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永不消失的记忆(散文)

精品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永不消失的记忆(散文)


作者:阿巧 进士,910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59发表时间:2017-06-01 17:33:11
摘要:不知何时大石碾、麦秸垛已悄然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了我们永恒的记忆。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永不消失的记忆(散文) 又是一年麦儿黄,老家门前的蜀葵花开得五彩缤纷,粉的,红的,白的……争相绽放,夺人眼球。在这个火热的五月,看着乡亲们尽情享受着麦子丰收的喜悦,那些有关麦收的遥远记忆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题记
  
   一、麦收的味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在乡亲们的期盼中,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地里麦子便成熟了,赶趟似的,黄澄澄的一片,像金色的海,又像流动着的黄沙,犹如铺了一地金子。走进麦田,热浪滚滚,场面壮观。只见麦子挨挨挤挤的,粒粒饱满,笑逐颜开,犹如珍珠在蚌中企盼人们快来采摘,丰收在望,这是农民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
   炎炎夏日,暖风荡漾,空气中盈满的是浓浓的麦香味道。布谷声声,不知疲倦地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人们拿起镰刀,去地里收割金灿灿的麦子。这时候,乡村四野男女老少会齐上阵,全民皆兵地投入到火热的麦收战场中,放眼望去,田间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是二三十年前收割麦子的壮观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如昨,亲切如故。
   那时为了能不耽误农时,麦收时节,勤劳惯了的母亲总会多做些饭,她用荷叶或者布包裹食物,装进竹篮子里,捎到地里,以便干活累了饿了的时候,吃点饭垫垫。拿的水喝完了,母亲就让我负责用水壶给大人往地里送水。地里麦子收多少了,我每天在心里计算着,希望快快结束“战斗”,最高兴的是偶遇骑着车游乡的卖冰棍的。阳光毒辣辣的,晒在身上火烧火燎的,这时要能吃上一根透心凉的冰棍是多么惬意啊!
   我和妹妹支棱着耳朵,专门等卖冰棍的来,“卖冰棍啰……”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吆喝声,我和妹妹欣喜地把两只小手做喇叭状,放在嘴上,开始了和远处路上的叫卖者进行一段有趣的隔空对话:
   “喂,卖冰棍的,多少钱一根啊?”
   “五分钱一根,好吃不贵,要不要来几根尝尝,不甜不要钱哦——”卖者也扯着嗓子喊。
   “要得多,能便宜点吗?”小孩子们总是想法设法讨价还价。
   “好吧,一毛钱三根卖给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用最少的钱如愿以偿地吃到凉凉的、甜甜的冰棍。
   麦收的日子,在家很难看到父母的身影,他们每日天不亮就下地走了,在地里辛勤地忙碌着。收割、捆麦、拉麦、打麦、碾场、扬场、晾晒、装袋、运回家……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总算是完成了麦收工作,掐指算算半个多月的时间已过去了。
   麦子浑身是宝,收下来的麦子可以磨成面,母亲终于有时间闲下来,把面和好,做成我们喜欢的各种美食:煎饼、菜角、花卷……最难忘的是端午节母亲炸的油馍头和菜角,味道香甜。母亲还要把油馍头和菜角送给姥姥一些,这是麦收后她走娘家必备的礼物。
   麦秸垛,青麦芽,大石碾,蜻蜓,是我们儿时在打麦场常见的场景。特别是夏季雨水多,被雨滋润过的土地,如雨后春笋般地会冒出许多嫩绿的麦芽,竞赛似的,绿茸茸的这儿一簇,那儿一丛。最后,它们都无一幸免地成了牛羊嘴里的美味。
   如今麦子刚成熟,大型的收割机已等候在田间地头,用不了几个钟头,一大块麦地就被“洗劫一空”,乡亲们绽开幸福的笑脸把麦子一袋袋拉回家。现代化的收割机直接把麦秸杆打碎在地里,化作了天然的肥料,归于泥土。
   大石碾、麦秸垛已悄然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了我永恒的记忆。
  
