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端午节四首
七律.端午节四首
(中华新韵)
其一:
七律.城市端午节
龙舟又荡旧时波,锣鼓频催破浪梭。
香粽惊涛生楚韵,忠魂傲世唱骚歌。
秦兵大阵亡漳水,渔父哀郢起汨罗。
插艾怀兰说故事,江南塞北舞婆娑。
其二:
七律.农村端午节(一)
夜色朦胧步履匆,农家趁早抢中耕。
油油苗草难分垄,滚滚汗珠欲洗葱。
锄铲兰花连叶动,犁趟绿土割筏倾。
归来戴月身疲惫,一碗清汤怎酹公。
其三:
七律.农村端午节(二)
乡村夏日喜端阳,烈焰灼人铲草忙。
汗浸菽禾生翠绿,手薅野稗泛青黄。
箪食扶杖龙钟客,撑伞举杯惬意浆。
破晓匆匆忙采艾,磨锄蘸露嗅蒲香。
其四:
七律.儿童端午节
睡眼惺忪梦不清,惟觉腿上捆绒绳。
门旁挂早四方印,碗里盛香五色羹。
看艾插檐摇日影,挤桌分蛋笑孩童。
胸怀祖母红兜肚,少小初通养育情。
注释:
龙舟:到省城居住后,才在松花江上看到端午节的龙舟。家乡的小河,只够儿童戏水“扎猛子”的,摆不了龙舟。
农村端午节:北大荒的农村端午节正是铲地的大忙季节,黎明而作,天黑而息。(一)写生产队时、(二)写大包干后的前几年;现在都实行化学药剂灭草,农民几乎不铲地了。
难分垄:1969年,当了一年农民。这年,夏天天阴连雨,草苗齐长,旱田地里,绿油油一片,草苗难分。农民趣说:远看绿油油,近看没有沟。趴下仔细看,草在苗里头。北大荒旱田是垄作,垄宽一般70公分,高约20公分。草荒达到一定程度,分不出垄了。
兰花:指兰花菜。北大荒水田中的一种常见野草。雨水多的年头,旱田地铲趟跟不上,水稗草包括兰花菜等杂草就会疯长。犁杖趟地,就会出现“切筏子”、甚至把垅端起来、锄头下地“切饼子”的现象。
儿童端午节:指“四○后”农村儿童眼里的端午节。
挂四方印:北大荒的农村当年端午节挂在墙上或门旁的有纸折的“印”、葫芦、彩线小笤帚和香包等,与艾一起挂起来。其中葫芦是装钱的,折叠得四方带耳的“印”,意在期望家里有人也进入仕途“把印”当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