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拜访大矶山神庙

编辑推荐 拜访大矶山神庙


作者:鄱湖草 白丁,1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88发表时间:2017-05-26 08:20:38
摘要:鄱阳湖边的大矶山是一座神山,它曾埋葬了东晋大将陶侃的母亲湛氏;它的山巅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拜访大矶山神庙 暮春四月的一个双休日,我与一位同事商议,前往家乡的大矶山灵峰寺一游。
   那天早上,我们八点半从县城出发,骑摩托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大矶山的山脚下。我们问了一下附近的村民,就顺着一条新开挖的马路上山。车子开到山麓,就发现马路不见了,代之是一条砂石路,于是,我们就把车子停靠在山麓下一些灌木丛边,独步前往山顶。
   通往山顶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新开挖的砂石大道,一条是曲径通幽的小道。正当我们犹豫不决时,从山道上开来一辆摩托车,车子上坐着一位有些憔悴的中年汉子。他知道我们要上山,就告诉我们说,走小路要快些。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走小道上山。我们在铺满了树叶的山道上行走,感觉小路很幽静,路边都是刚长满了嫩叶的樟树,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走完一段山路,我们来到一条铺着麻石条的小路前。这一段小路有些陡峭,我抬眼望去,那一层层石阶像一条历经沧桑的古道,默默地向山巅延伸而去。我们上了石阶,不想前面还闪现出一只野兔的身影。石阶边是密密麻麻的灌木丛和松树林,灌木丛里有许许多多的竹笋,偶尔可以看到几只山雉飞快奔走的影子。
   走了不到二十分钟的麻石铺就的山路,我们转过一个小山崖,就迎面看到一座朱红色的石头牌坊,上书“佛光普照”四个金光闪耀的大字。石头牌坊正竖立在一块巨石前,一只燃着小火炬一样鸡冠的大公鸡,正站在那块巨石上,凝视着前方浩瀚的鄱阳湖。我一惊,这石头上怎么会站着一只如此健硕的大公鸡,当我走近它面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瓷器大公鸡。我立即想到,我们家乡这座山原名叫大鸡山(后改名为“大矶山”),它正与西面位于鄱阳湖水中的小鸡山(后也改为“小矶山”)相向而立。
   这大、小两座鸡山与鄱阳湖中的一条绵延十余里的松门山遥遥相望。松门山为永修县管辖的范围,是鄱阳湖上一条长条形的岛屿,似一条硕大的蜈蚣盘旋在湖中。传说大、小雄鸡与蜈蚣相斗,终于制服了蜈蚣,于是二鸡化山两座,永制蜈蚣于鄱阳湖中。自今,三座奇山相伴相依,也成为鄱阳湖的一处佳景。这也就是大、小鸡山命名的来历。
   走过高大的石头牌坊,我们再走几十米,就来到了一座雄踞在大矶山山巅的“灵峰寺”前。这座灵峰寺庙,由灵峰寺大殿、观音阁、会客厅、住持禅房和厨房等附属建筑组成,门前是一块空阔的平地。一共占地1600平方米,殿堂面积260平方米。厨房在最东面,向西就是观音阁;灵峰大殿处在中央位置,再向西是会客厅、住持禅房。并且,靠近会客厅的前面有一棵巨大的樟树,樟树下,有两套石桌石凳。樟树前方是香客们焚烧纸钱和燃放鞭炮的大香炉和砖砌的垃圾区。我们到达这里,没有发现有任何善男信女们到达这里。当我们刚想在樟树下的石头凳子上坐下休息时,我突然看到那位在山麓开车上山的中年汉子,他正带领几位农民打扮的人在忙乎着什么。这时,他也看到我们俩了。他显得很热情,主动过来给我们递烟。我们都不抽烟,表示对他的感谢。这样,我们就开始攀谈起来。
   在攀谈的过程中,我才得知,他就是管理此庙各类事务的负责人。他姓王,是大矶山山脚下一座名叫中堡村的农民,姓王。这位王大哥告诉我们:这座灵峰寺大约建于宋朝,原名叫苏许庵。经历多次兵燹,后又屡次重修,到了清朝才初具规模。据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修建苏许殿碑文记载,当时由住持回妄大师与他的徒弟悟西、徒孙青云、徒曾孙祖传,到全县各地化缘募银修建而成,并改名为“灵峰寺”。这座寺庙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后,在1942年又被日寇飞机炸毁;于是到了1997年,在这年的一天晚上,王大哥的父亲王平豹梦到蟒蛇缠身,苏仙托梦于它,要他重修此庙;于是他父亲极力倡导,组织人员,再次重修该庙,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当王大哥的父亲去世后,管理庙宇的事务,就顺其自然地落在了他的身上。他告诉我们,前几年,他已经从远地请来一位管理庙宇的老师傅。由于大矶山高达二百多米,山上水源严重缺乏。为了解决山顶生活用水问题,基本上是每月两三次,他让人驾驶小卡车,用塑料桶从老家装清水运送到山巅。但是,考虑到这不是长久之际,经过长期考虑,他拿出了几年来善男信女们来灵峰寺募捐的几万元款项,聘请省级水源勘察队专业人士来此勘探水源,终于在山腰某位置开钻出一口深达近百米的水井。今天,他带领几位装水管的师傅们来此,准备接通该井的水源,装备电动机,再用自来水管把清水输送到灵峰寺西侧会客厅后面的一个大型钢桶内,供给该寺主管师傅的日常生活用水。这时,我们才明白了那几位农民打扮人来此处的原因。
   我感觉,我们此次拜访灵峰寺,真是遇到了一个好机会,正好遇到王大哥到庙中装自来水管的事。于是,我们等他吩咐好剩余的事情后,他主动带我们来到了灵峰寺庙的大殿中。大殿里供奉着三位神仙,中间一位慈眉善目,颧骨高凸,他就是传说中的苏耽神仙,又名“苏仙公”。在晋人葛洪的《神仙传•苏仙公》中记载了他的许多传说故事,传说他是一位十分孝敬母亲人,还是一位喜欢上山采药、治病救人的好仙人。在全国各地很多道教福地,都留有纪念他的一些庙宇寺庵。
   在祭拜苏仙后,王大哥就带领我们来到那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下,他径直走到牌坊下的那一块巨石边,指着石头中间上下两个圆形臼洞,对我们说,这臼洞就是苏仙在此升仙时,他的坐骑踩踏遗留下的两个马蹄印。看着那两个臼洞,我感慨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我想:对于这个传说,你信与不信?全在自己。我只默默地望着那浩淼的鄱阳湖水,久久回味着苏仙在此升天的画面……
   王大哥再次把我们领到灵峰寺前的空地上,指着山崖下那一棵棵翠绿粗壮的青竹,对我们说,这些山竹都是二十年前他父亲亲手栽种的,如今都长得郁郁葱葱,高参入云。透过一棵棵竹子的空隙,我又眺望到那一片浩瀚的鄱阳湖上,那一艘艘如蚁的航船,在碧绿如似玉的湖面行驶着,湖岸还有几只白色的湖鸟在翩跹起舞……
   这时,我想到自己小时候曾经来此砍柴、放牛的往事。我依稀记得,那时候这里还是一块空地,只有一些在文革时期被毁弃的庙宇砖瓦。如今,过了将近三十余年,我重游此地,看到此景,胸中一股沧桑之感油然生起。
   那“大、小鸡勇斗蜈蚣”的古老传说故事,早已被我写进《可爱的家乡》一文,那一文却是我读村小三年级时,参加乡镇举办的一次小学现场征文比赛中拔得头筹的一篇佳作。我想,可能正是因为那一次小学征文得奖,我才开始深深地爱上了文学的创作。而生我养我的村庄,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望仙高村”。家乡的大、小矶山和那一汪广阔无垠的鄱阳湖,应该成为是我创作的源泉。
   家乡那山那水蕴含的丰厚的文化传说和神话故事,滋养着一位幼小而清秀的少年慢慢长大,如今他已站在了家乡的最高峰,俯视着大矶山四周一片片美丽如画的景色,浮想联翩,而感意味无穷。在那里,他重新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在鄱阳湖的碧水中游泳或在鄱阳湖湿地上追赶湖鸟、采摘黎蒿的背影……

