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山道上的麻街
麻街,古称麻涧,古时因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麻街川是商山道上较为开阔和平坦的路段,丹江两岸土地平旷,村落众多,现由朝阳、中流、丹阳、自愿、齐塬、王湾、五星、雷凤、王河、老庄、铺上、红湾、高潮、肖塬、高岭、坡口16个村庄组成。东部连板桥,东南与陈塬以麻街岭隧道为界相接,南部与金陵寺和杨峪河以麻街岭山脉为界相接,西部和三岔河相接,西北和洪门河相连,北部和大荆相接。
麻街川山清水秀,空气洁净,群山环抱,溪涧淙流,草木自然,民风淳朴,历史悠久,珠玑遍布。自古就是商山道上的古驿道,驿道在丹江北岸顺丹江而下,风景优美,古驿道沿线有安山驿、南山卧佛、香炉山、大悲岩、五指拇山、熊耳山北峰、三官庙、药王庙、郭家湾石咀庙、闯王寨、仙人沟烽火台、胭脂关邵家岭烽火台、二龙山关帝庙、仙娥湖景区等景观及其遗址。一直是驿道上来往官民商旅观光、旅游、歇脚之处。
驿传制度是从我国战国时期开始的,当时为了军情急务而设有邮驿。汉代在各地设传舍,供政府公文传送人员换马和往来官员临时歇宿停留的场所。到了唐代,驿站的建立空前发展,一般交通大道,三十里一驿,四方通达。但商於古道因地势险要,驿站间距里数一般多大于30里。商州境内设有驿站12个,驿站麻街有:安山驿(商州北50里)、仙娥驿(商州北15里)。铺司麻街有:胭脂关铺、仙人铺(野人沟)、麻涧铺。
麻街川作为商山道上重要的一段,名胜景观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在这条古道上,千百年来有很多文人骚客、达官显贵、孜孜学子们留下无数诗篇。有学者统计,仅唐一代,往来奔波于商於古道上的诗人约200余人,有的还往返多次路过麻街。白居易“七年三往复”,元稹“七度武关”,张九龄“四过商州”。李白曾在商州盘垣过七八个月,“苦吟诗人”贾岛辞去蓝田县令落拓为僧时,曾以“无本上人”的法名,挂单镇安云盖寺。盛唐隐逸派诗人王维,虽半隐辋川,对商州山水景观仍无限神往,曾以题赠友人赴商州赴任等形式,写过多首赞颂商州山水景观的诗歌,李频、许浑、欧阳詹、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柳宗元、韩愈等著名诗人往返路过麻街,在商山道上各景观处都留有诗篇。
商州有八景十观:其中八景中的“仙娥削壁”和十观中的“灵岩松舞”“溪岸桃花”便在麻街。
《仙娥削壁》(明)王如宗
城西北十里许。自说法洞溯丹流入口,两岸皆山,独南山怪石嶙峋,于碧岭苍岑中忽起一峦,曰仙娥峰。纵横百丈,上下千寻,如斧削锦屏,刀分翠障。丹青斑驳,莓藓明灭,诚天然之图画也。若挂晓烟、凝晚晖、罥阴霭、散晴光、弄日月、搏斗星、吟好鸟、飞野芳、逐苍狗、趁白衣、瞬息之间而气象万千。白乐天入商,独爱此山,而纪之以诗,岂私好哉?良有以也。唐人名峰下水曰“仙娥溪”,名溪北驿曰“仙娥驿”,皆本此意。当时或有如刘、阮所遇其人者乎?惜不详其同来也。
仙姬何日去山衙?峭壁空留人望赊。
幛幙千寻晴带雨,芙蓉十里夜开花。
云飞毛女芳邻近,月挂峨眉胜侣遐。
万古词人经此地,溪边谁不欲停车?
