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规矩 ( 征文.散文 外两篇)
◎规矩
那天,带着儿子去看一个当下最热门的电影,购买电影票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儿子着急地说,什么时候才能排到售票口呀。我说,不急,这场看不到,看下一场。此时,我们看到一个穿着时髦的女士,加塞在售票口前,很快,这名女士买到了影票。
儿子说,爸,排队太浪费时间了,看看人家,加塞儿一分钟不到就买到票了。我说,我们还是守点规矩好,要养成守规矩的习惯,这样以后不吃亏。儿子说,明明浪费了大好时光,还说不吃亏。
看完电影,我领着儿子回家,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前,绿灯变成红灯,我栏着儿子停下。然而,却有几个行人闯红灯过马路。儿子说,爸爸,别人都敢过,就你不敢过呀。我说,红灯停,这是规矩,长期违背规矩,早晚会被规则惩罚。正说着,横向一辆小轿车驶入路中央,领头闯红灴的行人往前一跑想躲过轿车,而轿车也为了避开他往同一方向快速行驶,结果,悲剧发生了。那名闯红灯的行人也就三十来岁,他为了快,却比别人快了几十年到了人生的终点站。
我所居住的小区很大,小区四周围着铁栏杆,而要从小区的正门出入,至少要多走五分钟路程。于是,经常有孩子为了方便,翻越铁栏杆。我十一岁的儿子也不例外,我多次劝说这样做很危险,但儿子就是不听。前几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再一次翻越时,其中一个孩子的衣服被铁栏杆挂住,孩子跳下时头朝下悬在了半空,很快衣服被撕破,孩子掉了下来,顿时头破血流。
暑假了,儿子要抱团到国外旅游,我说经济有点紧张,还是到附近的景点看看。儿子说,他的同学王平,每个假期都会到国外旅游,王平说了,他父亲是大官,来回的一切费用都能报销,而且王平想要什么他爸爸都会给他买什么。儿子说过这话不到一周,王平的爸爸被纪检部门带走了,新闻上发出来的公告说,王平的父亲贪污受贿正接受组织调查。
其实,任何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但偶然之中有着必然。假如我们都养成了良好的守规则意识习惯,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悲剧往往就发生在不守规矩的人身上。
生活中,我们看似守规矩的老实人吃亏,而不守规则的人却能够得到实惠,其实,规矩才是对遵守它的人最好的保护,而不把规矩放在眼里的人,出事不是他的不幸,不出事才是侥幸,要知道,谁一生中都不可能永远侥幸。
◎从古至今说谣言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接收到来自不同途径的谣言,甚至一些谣言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各种谣言,人们往往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防止自己受到伤害。
前段时间,我所在的城市,有人向政府网发问,说微信广泛传播着一起绑架案,一辆面包车突然停在一个初一学生身边,车上男子强行将学生往车上拉,学生惊慌中咬伤了男子手腕才逃脱。学生说,当时看到车上还有几名学生被绑着,口里塞着毛巾。
政府网收到提问后,立即派公安部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是那名学生贪玩,将书包藏在了渠岸草丛中,当再去拿书包时书包不见了,为了不被家长训斥,就编造出这样的谎言,于是谎言成了谣言,并通过手机微信等渠道四处传播,造成了家长们的恐慌。
曾有一段“紫菜竟是用废塑料做成的”视频,被网络热传。视频中,一女士将某品牌紫菜放入水中泡发,随后捞起撕扯。泡发后的紫菜略有韧性,女子据此判定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并称:“现在人心都变坏了。”
这段视频触动了全国网友,一时间流言四起,后经专家鉴定,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造谣视频。
其实,谣言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古时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谣言就广泛存在。而且多数谣言也是人为地、有目的性地编造出来的。
在秦末,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其实这个口号的来源是陈胜为了在民众中树立地位,便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刚捕捞的一条鱼肚里,然后将鱼卖给士兵。士兵做饭时剖开鱼肚发现了绸条,很快“陈胜王”便在军中传播。接着,陈胜又派吴广在天黑时分,到部队驻地附近的庙里点燃篝火假扮鬼火,并模仿狐狸的叫声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宋代《东轩笔录》记载,苗振曾在明州做地方官,退休后回到了郓州,买田造屋,他从明州购买上等的木材用船运到郓州。为官多年退休在家的王逵知道后,便做诗讽刺:“田从汶上天生出,堂自明州地架来。”此诗一出立即广为流传,成为名副其实的谣言。谣言传到时任宰相的王安石耳里,立即派人调查此事,结果苗振锒铛入狱。
也有一些谣言,是人们理解错误造成的。如“穿井得人”的成语故事中讲,宋国的丁家庭院里没有井,于是只能出门打水,所以经常得有一个人忙于打水。等到他家院子里打好井之后,这家人就告诉外人说:“我家打井之后就如同得到了一个人一般。”听到了这话的人互相转告说:“丁家人打井,挖出来了一个人!”此话很快被传到了宋国的国君耳里。国君连忙派人去查问丁家的人。丁家人说:“我的意思是说我像得到了一个劳动力一样,不是说我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啊。”
不论是古代的谣言或是今天的谣言,只要能够被人广泛流传,或多或少都反映着民众对现实的诉求和愿望,有时也起着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假如今天我们生活中很难遇到假冒伪劣产品,诸如此类“紫菜是塑料造的”谣言就不会被人传播。如果今天社会上很少有形形色色的绑架案,孩子也就编造不出自己被绑架的谎言,家长更不会信以为真。如果民众没有推翻秦王朝的意愿,“大楚兴,陈胜王”只能被人们当成笑料。假如苗振为官清廉,“田从汶上天生出,堂自明州地架来”的谣言也不会被广为传播。
当然,如今的谣言多数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比如编造出无中生有恶意中伤毁坏他人名誉的谣言,编造恶性案件引起民众恐慌的谣言等等。“谣言止于智者”。不论披着什么样外衣的谣言,都是经不住推敲的,只要人们稍加分析,谣言就能被识破。
◎辩理要看人
在一个文学QQ群,一文友贴出他在一家文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其中有一句:“大家在一起乐呵乐呵。”我读完文章后回复:“应该是‘乐和乐和’。”这句话却引发了文友小万的批驳。我说:“你若不信查字典,字典上有‘乐呵呵’和‘乐和’,没有‘乐呵’这个词条。”小万当下从百度上搜出一个“乐呵”的词条贴在群里。
我说:百度上搜什么词条都有可能出现,不能成为佐证。小万说:“人家是追求一种语境和意境,请你把作者文章读懂了。”我说:“我是专职的校对,就是在任何语境下,写成‘乐呵乐呵’都是错误的。”
此话一出,小万怒不可遏,直接对我进行人身攻击:“请你以后再不要对人说你是专职校对,你真是世界上最让人无语的校对。”
我很气愤,正在准备退群时,群里几个文友从QQ小窗发来信息说:“我们都查过字典啦,应该是‘乐和乐和’,你别再和小万争了,争下去不但毫无意义还会伤和气。”
于是,我保持了沉默,很快,群里风平浪静。民间有句俗语说:“愿和讲理的人吵一架,不和无知的人说句话。”你和一个不懂知识的人即便是吵翻了天,也争不出个谁对谁错来,只能是自找气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