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林泉之心(诗歌赏析) ——读马鲜红组诗随感
一
一个真正的追梦人,不单会用爱与自律经营生活,而且,会以萌动的灵性之诗,自抚心灵的同时,转译一份真、浪漫和勇气,与诗友兼爱,环拥同一份青春和梦。
马鲜红就是这样一位宅府仁慈、拥抱青春和梦的年轻诗人。
他的诗,自然有呼吸,又不失人的灵性和起伏的哲味,颇有一点自娱自喻的特效因子。
《小粒子》中,一个无所不在的精灵,一个有着性情灵光的小粒子,于微观与宏观、明与暗的精神行旅中探知世界,并融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在安详。
这一颗粒子,不正是《西游记》中千变万化的悟空,携载着自由与爱的梦想,遨游宇宙,上天入地?不也正是“自由是我心的方向”的诗人之精神写照?
故,以梦为马,自由飞翔,就是鲜红诗文最本真的质地与坚守。
他用初洗的婴儿之眼去读世界,以浪漫的心捕捉美的呼吸和灵感,通过悦纳和爱加以提纯,化转为简、朴、清、灵等中国传统诗学原件。在生命凝视和心物感应的审美观照中,他以心灵为滤镜,从合乎道的自然律出发,择物,炼意,化境入心,以期得万物之性,得天地之性,得大自在,由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抵达一种天地人相融、众生一体的生态境界。
目遇,行摄,心晤,天然无雕饰,天真又不失含蓄,鲜红其人其诗,一若初洗的婴儿。当你心悦而诚服之时,你就是悦纳自己,就是守望初心。
二
聆听两朵小花的呢喃、呼吸一树树腊梅的香魂,攒积油菜花海的力量等诸种生命形态,白描心与花的爱恋,心与花相爱的力量,一场等待的情书,被金秋收留的成熟与爱,在十月里硕果盈盈.....
这一组四季之诗,鲜红以一颗初心,于庞杂的诗料中淘洗那些阳光、生气的信息,礼忏性灵之物,化合生命诗核,打开了一个香远益清的诗界。
于是,物有新貌,在返璞归真的简淡中,自有一股子清新之味弥漫于心,宛若初春的薄荷,清香,有回甘。
于诗意寻绎中,绽放于窗前的小花,展露一抹春的笑颜,呢喃一脉春的情话,也就蕴涵了有生气的自然照面、平等互敬的人文情怀、“一物一乾坤,一心一菩提”的蕴含和东方哲学的真意。
宗白华说,“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葱茏的墨行中,有春雨潇潇,有秋实累累,有韶光流岚.....一首杰出的诗,除了关联自然肌理,还要关联爱、灵魂和生命,也还要关联美感、意境。
“那从万木萧条中开出的腊梅,/是绽放在我心上的花朵。……在天地间开出花儿千朵、万朵,/仿佛那一树树的腊梅就是我流淌不息的生命。”《心上的花朵》
缘景生情,因感而味,情无闲意,遂有原香。清风拂过,浩瀚的心宇之上,氤氲起一缕缕的香魂,春心在菜花中荡漾,一波即止,一波又起。
对一朵花的怜爱,对一棵树的关怀与敬慕,对生活热情、人的生存与生命关怀,无一不规约着诗人心宇的能量与气象、自然的神性与人性的真气。
诚然,自然物象可大可小,人性的真气或浓或淡,人的心宇有大也有小。但,衷情于“长物”的鲜红,以天地为大,守望着一花一草一人,安于心宇的小。
他笃信,长物之“小”,目之所及,心之所思,笔之所至,形而下的视觉、体感、灵通、发意,必然会转调到自然的信服、朦胧而可感的美和形而上的道之“大”。
人不是存在的主人,而是存在的看护者。海德格尔的存在,包孕的是大地和自然。笔者认为,人不单是存在的看护者,更是生命的歌吟者和初心的守望者。
较之于散文,鲜红的诗,以林泉之心观物,经过“身即山川而可取之、得之”的拟物化,打通人、自然、生命的秘密通道,参察天地之性、万物之性的生息相通、爱的心理意态、物我一体的和洽关系,接引人的心魂。
鲜红写诗,有意识地绕过了象征、夸张、反诘等后现代创作手法,跳出了那些直白的说理和牵强的悟道,始终在人物和洽、情景互融、形神相亲、“表现”与“可表现的”之间守衡,才成就了他之诗品:大道至简的约与丰。
有心的你,难道没有看见形诸于诗墨的“小”背后所包蕴的一切美好?
那么,且让我们一起,启动不一样的悦读踏青之旅吧。
让我们闭上眼眸,深呼吸,聆听一封来自秋天的情书。
“信以天地为纸,万物为字。/深情的抒写,涌现生命的韵动。/我的心领会她的言语就像领会自己的言语。”《秋天的情书》
于生命在场的咏唱、间离而合一的物意感应中,循着那一圈圈圣洁的光晕,凝视自然,礼忏性灵之物,分享视觉盛宴,同频情感共振,获得心神灵力、隐且约的审美体验。
“风一场,雨一场。/栾花开罢,桂来香。”《秋天的情书》
透过纷披的四季,悯怀向善的你,我,她,也如鲜红一样,期许并守望着同一首人间清明曲——
青山绿水间,吐绿的草,奇艳的花,鸣叫的鸟,自详的人,跨时空的他们,已然在一场盛大的联欢中重逢,谐唱一首形神相亲、万物一家亲的生命简谱。
真该向你学习,多读书,多读诗,才能写出好文来!
谢谢雁子,一路走来,是你在一直激励着我!

