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语】又逢一年收麦时(散文)

精品 【丁香花语】又逢一年收麦时(散文)


作者:樱雪 进士,9075.2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57发表时间:2017-05-29 12:30:30
摘要:如今,又逢一年收麦时,儿时收麦时的繁忙场景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曾经的麦场也早已成为永远的回忆,可是,麦田、麦场里发生的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如同昨日刚刚发生一样。那些年,我手握镰刀弯腰在麦田里割麦,我手提竹笼在麦田里捡麦,我手握推耙在麦场里推麦,以及夜幕来临之际,我与小伙伴们一起坐在宽敞的麦场里遥望蓝天数星星的场景依然那么的亲切,那么的难以忘怀。虽说收麦的时候既苦又累,可多年以后,不管多么苦涩的回忆,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甜蜜,有苦有甜才是完美的典雅人生。

【丁香花语】又逢一年收麦时(散文) 学生时代的我对于假期是非常渴望的,那是因为放假的时候,没有繁重的功课,我们可以放肆的玩耍,只不过有一个假期例外,那就是忙假。对于当代的莘莘学子来说,忙假早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遥远的传说,在本世纪初,科技的跨越式飞速发展带动了农业机械的进步,联合收割机的出现促进了忙假的消失,这是农业时代的伟大进步。忙假是过去那些年每逢收麦的时候,学校专门给学生放的一段为期十天的小长假,只不过,对于忙假,我们没有任何的期盼,在最繁忙的收麦时节里,浑身上下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累。
   1995年的收麦季,学校按例给我们放了忙假,我耷拉着脑袋慢腾腾的走回家,父亲正蹲在门口的门墩石上磨镰刀,母亲正坐在院子里缝补老鼠咬烂的蛇皮袋子,院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具,祖母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做饭。父亲磨完镰刀微笑着对我说:“放假了,正好赶上下午泼场。”我仅仅小声“嗯”了一下,便转身来到卧室里,尽管那时幼小的我内心深处对于收麦是一万个不愿意,然而我又不得不放下心爱的书包投入到繁忙的农活里。
   割麦前先要将村南头场地那边的麦场收拾好,以备堆放从地里拉来的麦子以及日后摊场、碾场、起场、扬场、晾晒麦子用。那块地之所以称之为场地,那是因为那里是每户人家碾麦子的场所。场地通常种植大麦,因大麦较小麦熟得早,这样可以错开时日。大麦成熟后,大人们来到地头将所有的大麦全部连根拔除。如果龙王爷显灵的话,夜晚肯定会突降一场大雨,这样在来日天晴后就可以直接拉来光滑的石头碌碡将场地碾平。如果没有下雨的话,则需要泼场。
   泼场乃是一项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活,主要在于水量的掌控,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水泼得多了,碾场的时候容易粘碌碡;水泼得少了,碾场的时候地面容易起皮。曾经的那些年,很多人家时常遇到碾场的时候,不是这里起皮,就是那里粘碌碡,因而此项工作在麦收时节里是非常关键的。
   泼场是件很热闹的事,男女老少齐动员,男人负责拉水,女人则用随手带来的盆将拉来的水直接泼在场地上。泼水的技术含量很高,往往只有村里的几位把式可以熟练掌握,因而每逢泼场的时候,他们几位把式的身影最为繁忙。他们刚刚忙完了这家,那户又过来请,尽管他们已累得直不起腰、喘不上气,可面对乡亲们殷切的渴望,他们依然托着疲惫的身躯手握脸盆蹒跚在麦场的各个角落里。
   等泼到场里的水完全渗入地下的时候,场地的表皮也渐渐风干了,大人们一起拉来光滑的石头碌碡,在场地里来来回回往复奔波一番。一阵忙碌,几阵吆喝,一块平整的麦场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等所有人家的麦场全部碾好的时候,放眼望去,从东到西,一片接一片宽阔的麦场犹如军队的练兵场一般。对于那片宽阔的麦场,最开心的莫过于那些稚嫩的孩童。只不过,在收麦的繁忙时节,作为儿时的我们并没有过多的时间用于玩耍。
