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
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油然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唯一的一次包粽子、吃粽子的情形,仿佛昨天的事情。
那时正赶上“文革”时期,粮食比较紧张,过节包粽子对普通家庭来讲是很难的事情。每年端午节那天,妈妈总是早早起床,抱一大捆柴禾,然后,烧水给我们姐弟三人煮鸡蛋。我排行最小,还没上小学,每次吃鸡蛋时,妈妈总是从一眼就能数出个数的装鸡蛋的锅里给我拿出几个,说:“你最小,姐姐和哥哥照顾你,给你四个,他们每人三个。”然后,妈妈和爸爸坐在饭桌前,一边吃着苞米面饽饽、喝着糊糊粥,一边看着我们姐弟几个剥鸡蛋皮、吃鸡蛋。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心头一阵酸楚:那时生活清苦,爸妈更清苦!
从我记事时起,每年过端午节,我都没看过爸妈吃鸡蛋,而吃鸡蛋的就是我们姐弟几个。过节吃粽子就更是奢望了。
我上小学一年级那年过端午节,是我终生难忘的。过节头几天,爸爸把我们姐弟三个叫到一块堆儿,显得神秘却又不失庄重,他故意清了清嗓子,笑呵呵地大声宣布说:“今年端午节——我们不但管够吃鸡蛋,我们还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好不好?”“好!”不等爸爸说完,我们姐弟几个几乎异口同声。
端午节的那天早上,我们全家总动员。妈妈还是第一个起床,紧接着是爸爸,平时好睡懒觉的我们姐弟三个,早已被过节吃粽子的兴奋劲儿唤醒了,忽地一下子全都起了床。爸爸把事先浸泡好的粽子叶放到桌旁;妈妈把准备好的红枣和糯米端过来;我们几个洗好手,坐在桌旁一起学包粽子。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这可是我们家最热闹、最丰盛的一次端午节呵!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粽子就包好了。妈妈一边往锅里放着包好的粽子,一边看着煮鸡蛋的锅。爸爸指挥着我们:哥哥抱柴禾;姐姐烧锅水;我负责摆碗筷、准备白糖。那喜庆劲儿!
不知是我嘴馋还是怎么的,好像过了好长时间,鸡蛋和粽子才出锅,妈妈又用凉水浸泡一会儿,这才将煮熟的鸡蛋和粽子摆上饭桌。一切就绪,全家人围坐在桌旁,爸妈一边帮我们剥鸡蛋皮和粽子叶,一边很是满足地说:“吃吧,但不要吃多了,下顿还有!”我和哥哥互相比着吃着鸡蛋和粽子。看着我们的吃相儿,姐姐笑着也帮我们俩剥鸡蛋皮、剥粽子叶,“慢点吃,”姐姐劝着我俩,透露着对弟弟的关爱。吃着香甜的粽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比粘粽子的白糖还甜,甜得就要从心里流出来了!
姐姐看看碗里的鸡蛋和粽子,又看看我和哥哥,不无感激地冲爸妈微笑着说:“这是爸妈的劳动汗水换来的,也是爸妈领我们劳动取得的成果。”爸爸赶忙接过话头:“自己劳动的果实,吃起来更香啊!”
看着爸妈喜气洋洋地吃着鸡蛋和粽子,我们姐弟三个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充满自信;感恩的心悄然振飞:爸妈真好!我们一辈子都要孝敬爸妈,不辜负爸妈的希望!
长大多年以后,有一年过端午节,爸爸才告诉我,我们家那年的端午“盛宴”,是他用家里每月粮店供应的不多的大米,到几里外的农村换来的……听了爸爸的讲述,酸苦的泪水霎时盈满了我的眼眶……
而今,爸妈两位老人都已离开了我们。想起当年爸妈在世时,一家人在一起过节包粽子的情景,感慨万千。令我更加想念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端午节,凝聚亲情,承载着不老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