   二、麦秸垛里的记忆
   记忆中的麦秸垛,是我童年的“城堡”,那里面有无穷无尽的故事。
   麦秸垛其貌不扬,或圆,或方,或孑然一身,或三五成群,高高耸立于村头的空旷的场地上,仿佛童话里的城堡,驻守在村口,形成了村子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我们儿时天然的游乐场。
   我们小孩子在地里割草,累了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来麦秸垛边集合,在这里玩各种有趣的游戏。贴饼,翻跟头,捉蜻蜓,常常弄得头发上粘满了麦秸,乱蓬蓬的,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乐不可支。最开心的是爬麦垛比赛,领头的一声令下,就像吹响的冲锋号一样,大家就会一呼百应,不一会就爬上高高的麦秸垛,胜利者站在垛顶,趾高气昂,眺望远方,年龄小的常常累得面红耳赤,还是会顺着坡滑了下来,有时还会摔个屁股墩。
   烈日炎炎,调皮的我们会把麦秸垛掏出一个个腰窝出来,人可以坐在里面,静享夏日的清凉。在地里正除草时,如果遇到暴雨,我就会把小锄头一扔,跑向麦秸垛腰窝里,它成了避雨的最好场所。
   冬天老人们喜欢依着麦秸垛在朝阳的地方晒暖,一边是阳光暖洋洋地照射大地,另一边是北风呼啸,吹得像小哨子,而高大的麦秸垛犹如一座大山,成了天然的抵挡寒风的屏障。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喜欢坐在麦秸垛旁边侃大山,他们东家长西家短地话家常,给我们讲述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时不时拿起一根麦秸杆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吸着。女人们则动作熟练,边纳着鞋底,时不时地用针在头皮上挠两下,以便更好地做针线活,一边时不时地插上几句嘴,欢乐的笑声在麦秸垛上空回荡着。
   冬季爆玉米花的时常到村里来,他找背风的地方也常常是麦秸垛南边风吹不到的地方,摆开爆玉米花的家什,一会儿功夫便会吸引来一大堆叽叽喳喳的孩子。像炮弹一样的炉膛,架在一个小炉子上,在爆米花炉上娴熟地旋转着,不大一会儿,爆米花的就把锅口对准长布袋,一掀盖,“砰”的一声巨响,米花如子弹出炉一样,射进布袋里,响声吓得麦秸垛上的小鸟一下子飞出好远。偶尔有漏掉地的米花,孩子们便会一哄而上,争抢着拈起一粒,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那叫一个香甜。
   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母亲就用从麦秸垛上掏的麦秸铺在床上,成了我们冬日最好的褥子。听母亲说,我小时候特别顽皮,睡觉不老实的我,总是把身下的麦秸蹬出一个深深的腰窝来,看起来特别滑稽。母亲做饭时,总会唤我去麦秸垛拽些回来引火,那结实的麦秸垛害得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揪出一小把。
   最快乐的是在麦场地里看放电影了,为了能看得更清楚,我们小孩子都会爬上高高的麦秸垛,我常常是看得入迷。记得有一次村里演电影《马兰花》,刚看到一半时,天公不作美,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几个小孩子就把麦秸垛掏个洞,藏进去躲雨,等雨小了才跑回家去。
   麦秸垛,日复一日,我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点点地变小,最后完全消失。下一个麦收,一个个新的麦秸垛会堆积起来,一个个“城堡”会竖立起来。
   一年又一年,麦秸垛去了来,来了去,不厌其烦地诉说着光阴的故事,而我在它不停的变幻中,一天天地在长大。
   如今,乡村里的麦秸垛却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再难觅麦秸垛的身影,犹如我的童年时光。
   故乡的麦秸垛,承载着我快乐的童年时光,麦秸垛成了我生命中永不磨灭的记忆,我怀念童年时光里那充满欢乐的麦秸垛……

共 26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们中华文化的基础文化就是农耕文化,融合了儒道思想的文化精髓,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精神之中不变的基因。“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汉无名氏的《古歌•高田种小麦》把麦文化与乡愁结合起来,寓意的思乡情结,达到了用语言表达很难描述的效果。散文《永不消失的记忆》传承了这一思想,以白居易的《观刈麦》开篇,文章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描写大人们在麦收时候的忙碌、辛苦与孩子们的快乐;二是一麦垛为线索,叙写了在麦垛前的老人、恋人与孩子,这些年龄段不一样的群体,不一样的快乐。作者以麦垛与孩子为重点的几个场景,表达了儿时的快乐,逝去的快乐为乡愁增添了一丝惆怅、一分感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程序的简化,“收割、捆麦、拉麦、打麦、碾场、扬场、晾晒、装袋、运回家”这些和麦收相关的名词也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成为永不消失的记忆让我们回忆。文字朴实、情感细腻,慢慢阅读,犹如咀嚼着一粒刚刚从麦穗上揉下来的麦粒,回味清香幽远,好文推荐阅读共赏!【编辑:上大人孔乙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03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7-06-01 17:35:02
  感谢支持荷塘,荷塘因你才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阿巧        2017-06-01 19:22:29
  多谢上大人老师的精彩编按!道一声:老师,您辛苦啦!给老师敬茶!
2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7-06-01 17:36:16
  阅读美文,勾起了许多儿时的回忆。
回复2 楼        文友:阿巧        2017-06-01 19:25:34
  感谢老师的精心编辑和细心修改!问候上大人孔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编双丰收!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6-02 09:10:15
  又读阿巧老师美文,文字朴实,情感真挚,问好老师,认真品读学习: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地里麦子便成熟了,赶趟似的,黄澄澄的一片,像金色的海,又像流动着的黄沙,犹如铺了一地金子。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3 楼        文友:阿巧        2017-06-02 21:37:07
  感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给您敬茶、献花喽!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6-03 15:33:26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阿巧        2017-06-04 15:01:50
  感谢红叶老师的鼓励!荷塘有您真好!给老师敬茶!
5 楼        文友:天龙        2017-06-03 17:39:24
  祝贺阿巧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5 楼        文友:阿巧        2017-06-04 15:03:14
  感谢社长的精心修改!道一声:老师辛苦啦!给老师敬茶!
6 楼        文友:清香百合        2017-07-04 15:29:49
  向老师问好,欣赏美文,读着读着,不由得想起儿时那些美好的回忆!
回复6 楼        文友:阿巧        2017-07-04 16:56:37
  感谢清香百合老师来访!更喜欢读老师您的美文,有深度,有内涵。给老师敬茶啦!!
7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7-07-04 21:19:09
  问好老师,拜读您的美文受益匪浅
回复7 楼        文友:阿巧        2017-07-05 09:46:08
  感谢山水老师留墨!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给老师敬茶!!
8 楼        文友:太阳黑子        2017-08-02 00:28:46
  我们总是对儿时的记忆那样津津乐道,因为那是纯洁的,当我们长大后步入社会,难免不去伪饰自己,有时连自己也无法认清自己。现实总是这样残酷,将我们的内心剥离得面目全非,也许记忆深处有一湾宁静让心灵驻守。个人观后感,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哈哈,见笑了!学习欣赏!
生活,生得坚强,才能活得精彩!
回复8 楼        文友:阿巧        2017-08-02 21:48:40
  问候黑子老师!感谢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开心!佳作不断!给老师敬茶!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