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大茅山,绿色的山

编辑推荐 大茅山,绿色的山


作者:刘维嘉 秀才,129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91发表时间:2017-05-20 15:24:18
摘要:大茅山,因绿而知名,因美而名扬。

许多去过大茅山的人,说起对大茅山的印象,都说大茅山云美,水美,树美,竹美,山美,美的神奇,美的神妙,又带有几分的神秘。
   大茅山位于江西德兴市的东南部,与三清山东西并峙,同属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脉家族,素有“千峰倚空碧,万嶂碍于云”之赞誉,又有“小庐山”之美称。
   那天,在前往大茅山的路上,我们乘坐的大巴,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路,缓缓行驶在绿色林海中。层层白色的雾霭,像一块又一块硕大的白纱巾,不断从山底、山腰的树丛中轻轻逸出,又袅袅升起,有的围在大山的脖子上,有的越过山头,徐徐升到高空的云层里。
   我多想摘下一片片云纱,在上面写下心中的醉意,再装订成卷,委托祥云给带到北京去。
   热情好客的小雨悄悄地飘洒下来,迎接着远道而来的人们。
   放眼望去,葱绿的大山,迷蒙连绵,细密的雨丝在这大山里交织着朦朦胧胧的幔帐,我们和大巴一起,仿佛来到了天宫,又像进入了仙界,一下子变成神话里的人物,瞬间竟然都忘了我们身在人间。
   细雨时断时续,一路护送着我们进入了景区,来到了迎宾大道。
   在迎宾大道两侧,两排笔直高大的水杉树,就像仪仗队的年轻士兵,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并向我们行注目礼。
   大茅山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此时此刻,已经藏到大山深处去了,它们与绿树相拥,与雾霭相吻。
   从大巴上下来,同伴们纷纷来到迎宾大道和马溪的桥上拍照。
   在迎宾大道旁边,当地一位作家告诉我:“这些水杉已经种了60多年了,是当年农垦兵种的,你们看到这些水杉的时候,就知道来到了我们大茅山。”
   从他的介绍,我还得知,大茅山以前是荒山,后来来了农垦兵和知青,成为大茅山的拓荒人。
   在艰苦的岁月里,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让大茅山的荒山变成枝繁叶茂;是他们用最平凡的年华,把大茅山变成如今的浓翠欲滴。
   尽管我不知道那些农垦兵和知青的姓名,不知道他们如今又在哪里,生活过的怎么样,但是我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种树人。他们辛勤培育的生命之树,已经永远扎根在大茅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
   置身在大茅山,我这样想,往日看惯了千篇一律的山体造型,总觉得它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到了德兴,到了大茅山,却让我的心里产生震撼。大茅山的山还真的是与众不同,既有北方大山的朴实和憨厚,又有南方大山的灵气和清秀,还有昆仑山的巍峨和银装素裹。
   特别是山上那些枝叶茂盛,宛如一个个大绒球似的树。这些树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密布在山上,绿茸茸的构成一道独特的景观。在树梢上有很多枝叶呈现出浅黄色,格外的引人注目。这里的山好像和雪山有相似之处,只是灰褐色的山石变成了绿色,那浅黄色的枝叶就像皑皑白雪。这是什么树?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心里这样琢磨着。
   我们到了景区停车场后,同伴们去登山了。
   登山,对我来说,那是件很难的事情。腿脚不灵便,不知错过了多少登山观景的绝妙机会。令我欣慰的是,腿脚不灵便,却又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仔细观察身边的景致。
   心里这样想着,我沿着山间小路,已经走了很远。奇怪的是,走了这么远,却没有了以往气喘吁吁的感觉,也不觉得累了。
   猛然间,看到一块负氧离子气象监测电子屏,上面显示着大茅山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平米的空间有115688个,原来这里是天然大氧吧,难怪走着不累。
   抬头往不远的山坡上看,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树,树梢上那浅黄颜色的。原来是树花儿,花朵层层叠加,最长的花丝垂下来,足有一尺多长。
   路遇景区的一位园林工人,当我问起这些树的时候,他告诉我:“这些树是苦槠树,现在正是花开的时候。树的果实就和你们北方的板栗差不多,可是不大,很小,果实苦的多,甜的少。苦槠树含淀粉,我们常把果实浸水脱涩后加工做成苦槠豆腐、苦槠粉丝、苦槠粉皮和苦槠糕,数伏天吃能解暑,遇到拉肚子,吃了很管事儿,不用打针吃药就好了。”
   我问他,为什么在山上种这么多苦槠树,他告诉我:“苦槠树的鲜叶可耐400多度着火温度,是很不错的防火树种,有了这些树,我们可是省心多了。”
   此时,我隐隐约约听到了流水声,便问:“这里有河吗?”
   他用手指了指竹林说:“有,那里有马溪,是山上流下来的。”