   割麦的时候,如同虎口夺食,我们一家人简单吃过早饭便来到地头,只见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麦田呈现在我的眼前,沉甸甸的麦穗随着炙热的风无力地摇曳着臂膀,头顶的烈日将大地烘烤得如同火焰山那般的火热。我还没开始干活,仅仅站在地头不到两分钟的工夫,脸颊的汗水顿时如同小溪般汩汩流淌,我舔了舔浸入嘴角的汗水,一股咸涩的味道顿时跟随身体的脉络传递到五脏六腑。
   在我出神遐想的空隙里,一声声镰刀割麦的响声已陆续传来,母亲已经开始了劳作。只见母亲那道瘦小的身影弯下腰,左手紧握一簇麦子,右手轻轻挥一挥镰刀,手里的麦子便被割了下来。当我全神贯注观摩母亲割麦的时候,父亲递给我一把镰刀,并给我分了一小块地,我紧紧盯着眼前迎风飘扬的一大片麦浪,心里直呼“这要割到什么时候啊”。三两分钟的工夫,我便被速速前去割麦的父亲甩开好大一截,耳边传来父亲的亲切鼓励,我弯下腰开始了割麦。
   高高的麦子将半弯腰的我牢牢遮盖了起来,我眼瞅着周围密密麻麻的麦苗,心里禁不住的感叹不已,“你们长得也太密了”。可是,感慨归感慨,活依然要干,虽然割麦是件苦差事,可一想到割完麦才可以吃到的美味,在那个瞬间,我便浑身上下充满了劲。我学着爸妈的样子弯腰割麦,可还没割多少,我便累得满头大汗的。那时,我不断在想究竟满头汩汩流淌的汗水到底从哪里来的,而且我也没喝多少水呀?在我胡思乱想的瞬间,耳边传来“嚓嚓嚓”割麦的响声,原来是爸妈已经割完一畦回头过来了。
   看见迎面而来的爸妈有序挥舞镰刀的样子,我羞愧得低下了头,他们满头的汗水、满脸的麦芒,看起来已经疲惫了许多,然而他们却没有任何的怨言。我再次看了看自己,仅仅割了巴掌大的一块地就喊苦喊累的,一时间,我立刻鼓足了劲,手挥镰刀开始了劳作。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一畦地割到了头,我紧紧盯着眼前割好的麦子,也顾不得擦去头顶汩汩流淌的汗水,稍稍喘了喘气,直了直腰,再次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割麦中。
   一晌午的工夫转瞬即去,我们也割完了眼前的麦子,父亲将割好的麦子用铁叉装在地头拖拉机的车厢里,我被留了下来捡拾剩下的麦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随口背诵了一首描写农民辛苦劳动的古诗,我的父母就是农民,对于他们的辛苦,我怎会不知?我一边深刻体会粮食得来的不易,一边开始了捡拾麦穗。与手握镰刀割麦相比,捡麦穗显得轻松了许多。我手提竹笼,弯腰沿着麦田一直向前走,直到所有的麦穗全部捡拾干净为止,最后再将所有捡来的麦穗和提前拉到麦场的麦子堆放在一起。
   等地里的麦子全部收割完,麦场里高高垒起的麦堆犹如一座座小山般矗立在麦场的各个角落里。那时的麦场是我们眼中的乐园,我们在那里头顶烈日的灼晒,尽情的玩耍,将那一份儿时的童真挥洒得淋漓尽致。夜晚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跟随大人一起睡在麦场里看麦,看麦并非防贼,而是为了应付夜间突降的暴雨。麦收时节,夜间突降暴雨是常有的事,曾经就有一座麦山被夜间突如其来的暴雨直接冲得不见了踪影。我们一起坐在宽敞的麦场里,遥望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诉说着各自心中的理想,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头顶的艳阳依然灼热,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却躺在麦场边缘处的空地上。放眼望去,宽敞的麦场里摊满了金黄的麦子,父亲连同所有的大人纷纷手握铁叉在麦场里翻搅摊好的麦子。这叫摊场,为了让所有的麦子全部晒透,这样碾场的时候会碾得更彻底。摊场是技术活,小孩帮不上任何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人前前后后忙个不停。大人们摊好了场,小孩们一起脱了鞋,光脚踩在麦子上,一股炙热迅速传递到心头,尽管天气炎热,我们的心里却是满满的欢喜。我们一起面迎热风、头顶烈日在麦场里奔跑,小伙伴们相互追赶着、呐喊着,我们穿梭于一座又一座的麦山之间,在我们尽情玩闹的瞬间,我们被大人纷纷赶到麦场外。
   中午十二点整,麦场里摊好的麦子也晒得差不多了,父亲手握铁叉将摊好的麦子再翻一遍,然后来到麦场边发动牵引碌碡的拖拉机,我们一起跳进拖拉机的车厢里。父亲驾驶拖拉机缓缓地驶入了摊好麦子的麦场里,耳边传来父亲调节拖拉机档位的“咔嚓”声,拖拉机的烟窗里顿时黑烟滚滚,拉着碌碡的拖拉机如同挣脱缰绳的凶猛野兽一般迅速向前飞驰而去,拖拉机的烟窗里不断冒出一股又一股的黑烟,我们坐在后面的车厢里大声吆喝,好像为拖拉机喝彩一般,后面的碌碡将翻起来的麦子全部碾得平平整整的,远远望去恰如一块金黄的地毯。当我们依然沉寂在乘坐拖拉机看碾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氛围之际,父亲已手握铁叉开始了起场。
