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梵天净土,乐在高远(散文)

精品 【星月】梵天净土,乐在高远(散文)


作者:深沉 秀才,2035.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9发表时间:2017-05-27 14:24:08


   走近梵净山,缘于一份意外;意外,往往出自于不经意间,而惊喜,就藏在意外之中,仿佛那旧时的美丽女子,大红盖头下如花的容颜,在盖头掀起后,流露在烛光中的那份惊艳,喜悦着先时还忐忑不安的目光。所有的时光,都被这意外的惊喜罩了起来,变得美妙诱人,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来得突然,像是七月里的过云雨,稀疏而又惬意,烦泼的心里,一下子就清凉起来。跳过了所有的繁文絮节,关于目的地的讨论,也不用过多的铺垫,也没有太多的纷繁,七嘴八舌的话语,不过三五分钟之间,就一锤定音,尘埃落定了。
   几个闲人,一部闲车,在百度地图的导航下,用了四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赶到了此次旅途的终点,铜仁的江口县。因为是中午临时起意,三百多公里的高速路,到达时已是夕阳西下,倦鸟暮归的情景,流动在街道上的车流,装载的,多半都是归家的心情。再怎么任性,也不可能连夜登山吧!停下车来,问了几家宾馆,都被告知已经客满。同行几人不禁疑惑,又不是节假日,竟然会如此火爆?拐过两条街,终于找到一家宾馆,虽然看起来有点老旧,但出门在外,凑合一下,也就是了。
   宾馆面对着一个街心广场,也就两个篮球场大小,接纳着不多的几个游人,显得有点落寞。可广场中央伫立的雕塑,俨然一副气定神闲的姿态。也难怪呢,被称为磨菇石的这尊雕塑,原形来自于梵净山的金顶,其独特的造型,是黔东南的地标,与侗族大歌一样,早已名满天下了。
   在中秋时节的薄凉中,吃不太地道的川菜,寡淡的味道,像读一首拼凑文字的诗,怎么使劲,也品不出花椒与辣椒纠缠不休的浓烈,停留在舌尖的那种微颤。看来,在生活中,不论做什么,选择真的很重要。之所以一致选择,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吃一顿川菜,主要是同行之人中,有两三位,对麻辣味的情有独钟。谁曾想,一筷子挟起来的,竟然是一句俗话:挂羊头,卖狗肉!好在有酒,而且是地道的习酒,自带的。在贵州这个酒乡的排名,只在茅台董酒之下。喝酒的人呢,也并非是只爱美味佳肴的美食家,而是实实在在的凡夫俗子,闲瑕之时,对杯中之物,倒是颇为亲近的。于是呢,酒过三巡,对于菜肴的不地道,便冲淡在了习酒浓郁的酱香里,成了一笑了之的对象。
   想想也是好笑,我们这一行六人的自驾游,除了掌握方向盘的李君不能喝酒,余下五人,倒是都能喝上一点。一顿饭下来,两瓶二十年的陈酿,便点滴不剩了。与那些专程旅游的人相比,除了乡音不同,我们就像是刚去别人家,喝了酒出来的本地人。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我们,虽然没醉,也不在意酒;我们在意的,是酒里蕴含的那份随意,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闲趣。
   关于梵净山,很早就曾听人说过,知道是贵州的名山,一个天高云淡的所在。从旁人口中得来的印象,是山高路险,林密草茂,时不时的还能见到野兽。无形之中的那份幽深清冷,需要有几分不畏涉险的勇气。据说,要登上梵净山,到达金顶,在清冷之中观赏日出,需要两天时间。自然界中的动物,我最怕的,就是蛇。一听此言,脑海中便想到山高林密、杂草丛生、蛇虫频出的这么一幅景象,对于至此一游的念头,便生生地扼杀在了腹中,再也不作此想了。至于此次,则是纯属意料之外。
   之前的计划,是没有梵净山之行的。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其中的两人,去毗邻平坝的清镇卫城,拜访几十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可是到了目的地,却未能与心目中的老同学,见上或许是最后的一面,心里的那个惆怅,自是不言而喻。计划的日程,无形中被打破了,可是呢,谁都知道,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于是便有了新的动议:既然预定了三日之游,那么,就寻一个旅游的地,游上一游,也算不虚此行。素有贵州名片之称的梵净山,自然就成了首选之地。
   在朝霞满天的清晨,驱车出了江口县城,不过十多分钟,就到了梵净山的脚下,一条为旅游而生的小街,街两边的商铺,此时,都已经开门迎客了。或许,因不是旅游旺季,前来游玩的人不是很多,竟然无缘领略那种人潮汹涌的盛况。
   购买门票时,才知道六十岁以上的,可购半票。相互一问,几人之中,只有一人的身份证,随身携带着,其余的都还呆在家里,几人不禁相视一笑,为了这情理之中的粗枝大叶;有些事,既然懊悔也于事无补,不如豁达一点,就会好受得多。