共 27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矶山原名大鸡山,它正与西面位于鄱阳湖水中的小矶山(小鸡山)相向而立。这大、小两座鸡山与鄱阳湖中的一条绵延十余里的松门山遥遥相望。松门山为永修县管辖的范围,是鄱阳湖上一条长条形的岛屿,似一条硕大的蜈蚣盘旋在湖中。传说大、小雄鸡与蜈蚣相斗,终于制服了蜈蚣,于是,二鸡化山两座,永制蜈蚣于鄱阳湖中。自古至今,三座奇山相伴相依,也成为鄱阳湖的一处佳景。这座灵峰寺庙,由灵峰寺大殿、观音阁、会客厅、住持禅房和厨房等附属建筑组成,门前是一块空阔的平地。大殿里供奉着三位神仙,中间一位慈眉善目,颧骨高凸,他就是传说中的苏耽神仙,又名“苏仙公”。在晋人葛洪的《神仙传•苏仙公》中记载了他的许多传说故事,传说他是一位十分孝敬母亲的人,还是一位喜欢上山采药、治病救人的好仙人。在全国各地很多道教福地,都留有纪念他的一些庙宇寺庵。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5-26 09:58:28
  大美大矶山!欣赏了,问候作者。感谢赐稿江山散文,欢迎继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