   与摊场相比,起场的技术含量更高,我们更是插不上手,只能坐在拖拉机的车厢里,为大人们喝彩、加油。起场就是将碾平的麦子用铁叉挑起来,将碾下来的麦粒与麦佶杆彻底分离开来。起完场,父亲拉来麦场里的大木叉将翻起的麦佶杆全部推送到麦场的外围,这时候,我们倒是可以帮忙。那具木叉很大,足足有两米多高,底下四个木轮子支撑着木叉。父亲将木叉在合适的位置放好,我们一起使劲向前推,麦佶杆便被推走了。“一二、一二”的响亮口号不时传来,响彻麦场上空广袤的天际。大人吆喝,小孩呐喊,起完了场,最后我们拿来推耙将碾好的麦麸连同其他杂物全部推到麦场的中央,远远望去,宛若一座刚刚拔地而起的小山包。
   午后时分,一阵风准时来袭,父亲手握木掀扬场,母亲手握扫帚打扫混在麦粒中的杂物。父亲每扬起一小堆夹杂麦粒的麦麸,空中金黄的麦粒顿时与其他杂物分离开来,杂物被风儿吹去,只留下颗粒饱满的金黄麦粒滚落下来,只不过,依然有那些不听话的柴草不忍与麦粒分离,只能由母亲用扫帚将它们打扫干净。如此几番往复,木掀一起一扬,扫帚一挥一扫,一座金黄的麦山迅速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看着眼前金黄的麦粒,我们一阵阵的乐,丰收的喜悦顿时洋溢在我们的面庞,最后我们拿来蛇皮袋子将所有的麦粒全部装起来,再用拖拉机拉回家中。
   那些年收麦时节的繁重劳动如同一根尖锐的刺一般时刻扎在我的心头,我曾经不断在想,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不用那么的劳累,何时我们才可以坐在凉爽的空调下,田野里的麦子自动回到家里。随着时光的流逝,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的迅速进步,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的期望已渐渐来临。当儿时的想法终于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从事繁忙劳动之际,我却在深切怀念曾经收麦时的繁忙场景。只不过,这已是后话了。
   在我的殷切期盼下,割倒机、脱粒机如同雨后的春笋般一夜之间来到我们的眼前。随着装在拖拉机上的割倒机用了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便将一亩地的麦子全部割完,我站在地头,遥望割完麦子渐渐远去的割倒机,一阵阵的感叹,如今终于不用再用镰刀割麦了。父亲将割倒的麦子全部用铁叉装入拖拉机的后车厢里,我依然留在麦田里捡拾遗留下来的麦穗。等我捡完麦田里的麦穗来到麦场的时候,脱粒机已经开始了吼叫,“嗡嗡嗡”的响声不时传来,父亲正在脱粒机前的麦山旁紧张忙活着将收割来的麦子塞入脱粒机的入口,一声巨大的响声之后,麦粒便与麦秆分了家,麦佶杆如同废物一般从脱粒机的后出口喷射而出,麦粒从脱粒机的侧面出口处徐徐流了下来。最后,母亲依然配合父亲在起风的午后扬场,我站在小麦场的外围不断抬头、低头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那时,对于每年的麦收时节,我已经没有了幼时那般的排斥,反而对割麦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想念。麦场也没有往昔那么的宽敞,我们再也不能坐在拖拉机的车厢里享受碾场带给我们的喜悦,我们更不会光着脚丫踩在刚刚碾完场的麦子上尽情嬉闹。
   没过几年的光景,“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的出现,如同“两弹爆炸”那般给生活在这块黄土地的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欣喜。我只记得那年的村庄里,再也没有了往昔泼场、割麦、拉麦、摊场、碾场、起场、扬场的热闹场景,曾经的那些铁叉、木叉、推耙、扫帚等农具纷纷被扔在了堂屋的墙角。只不过,依然有部分乡亲们不愿意用联合收割机收麦,因为倒下来的麦子联合收割机是收不了的。毕竟倒下的麦子只是少数,那年的夏收时节,全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有麦场,其余的人家纷纷将联合收割机收来的麦子统一晾晒在村南边的S106省道上。在收麦的繁忙时节,虽然省道上过往的车辆较平日里多了许多,然而每位过往的司机只要看到路旁晾晒的麦子,他们立刻会减慢列车前行的速度。
