体保护着,他毫发未伤,还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生存的希望,你说母爱有多深?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8月的一天,一家三口吃饭时,陆女士说,十字绣里最难绣的就是这幅《清明上河图》,至少要绣好几百万针,而且还要不断换针换颜色。当时,陆女士儿子的学习成绩差,她就和儿子说:儿子,读书就像十字绣,要有毅力才行,不要贪玩。儿子冷不丁蹦出一句话:“老妈,你别老是嘴上说啊,要不你绣个《清明上河图》的十字绣出来,给我做个榜样?”陆女士一冲动,立刻和儿子打了个赌:“如果我绣出《清明上河图》,你就考上重点大学给我看!”“行!”儿子说。对于大部分妈妈来说,也许和儿子这么说过就算了,但陆女士言出必行,真的开始绣《清明上河图》了。这一绣,就是三年多。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至少要绣几百万针。绣了一年多,儿子有次来和妈妈商量:“妈妈,你别绣了,这样绣下去,伤眼睛,伤身体。”“答应的事情,就要坚持。你答应妈妈的,也要努力做到。”儿子一听妈妈这话,眼泪忍不住流下来。连续绣了40个月之后,陆女士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大功告成。三年多过去了,陆女士的儿子已经上高二,她说:“考不考得上重点大学,并不是我的最终要求,高兴的是儿子已经把不少坏习惯改掉了,就凭这一点,我再苦三年,也值。”
为给孩子做个榜样,三年如一日的坚持,这就是母亲!你说母爱有多深?
我们国家几千年传统孝道文化彰显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孝道观念开始淡薄。
有一个小学组织对在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一项调查,发现有92.5%的孩子与自己的父母发生过争执;有30%的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有10%的孩子漠视父母的付出,他们认为父母那样对他们天经地义的。孩子们甚至不知道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了他们多少无私爱!这,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世上,毕竟什么也阻挡不了儿女对于母亲的热爱,只要是母亲去过的地方,也将成为我们永远向往的地方。岁月匆匆,太匆匆。不经意间发现娘老了,老的让儿子心疼怜惜,多了许多愧疚和牵挂。
娘,明天,就是您七十二岁生日了!
也许是您经年不舍得闲着,常年劳作的原因,虽然身板略显瘦弱,却依然康健爽朗,在儿子的眼里,娘如年轻时一样干净、利索。每次回家,吃着娘做的家常饭菜,味浓地道,还是经年的老味,很香,很香!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佳肴,莫如 娘做的饭菜好,吃不够,常念想、心荡漾!
娘,您是儿生命中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人。在您无声却深深的大爱里,儿子欠您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我早已为您订好了生日蛋糕,我会深情陪伴在您的生日里,给您唱生日快乐的祝福歌……
娘,今晚,先提前祝您生日快乐!明天儿回家,我想念您了。
收藏了,老师精彩的编按:母爱无私,母爱情深,母爱融入儿女成长中的每一天。打开远去的记忆,似乎看到娘手中棉线悠长,编织着岁月,编着我的花书包。娘善良淳朴,任劳任怨,无情的岁月摧老容颜,但母爱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