   告别那位园林工人,我向竹林走去,看到了明澈清冽的马溪。幽深的马溪就像大茅山的经脉,夹在郁郁葱葱的峡谷中间,夹在飘飘荡荡的云雾下面,自由自在,欢快地向前奔涌,简直看不到尽头。
   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静静地躺在马溪的河床里,尽情享受着溪水的爱抚。溪流两岸的青山、绿树和高大挺直的毛竹,还有岸边的老房子倒映在溪水中,宛如一幅精心构图的水墨画。
   我坐在竹林的一块石头上,凝望着远去的溪流,心绪也随着溪水奔流向前。
   也许是在滏阳河畔,在运河边儿长大的缘故,我打小儿就很喜欢水,喜欢水塘与河流。进入大茅山以后,我依然喜欢听潺潺流水的叮咚响,喜欢看“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宏伟壮观。
   作家李健吾说过:“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正是因为大茅山的山雨不绝,才成为大茅山常年葱茏景色的源泉。可是山雨又来自何方?马溪的水又来自哪里?其中应该少不了大茅山自己的贡献吧。
   在前往下一个景点的大巴车上,陪同我们的德兴市文联主席程志向我们介绍了大茅山。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得知大茅山风景名胜区面积有154平方公里,分为大茅山、笔架山、四角坪、双溪湖四个景区,共有84处景观。在2012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4年12月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还有方志敏、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痕迹和红军洞、三百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迹。景区的水资源很丰富,有仙女潭、奇石滩、五花海、天鹅潭、河马潭、观音瀑、银河飞瀑、天鹅瀑等100多处潭瀑。我心想,这么多景点,这么多英雄,要想都看看,再写写,没有个三年五载,那是肯定不行的。
   记得在梧风洞宾馆附近,还有一处耀眼的景观,那是上饶市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创办的“三清媚大茅山写作营”,屋内简单地摆放着桌椅,还有书架,书架上有很多文学书刊,还有《三清媚》各期杂志,与前几日在龟峰景区看到的龟峰写作营的摆设相似。如今,三清媚写作营已经遍布各个景区和上饶各县市,成为上饶市独特的文化景观。著名作家梁晓声称赞其为“构筑了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大茅山停车场的时候,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她说她是江苏人。
   我问她:“您是怎么来到大茅山的?”
   她告诉我说:“18岁那年,亲戚介绍我来到大茅山木梳厂工作。后来,我就在这里安了家。”
   说着,她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老房子告诉我:“那就是我的家。”
   我们又聊了很多,让我知道了不少事情。原来,过去年间,大茅山里曾经有木梳厂、造纸厂、化工厂,后来,为了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这些厂子有的关闭了,有的迁走了。
   忽然想到,在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受到保护的过程中,总是要有一部分人牺牲自己的现实利益。由此想到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大茅山山里的人们,为了大茅山的绿,他们付出了很多,是值得人们感念的。
   有人说:美到处都有,就看你能否发现它。是这样的,当你发现了美,必须赶快捕捉它,让它永远贮藏在自己的记忆里,刻印在自己的心灵深处。
   大茅山,因绿而知名,因美而名扬。
   这绿,这美,究竟来自何方?又是谁在涵养着它们?除了大自然的手笔,其中一定还有红军烈士的热血和生命,农垦兵和知青的青春和坚强,山里人的朴实和勤劳,还有三清媚的智慧和眼光……

共 30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语言清新优美的游记散文,主要叙述了在江西大茅山旅游的经过。文章的开始总说大茅山各方面的美;接着介绍大茅山的位置以及两句诗对大茅山的评价,然后正式叙述游览的经过,在游览时,主要按照地点的转换的方式,一边叙述游览的见闻,一边表达出内心的感受,突出大茅山雨多,终年流淌着溪水,增加了山的灵气和生机,通过见到一位八十余岁的老大妈,写出了大茅山的美来自当年知青的努力和青春的奉献,同时点出这里厚重的人文因素。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5-20 15:24:44
  大茅山,因绿而知名,因美而名扬。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刘维嘉        2017-05-20 15:41:14
  谢谢平淡如水老师的推荐,并撰写编者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