   今春,父亲刚刚做完手术,我告诉父亲,今年快到收麦的时候,我要回家收麦。父亲却告诉我,你回来能干什么?现在收麦根本不用自己动手,联合收割机直接开到地头,面粉厂的大卡车直接将收来的麦子全部拉走,根本不用多费事。我听完务农一辈子的父亲所述简短的一段话语,顿时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是啊,这些年收麦的时候,哪里还有过去的那些事呢?就连家里的那一套农具也早已被扔在堂屋的角落里沾满了厚厚的尘土。
   如今,又逢一年收麦时,儿时收麦时的繁忙场景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曾经的麦场也早已成为永远的回忆,可是,麦田、麦场里发生的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如同昨日刚刚发生一样。那些年,我手握镰刀弯腰在麦田里割麦,我手提竹笼在麦田里捡麦,我手握推耙在麦场里推麦,以及夜幕来临之际,我与小伙伴们一起坐在宽敞的麦场里遥望蓝天数星星的场景依然那么的亲切,那么的难以忘怀。虽说收麦的时候既苦又累,可多年以后,不管多么苦涩的回忆,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甜蜜,有苦有甜才是完美的典雅人生。
   今年的麦收季,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我不断在想,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参加收麦的机会,我还想再割一次麦,再起一次场。

共 49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当代各种各样假期使学生眼花缭乱,欣喜万分,而作者所说的“忙假”却慢慢淡出了现在学生的生活。回到老家,看到金灿灿的麦田,心中感慨万千。能够编辑这篇文章实在是让我感到庆幸,因为它蕴含着的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的感情,更是替所有那个年代的孩子道出了心中所感,表达出来心中难以表达的浓浓的思想情感。本文是作者由现在正值麦收时节而引起对自己童年收麦场景的回忆,作者将时间定格在1995年的那个忙假。作者将自己与家人收麦的场景刻画的生动形象,更是形象生动的再现了“泼场、割麦、拉麦、摊场、碾场、起场、扬场”的画面,真是勾起一代人的回忆。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的表现了农民的淳朴、善良与勤劳。虽然那个时候虽然很累,但现在回想起来却是一份甜蜜的记忆,作者还想起当年在麦场晚上一起数过的星星。麦场或许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在麦收时节留下的时代印记,在作者的记忆里是不可能褪色的。虽然现在有了联合收割机,现在的小孩也不用像作者那时候那么累,但现在的小孩远远体验不到作者那个年代在麦场时的快乐。作者借对收麦场景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更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有苦有甜才是完美的典雅人生,作者结尾更是到处所有那个年代孩子的心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更应该注重一点精神上的追求。作者对农家生活的描写,更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不错的文,欣赏推荐。感谢赐稿丁香,期待更多精彩。【丁香编辑:忆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3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忆荒        2017-05-29 12:31:16
  祝创作愉快!敬茶!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回复1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3:39:53
  感谢老师辛苦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忆荒        2017-05-29 12:57:51
  泼场是件很热闹的事,男女老少齐动员,男人负责拉水,女人则用随手带来的盆将拉来的水直接泼在场地上。泼水的技术含量很高,往往只有村里的几位把式可以熟练掌握,因而每逢泼场的时候,他们几位把式的身影最为繁忙。他们刚刚忙完了这家,那户又过来请,尽管他们已累得直不起腰、喘不上气,可面对乡亲们殷切的渴望,他们依然托着疲惫的身躯手握脸盆蹒跚在麦场的各个角落里