据《商州志》记载?唐天宝年间,李白来到商州,州官邀他泛游丹江,观看“仙娥削壁”胜景,那里丹江两岸高山陡立,河谷狭窄,岸南有一峰名叫“仙娥峰”,峰下的丹江水称“仙娥溪”,溪岸的驿馆叫“仙娥驿”,为商州八景之一。
唐代李白荡舟丹江上游仙娥溪后吟道“横天耸翠壁,喷堑鸣红泉。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旁饶名花,石上有好月……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白居易泛舟丹江之后有“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杜牧漂流丹江后所写《丹水》:“何事苦萦迥,离胸不自裁。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沉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唐诗人做《仙娥驿》:“溪上邮亭气早秋,树边溪色绕床流。行人亦羡邮亭吏,生向此中今白头。”的诗句。
“我游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间。”晚年寄居洛阳的白居易曾一往深情地写下了这样怀想赞美商州山水的诗句。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王禹偁,对仙娥峰“仙姿孤秀压诸峰。采芝逋客怜贞质,化石佳人妬丽容。”“仙娥低粉面”“多谢仙娥相管顾”等倾诉还嫌不够,挥笔已就《仙娥峰》:“窈窕奇峰叠古苔,望秦岭外势徘徊。巨灵非疋休期刻,毛女为邻合往来,傅粉微茫春雪在,坠鬟浮动晓云开,好邀上洛王常侍,时就岩前饮一杯。”爱恋仙娥情窦一发而不可收,狂赋《游仙娥峰后戏题》一首:“为爱一峰形窈窕,岂辞十里路崎岖。谁知不似阳台女,别后经宵梦也无。”仙娥峰成了王禹偁难舍的情人。可能是由于王禹偁太爱仙娥峰引来妻子的唠叨,王禹偁只好将仙娥峰换成西晖亭,但还是“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无穷。阳乌看黯黯,归马恨匆匆。”王禹偁与仙娥峰难分难舍。
在商州麻街,大悲岩应该是很著名的。《康熙续修商志注》中记载的商州八景十观,其中十观之一的“灵岩松舞”,指的就是这里。《康志》明代周仲麟原文及配诗如后:
《灵岩松舞》:州西四十里由麻涧镇跻板南上十里许,有飞石嵌空,大可覆数百人。中位大悲观音像,因名大悲岩,岩后水自石出,曰白龙泉,祷雨辄应,亦名灵岩。槛外即临绝壑,壑南峰峦突起,名香炉山。右侧建毗卢,高阁上出重霄,下临远岫。周围白松以千计,独岩之上下左右奇形怪状,霜皮斑驳如白龙然。枝舞空中攫拿云日;根盘石上,蜿蜒林阿。至于悬崖数株,又酷似渴虬瞰涧,爪牙俱动。憩息之余,松涛泉响,耳根为之一清。
飞岩欲坠嵌天峰,冉冉绿云点怪松。
瞰涧浑如吸水螮,迎阳一似攫珠龙。
泉分蠖蒂神湫冷,石引霜文爽气浓。
时伴金仙涛韵发,宝花野鹤拟相从。
大悲岩上既有观音,理当有寺院庙宇。至今腊月和初春时,大悲岩尚有庙会。《康志》艺文志部分,还载有两首诗,一首就题为《大悲阁》,是明代任庆云所写。任庆云是商州本地人,时任商州知州。
唯时桃李荣,烂映岩前柏。
水涉兼山跻,颇觉闲情适。
夙怀中赏趣,怅此春游迹。
因思听鸣淙,卧漱松下石。
傥逢骑羊翁,招游炼金液。
归踪在烟萝,了与尘世隔。
另一首是清代当地举人孔吉人的《大悲岩》:
杳杳秋深处,西岩胜概赊。
石憨蹲虎豹,水细画龙蛇。
老树参天合,幽篁覆地斜。
平生多逸兴,高卧即为家。
商州十观之一:溪岸桃花
《溪岸桃花》(清)柴懋耀
州西仙娥溪之南岸,绕西山一湾,南北约五、七里,旷土平畴,桃林栉比。时当梅芳告歇,杏锦初收,一片红霞,鲜艳艳而夺目;半川赤蕊,香馥馥以袭人。色蘸春溪,似仙娥之含羞态;光摇古冢,如秦皓之带酡容。参差茅屋点花丛,堪作陵源图画;葳蕤桃英帘兰阜,足当庐岭追寻。况乎飞花送酒,好鸟催诗,夙称佳地。是以冠盖携壶,风骚橐笔,竞续盛游。呜呼!自李唐来,人风几换,而桃花犹然,真足以骄平泉、傲金谷矣!