我们一起加油。
我赞赏这句话,一个没有激情的人,写不出好诗。一个没有疯过的心灵,同样写不出好诗。试看天下的诗人,不是疯子,就是被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一个好端端活着的人,成天顾着吃香喝辣,哪来非黑即白的拷问,哪有时间去理会爱恨介于暧昧地带,哪能有陈腐的人情世故?
作者赞赏的诗文,有一股饱满的诗绪,而作者赞誉的语境推动着诗情,诗韵极足。我在阅读时唏嘘不已,内心卷起一阵狂喜的风浪,感到羞涩,一种找不到词汇再盛赞作者的羞涩。
作为读者,我们最希望看到这类字字锥心原作的解读,最怕看到习惯性虚伪的表扬,应酬式虚无一物的吹捧。
此文的作者,呵护原作者创作的诗体,也给予原诗体飞起来的羽毛。在凝练的解析中,将诗情中游离的诗感,微妙的诗情,大大方方地瓦解在读者的面前。


作品的指挥能力,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引导读者朝着一个某个方向去理解和思考,近同号召力或领导力。
看似作品是死的,或者说是固定的成文,但通过读者慧眼的鉴赏和延伸的理解开道,可以使作品潜伏的内容呈现厚重的光彩。这就是我说的指挥能力。哈哈……,哈哈……。
文字,有时像黄河水一样,咆哮汹涌,泥沙俱下;有时微妙得像沙漠里的青枝嫩叶,非常珍贵。这就需要作者这样的指挥能力、共鸣能力、共振能力、异口同声能力。哈哈……哈哈……

雁子能力不逮,但,定会从形而下攀爬,向着哥们期待的方向上行。
谢谢,雁子的文,有洞天的评相伴,纵然不精,也是精。
柔比刚可爱!尤其是作文、做人、示爱,哪怕是创业和干大事业,也离不开柔。林泉之下,更需要柔了。哈哈……

愿万物都好好的,在和谐的生态中,安顿。
文字这东西,尽量不要写错字。譬如:“我没有知识”,却写成了“我殁友之十”。哈哈!

这是一篇赏析别人的文,作为读者的我却被这篇文章本身作者细腻的文笔、独到的见解和深入浅出的剖析所折服,“诗的灵魂是自由;诗的本质是人性;诗的唯美在想象”……
拜读佳作,问好牛牛雁……是雁子姐,哈。

谢谢小风。
山水之美,因诗人的林泉之心而流芳于世。
诗歌之美,因鉴赏者的兰心慧眼而水活石润,境界毕现。
雁子的赏析越来越精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