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再谈“朦胧诗”(随笔)
偶然见到一篇多人追捧的文章,似乎在为那些读不懂的朦胧诗下一个“阳春白雪”的定义,窃以为不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该篇作者文笔出众,我等拙劣之笔难以望其项背。但文笔归文笔,道理归道理。
作者洋洋洒洒大谈其谈朦胧诗的初衷是写诗的人不想把自己的伤痛让人一目了然地读懂,继而引经据典扯出李贺的遭遇,仿佛李贺就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一样。不仅如此,作者还自作主张地把朦胧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写朦胧诗的人是用生命来写的,是一般凡夫俗子休想看懂的,是没有喝过二两墨水解不透的……呜呼!更可笑的是,作者自己说,他所崇拜的李贺,居然一首诗也没有被《唐诗三百首》收录。我也是醉了,编撰这么一部宏大的诗集,居然敢忽略李贺这个如此伟大的朦胧诗诗人!这些编撰者什么学问?
作者还向广大的读者灌输了一个真理:要想读懂这些晦涩的诗,一定要把自己绑在高高的桅杆上,然后竖起耳朵听――这样才能读懂。亲爱的作者,你用了一个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比喻呀?读者诸君,你们读懂这个比喻了吗?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一个时代真正做到文苑里众芳争艳各有千秋的时候,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写作、欣赏诗歌,千万不要被所谓的“权威”“专家”所误导。我们可以崇拜李白的飘逸,也可以学习杜甫的直白;我们可以赞赏苏轼的豪放,也可以感慨陆游的多情;还有纳兰的绝美,文天祥的铁骨……偏,永远不能概全!
诗来源于生活,诗更要高于生活,但诗绝不是极少数疯子的胡言乱语!
【编者按】《再谈“朦胧诗”》这篇随笔虽很简短,但主旨集中明确,思路清晰。首先,作者从社会中的写作现象着手,谈现象、析本质,客观看待事物,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文笔归文笔,道理归道理”。接着,再讲述人们大谈“朦胧诗”写作,并以荒谬的说法,引经据典来证明“朦胧诗”如何高超绝妙,让人无法触及。最后,作者在文章结尾处道明观点,即:诗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不论任何诗作创作,概不能违背诗文创作的这一本质,否则一切都是不可取,难以令人信服的。因此,从结构层次而言简短精炼,从文章内容而言简意赅,针弊有力适宜,其寓意深刻。拜读欣赏了老师的杰作,感谢老师赐玉清韵,推荐品评。祝老师写作愉快!【编辑:饶航线】
1 楼 文友:饶航线 2017-05-31 19:58:38
如有理解不到位或编辑欠妥的地方,还望老师海涵。祝老师写作愉快!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文学,是我的江山。收江山是自己的事儿,爱文学也是自己的事儿!
-----饶航线
2 楼 文友:微微一笑舞轻梦 2017-05-31 20:04:49
不过是说了几句心里话而已,蒙编辑老师谬夸了。祝编安。
3 楼 文友:老榆树 2017-05-31 21:31:39
写诗、写文是让人看的,看的人越多越好。让人看不懂的朦胧诗你写它干嘛?“阳春白雪”们别再朦胧了,还是跟大伙儿一起唱“下里巴人”吧。再一次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