   欣赏!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回复2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3:40:03
  谢谢您
3 楼        文友:娇娇        2017-05-29 13:33:21
  又到麦收时节,一篇描写麦收是收割的热闹场景。麦收是一次体力与精神大体验,割麦子,打麦子,扬长,好繁华的麦收场景。紧跟文字一路前行,麦收的整个过程,演绎得活灵活现,热闹非凡。
娇娇
回复3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3:40:26
  那场面是相当的热闹,感谢阅读。
4 楼        文友:娇娇        2017-05-29 13:34:51
  高高的麦子将半弯腰的我牢牢遮盖了起来,我眼瞅着周围密密麻麻的麦苗,心里禁不住的感叹不已,“你们长得也太密了”。可是,感慨归感慨,活依然要干,虽然割麦是件苦差事,可一想到割完麦才可以吃到的美味,在那个瞬间,我便浑身上下充满了劲。我学着爸妈的样子弯腰割麦,可还没割多少,我便累得满头大汗的。那时,我不断在想究竟满头汩汩流淌的汗水到底从哪里来的,而且我也没喝多少水呀?在我胡思乱想的瞬间,耳边传来“嚓嚓嚓”割麦的响声,原来是爸妈已经割完一畦回头过来了。
   这段描写好有画面感,仿佛走进麦收现场,站在麦地前,听见刷刷的割麦子声音,好美!
娇娇
回复4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3:40:53
  割麦那是相当的刻苦,如今回忆起来却是满满的甜蜜。
5 楼        文友:娇娇        2017-05-29 13:35:44
  感谢樱雪分享如此美妙温馨的故事,跟随读者一起体验麦收时节乡村的热闹繁华场面!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3:41:59
  这就是关中农村上世纪收麦的场景,其中的滋味,姚黄老师、自立老师、乔山老师、大根老师比我更有感触。问好!!!
6 楼        文友:娇娇        2017-05-29 13:36:29
  感谢忆荒社长精彩编按,辛苦了!真棒!祝端午节安康!
娇娇
回复6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3:42:44
  问好娇娇、问好忆荒,节日快乐!
7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05-29 13:48:07
  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看得我津津有味。关键是麦收时候的割麦子情景,太美了,感觉自己也投入到麦收火热的丰收场景中来,一显身手,那该多带劲!哈哈
天使的左翼
回复7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4:06:14
  会累得你直不起腰来,哈哈,感谢阅读,节日快乐。
8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05-29 13:49:56
  我喜欢乡村麦田一望无边的辽阔,喜欢看乡亲们在麦田中挥汗如雨抢收粮食的激动时刻,一幅乡村麦收全景图。
天使的左翼
回复8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4:06:47
  多年以后,乡村的一切在我们的眼里都是美好的、甜蜜的,问好老师!
9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05-29 14:00:46
  麦收时候的整个过程描写得痛快淋漓,麦收,一次愉快的劳动,一次挥汗如雨的锻炼。哈哈
回复9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4:10:48
  劳动是光荣的,问好老师!
10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05-29 14:01:32
  江南麦收清明上河图,好热闹的麦收时刻。
回复10 楼        文友:樱雪        2017-05-29 14:10:33
  哈哈,这是陕西关中麦收季节时的场景,感谢阅读拙作,节日快乐!
共 27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