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那年的采访很暖心(散文)
单位扶贫的村提前脱“贫”了!这的确是个利国利民、天大的好事。
“双联双创”无小事,联村联户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普惠群众、保障民生,赢得了人心和民心;修路、打井、安路灯,建广场、超市、活动场所等,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想办又办不到的难题;送扶贫羊、助学金、米面油、棉衣被,建养老房,解决了贫困户的个体生活困难;实现村庄绿化、亮化和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村”实现了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文明和谐、村级服务型党组织达到“五好标准”……
那天,在报社工作的记者朋友来采访挖掘“精准扶贫”典型经验。进门遇见我,就乐呵呵坏笑着说,有老朋友“资深记者”在,我这写稿的任务就轻松多啦!
负责接待的小文,是宣传科今年刚考进来不久的公务员,她一头雾水,天真地眨巴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小眼睛问:为什么?
记者朋友晃晃手里的相机,得意地转过身,故意卖着关子冲小文说,哈哈,当真不知道?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接过话茬,小文别听他瞎贫,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啦!
嗨嗨,别老防贼似得啊。要不,我把你的老底都抖落出来听听?
小文,我看你就得防着点我这位记者朋友,“防偷、防盗、防记者”是不?
啊,你?
呃!
哼!
哈哈、嘿嘿、呵呵……
玩笑话的肆无忌惮、酣畅淋漓的笑声里,不由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那次暖心的采访。
那次采访,发生在1995年。当时,我在医院是一名科班出身的实习大夫,也是学校文学社社长兼当地《团迅》编辑和《日报》、市广播电台的校园特约记者。
事发1995年3月26日下午2点,汶上县辛店乡女青年刘朵朵(化名)因与家人呕气,导致精神病发作,她不知在哪里买了一瓶久效磷农药,在当地市一化工厂门口服毒后,晃晃悠悠拿着未喝尽的药瓶,乘上恰好停在此处的一辆由该市发往兖州的豪华中巴客车时,车上的人见女青年已服毒,大呼小叫一片混乱,非但见死不救,漠然视之,反将其推下车扬长而去。此情此景,大煞风景,令人不齿。
得知消息,青春激昂的我很气愤,见危不救,道德何在!
其实,那次采访,是我第一次以记者的名义。
后来,随着深入细致的采访,一些人一些事深深感动着我,服毒轻生的精神病女不幸,警民挺身相救助,一场爱的接力赛,传递的都是人间真情,爱无疆、暖人心!
当时现场,恰逢路过此处的市一化工厂经警王锋、市第五印刷厂魏茂生及另一名青年见此情景,挺身上前救起从车上摔下的女青年,一边着急地拦截过往车辆,就是希望能快点把女青年送往医院救治。可,令人痛心的是身着警服的经警恳求救人,竟遭到几位过往此处司机的无情拒绝。最后,在原聊城地区阳谷县一辆伏尔加司机的热心相助下,才得以将神志不清、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的女青年救起,随送往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
病情危急,救人要紧!医院一路绿灯,一切入院手续从简。市二院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紧急抢救中。在清水洗胃的同时,给予阿托品、解磷定静脉推注。20分钟后,女青年渐渐清醒,并开始出现躁动。下午4点,紧急转入内三科抢救室抢救。
恰好,内三科是我当时实习的科室。没有家属陪护,王锋、魏茂生及闻讯赶来的一化工厂经警伊宪法主动自愿留下饿着肚子陪护女青年。夜间,王锋、魏茂生及医护人员守护病床前,多次为大小便失禁的女青年擦屎擦尿,毫无怨言。直到3月27日中午,一化工厂刘思国等八名经警参加了庆祝《人民警察法》实施会后,得到消息来看女青年并接替王锋等同志时,他们才放心离去。这期间,深受感动的我采访了这些挺身而出的好心人和全力施救的医护人员,频频揩着眼睛,写好了文字的初稿。
3月27日晚8点,为了充实报道内容,本着求实负责的态度,我再次来到内三科抢救室采访。恰好,关心女青年刘朵朵生命安危的王锋、魏茂生及医护人员10余人静静守护在女青年床前。当我请求他们谈及救人的感受时,他们说:遇上这种事情,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伸出援手帮一把。再说,危难之时伸出援手相救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儿子年前到科威特打工去了,家里刘朵朵4岁的儿子哭着要妈妈。出走的儿媳你在哪里呀?女青年刘朵朵的公公婆婆寻人心切,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家里人更是心急如焚、四处奔波。
为能早日与女青年刘朵朵家中取得联系,根据我在媒体发出报道后市民提供的一些线索,以及刘朵朵清醒时提供的所有线索,经过多次分析确认,两天的努力终有结果。3月28日上午,市二院派出的的专车与刘朵朵家中取得联系,当时到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登“寻人启事”的家人刚好到回家。
生活需要热心肠,一个好汉三人帮,人间自有真情在,不幸之中万幸的刘朵朵身体康复回家啦!王锋、魏茂生等同志及市二院医护人员倾注心爱,真诚相助服毒轻生女青年刘朵朵的善举令人感动、暖心。
那次暖心的采访,对我影响很大,直到大学毕业,学校师生和医院的领导员工都还称呼我“记者”,这个称呼呀,也的确美了我好长一点时间。那一年里,我着实用心也写了一些文字,比如:“大中专学生如何走出早恋误区”、“警惕‘麻将风’侵袭校园”、“大学里的‘老乡会’让人欢喜让人忧”、“哑女牵动八方心”、“七旬老教师亲人满任城”、“走出家教误区”等;同时,还组织参与18所大中专院校开展“‘希望工程’义演、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有意意义、有爱心的活动。当然了,有关活动的感人场面,我都以文字或图片形式发在第二天的纸媒日报上,传递的是满满正能量,现在偶尔翻出还心情荡漾。
岁月匆匆过,一晃二十年。
前不久,一位朋友问:你现在衣食无忧,家里老人康健,生活多美好,健身、娱乐的方式多的是,咋又重拾搁置多年的“秃笔头”劳心伤神呢?
我没明确回答朋友,总觉工作之余,夜深人静时,书房案头一杯清茶,让心回归自然,用心用情用力写下发生过、经历过的点滴饱含人间温馨的正能量,鞭挞角角落落的丑陋现象,也算是无悔于这个朝气蓬勃的伟大时代,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其能、加油助威吧,也唯愿世间正能量的声音强些、再强些!
是啊,世间还是好人多,人间处处有温馨。那年的采访心很暖,笔耕不辍性情真;点点滴滴都是爱,淡泊名利念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