   坐上接送游客的电瓶车,沿山势蜿蜒而行,不多时,就到了览车乘坐点。途中,见路边建有寺庙,红墙红瓦,中规中矩,脑海里便浮起那句广告语:弥勒道场,养身天堂。莫非,说的就是这里?可寺庙建在平地,看上去有点貌不出众,与想象中的天堂相去甚远,况且,车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如此一来,便直觉不是了。倒是一条河道,时隐时现,其中巨石如斗,小石如卵,虽无水流,但从石头显露出的种种迹象,可以想见雨季之时,山洪汹涌肆虐的狂暴景象,定然触目惊心。
   览车离开平台的那一瞬间,感觉就像电视上看到的滑翔伞,速度并不快,但却是一下子就悬在了空中,心也随之有一种悬了起来的感觉。与我同乘一车的谢大哥,览车刚滑向空中,就闭上了眼睛,脸上神情,也随之僵硬起来,惧怕之情,显露无遗。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虽然没有闭眼,但我的目光,却是仰望蓝天白云,对于车窗外的原始森林,只是偶尔瞟上一眼,始终不敢尽情观赏。亳无疑问,谢大哥与我,都有恐高症。
   随着览车的不断爬高,蓝天下的远山,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陡峭险峻的金顶,仿佛就在咫尺之间。映入眼帘的金顶,像一根陡然竖起的石柱,虽然不很笔直,但那股直插云天的气势,让人感到原始裸露的力量,粗野而又浑朴,丝毫没有一丝一缕的遮掩,呈现出强壮的阳刚之美。此时的谢大哥,最初的恐高状态,已是改变了许多,不仅睁开了眼睛,脸色也舒展了许多。看到金顶,不禁惊叹:自然界的神奇,当真出人意料,不可思议!
    原以为,既然通了索道,那么览车到达的地方,应该就是金顶了,谁知走出览车后,迎接我们的,是一条掩隐在树林中的栈道,而刚才在览车上看到的金顶,此时却踪影全无。木制的栈道,呈现出一直向上的姿态,像是一架高大的木梯,不知是时日尚浅呢,还是保护得当,一点儿也不显旧。
   几人溶汇在游客之中,爬了一阵,便觉得热了起来,额头上,脖子里,都有了细密的汗珠,都笑这楼梯,未免太高了一点!于是,很自然地,就进入了走走歇歇的状态。游客之中,男女老幼皆有,感觉实在走不动的,便租了滑竿来坐。见我们靠着栈道扶手小憩,也有滑竿近前招揽,但都被我们婉拒了。一来呢,感觉向上的勇气,依然还在,再有就是,如此陡峭的栈道,实在不忍坐于别人肩上,还要担着一份惊恐之心。抬滑竿的,应该是梵净山脚下的村民,选择如此辛苦的营生,其中的缘由,定然充满了辛酸。脑子里,突然跳出了那句"弥勒道场,养心天堂“的广告语,心想:天堂的大门外,其实还是人间。
   当我们走出树木遮掩的栈道,脚踏在山石铺砌的便道上,刹那之间,只觉天高云淡,阳光灿烂,视野开阔,远山近树,尽收眼底,豁然开朗之感,不禁油然而生。之前爬山的所有辛苦,仿佛已被拂面而来的清风带走,沉重的脚步,竟然一下子就轻盈起来了。所谓的心旷神怡,想来,大约就是我们此时的心态,最为真实的写照。
   牵引着游人脚步的山路,最先到达的地方,自然就是那名扬海内外的奇石,被命名为磨菇石的岩石了。于我们之前的游客,全都在选择恰当的位置,将磨菇石作为背景,让自已最灿烂的笑容,盛开在磨菇石下。这块巨石,上大下小,细看之下,竟然像是两块石头叠在一起,大的一块,就成了磨菇的伞盖,小的呢,则做了伞把,大小之间,没有过渡,仿若刀切一般,奇特之状,天下无双。这样的一块岩石,真不知当初,是怎么长出来的。
   虽然已过了喜欢留影的年纪,但作为旅游的形式之一,保存一点信息,还是很有必要的。像所有的游人一样,我们几人也将磨菇石作背景,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在我心目中,拍照,好像大多是年轻女孩的最爱,退一步说,应该是女人喜欢的一件事情。这也难怪,谁叫女人如花,柔情似水呢,即便是一身侠骨的女子,不也还是铿锵玫瑰么。
   面对磨菇石的右前方,是一座高高矗立的山峰,隐约可见的石阶上,攀登的人只有拇指般大小,缓缓地向上移动。峰顶上的庙宇,看上去,就像是山峰头上的瓜皮小帽。听身边的游人说,这座山峰,是老金顶。下面的那座山,叫新金顶。这么陡峭的峰,石阶近似于竖立的梯子,虽然也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但于我们来说,注定是无缘领略的了。若是时光倒回去十年,我们肯定会登上金顶,俯瞰脚下的山涛云海,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份惬意。也只有在这种时候,你才会对"时光不饶人”这句话,有较为深刻的体会。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句话: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很能吃,但没有钱;当我们有钱买吃的时候,却已吃不下了。应该说这句话,的确戳中了许多人的痛处。旅游也是如此,在腿脚很轻便的时候,我们没有钱,也没有空余的时间;当我们有钱又有时间时,诸如登山之类的活动,却已是力不从心了。不过呢,没有了争强好胜的冲劲,便有了闲云野鹤的悠闲!伫立在山崖的边沿,听山风徐徐,看云舒云绻,心旷神怡之感,也是油然而生,并未因没登临金顶而消减。