倚岸花明万树红,壶樽两两挹芳丛。
赚来赤帝珊瑚室,误入朱皇琥珀宫。
锦浪层翻堤柳外,丹霞横抹野烟中。
年年溪口人如织,争道仙源路已通。
此景在今商州区麻街二龙山水库区内。
杜牧过古道在麻街作有《商山麻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桑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倩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山村春日黄昏时分,云光岚烟笼罩中的山庄,柔桑垂柳掩映下的人家,禽兽豕奔归林,鸡牛入巷进栏,老者对酒啜饮,村姑簪花打扮的种种景象,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幅丰富新鲜的夕照山庄图跃然纸上。诗中景色气氛淳淡而深厚,简朴而亲切,给人留下历久难忘的清新印象。
现今“仙娥削壁”和“溪岸桃花”景观合为仙娥湖风景区,仙娥湖风景区位于商州城西北2.5千米许,自“说法洞”上溯是一道峡谷,涛涛丹江川流不息,暴雨季节,犹如黄河壶口,惊涛骇浪从天而降,十分壮观。两岸悬崖峭壁,状如刀切,峰峦峭峙,怪石嶙峋,林木葱郁,溪流潺潺,百花争艳,鸟语传情,有一种幽清明净的自然美。两水交汇,孤峰独立,构成二龙戏珠之妙,原有一群古庙建筑,每年正月最后三天庙会,三台大戏(秦腔、二簧、眉户)助兴,吸引了川、陕、晋、豫、鄂诸省香客朝商,顶礼膜拜。农副产品,相互交流;日用百货,琳琅满目;名优小吃,争相品尝;人山人海,甚为热闹。在峡谷石羊、石牛、石蛙、金鸡报晓,屹立江岸;王母娘娘的梳妆台、胭粉盒遗在岸边;仙娥峰上的“仙娥削壁”和丹江南岸的“溪岸桃花”,誉列入《商州八景十观》。“山川名胜,熊耳仙娥”,实不虚言。1973年,水利大军在“仙娥溪”下方修起了大坝,将丹江拦腰截断,水位上升数十米,形成了人工湖,名曰“仙娥湖”。从大坝到东西两河回水线,各长1.0余千米,水阔6000余亩,湖中养鱼,湖面荡舟。水绕山转,迂回弯曲,好像两条巨龙盘卧,观天枕地。在二河交汇中心,有广约20亩的孤岛一座,岛上广植桃树,烟花三月,莺飞草长,花明千树,色蘸春溪。周围四条山系像巨龙向中心岛吸水,山水相映,倒影屹立,风拂湖面,龙跃欲飞。然由昔日的“二龙戏珠”,形成了今朝天然的“四龙戏珠”,形象之绝妙,物以难表。阴雨雾天,烟云缭绕,金秋霞影,湖光反照,好似“海市蜃楼”,非常壮观。每逢双休假日,州城男女老少,成双结队,逛湖观光,有的划船至中心岛,吹拉弹唱;有的乘小舟戏水,仰望悬崖风光;有的湖边散步,谈笑风生。游船往来,如织如梭,水面湖边,熙熙攘攘。当夕阳西下时分,余光返照,湖面泛起微波,星光点点,霞光四射,别有一番情趣。
商州“八景十观”在当今新时代里赋予了新内涵,正展开双臂喜迎天下客,欢迎客人们来商州开发旅游,来麻街商山古道各个景点和遗址怀古观光。
青山不老,绿水常在,景观更比当年丽!
古道沧桑,岁月更迭,道路已非曾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