   也就在转眼之间,脚下的山谷里,突然就涌起了大团大团的雾,像是滚滚而来的海潮,一波连着一波,将刚才还清晰可见的山景,淹没在雾海之中。一柱擎天的金顶,则像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在波滔中显得镇定自若。而那些登山的人,已被浓雾包裹起来,隐没在雾海之中,再也看不到了。近处的庙宇,以及在寺庙前空地上练太极的人们,都随风若隐若现起来。置身于浓郁的雾里,仿佛梦幻一般,映入眼帘的景物,好像都沾了一点仙气,朦胧而又空灵,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看来,称梵净山为养心天堂,眼下的情景,当真是很给力的佐证。
   此时此刻,只觉得天地之间,所有的一切,全都悬浮在一派祥和的宁静里,心里竟然是一片空灵,仿佛不着一物,而自已呢,像是化为了一缕雾气,在山之巅御风飞行;又好像是化为了一块岩石,一棵小树,一株小草,禅坐于屏气凝神中,静静地汲取天与地的灵气。同行之人,也都不再说话,仿佛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脸上隐隐生出神往之色。他们的感受,或许与我相同,或许又并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此时此地,梵净山这份出尘的美,若非亲临此景,实在难以想象。至此,方感悟了一点梵天净土的魅力,一份不着一尘的飘逸。
   下山的时候,雾已渐渐散去,阳光洒在山路上,明晃晃地亮着,仿佛从来都没离开过。山高气自爽,神悠心乃怡。一路往下,比之来时,着实轻松了许多。几人皆笑说,只顾了看雾起时的变幻莫测,竟连弥勒道场都忽略了!不过呢,天下的道场,全都大同小异,想来也没啥神奇之处。或许,留一点小小的遗憾,也就有了一点小小的念想,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无形中反而增添了不少魅力,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或许旅游,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不过就是一次游玩而已,至于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人文也好,景观也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感悟的。我们不用刻意地,去记住每个景观背后的传说,也不用记住每个景观的前世今生;只须信马由僵,如行云流水,不必步履匆匆,疲于奔命,即便只是走马观花,也能获得一份身心的愉悦,这就足以够了。若是能够有所感悟,那更是可以为自已写下四字:不虚此行!偶尔见到,便会想起这几个字后面的轶事,想起这高远的梵天净土之行。
  

共 45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城市的生活久了,不免向往田园,向往自然,把自己放逐于在大自然中,吸允山川河流之精华,让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这也是而今旅游业的繁荣所在。人们游历名山大川,去观赏自然风光,领略其中滋味,人生是要顺应自然法则,所以在大自然中,去体会,去感悟,也是一种休练吧。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梵净山之行的全部过程,虽是一篇游记散文,却蕴含着一种自然法则与人生哲理,这不仅仅是一次行程,更是一次修身养性的修炼。文章从出发开始,铺展开,到达目的地,游梵净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一一收入笔下,从中渗透出的一些生活感悟,使其文章内蕴更加丰富多彩,也更有深意,这也是此文的精妙之处。文章告诉我们旅游不只是简单的游山玩水 ,而是在游历过程中去感受大自然的广阔与厚重,从中悟到一些生命真谛,这才是游历山河的收获。文章笔法细腻,描写生动,意蕴深远,推荐阅读!【编辑:潇湘竹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53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7-05-27 14:25:06
  问好深沉大哥,感谢赐稿!
潇湘竹雨
2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7-05-27 14:28:39
  深沉大哥的游记散文,不只是简单的记录经过的风景,细腻的笔触,渗透出对大自然的感悟,有内涵,有深意。
潇湘竹雨
3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7-05-27 14:29:12
  期待您更多佳作,预祝端午节吉祥!
潇湘竹雨
4 楼        文友:深沉        2017-05-27 17:49:11
  问好雨妹,祝节日安康!
5 楼        文友:深沉        2017-05-27 17:52:41
  谢谢雨妹精彩独到的编按!辛苦了雨妹!
6 楼        文友:深沉        2017-05-27 17:59:43
  雨妹为拙文写的按语,若独立成篇,就是一篇短小精致的散文!好的编按,像一件美丽的衣裳,着实令文章生色不少。品读之余,唯有敬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