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一个馄饨馆的前世今生(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见闻】一个馄饨馆的前世今生(散文)


作者:蓝江 布衣,23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60发表时间:2017-06-02 15:58:29
摘要:一个小小馄饨馆的20年发展史,一对行事低调的夫妻稳扎稳打的人生哲学。


   1997年,它还是一家小小的馄饨馆,小的要多不起眼就多不起眼。是在铁西区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一个临街的小房子,里面只能摆四张小方桌。40多岁的下岗的夫妻俩在经营,男的高高瘦瘦,女的矮些、略胖一点点。夫妻俩话都不多,表情也总是淡淡的,不像大多数小店老板,见人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
   那时候,我儿子还不到四周岁。我们租住的居委会的那间小屋,下午五点到六点半,江源要在里面给几个孩子补英语,我们的晚饭就得等下课了才能吃。两个大人能挺住,儿子却不行,不到五点就饿了。我就带着他,就近找小吃店填饱肚子,后来就常常去这家小小的馄饨馆了。一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馄饨馆一般没什么顾客,清净;二是小馄饨馆虽然不明亮,但看去东西很干净,馄饨皮薄馅大口味好,儿子特别喜欢吃。
   去的次数多了,就熟了。老板娘也知道,我们傍晚总来光顾,是家里没地方,到了饭点儿孩子吃不上饭,就对儿子有了几分怜惜。我们去吃饭的时候,往往也是他们两口子趁顾客少、匆忙吃点东西的时候。他们差不多每晚都煮些玉米面糊糊,就着自己现拌的小咸菜来吃。儿子那时不到四周岁,看人家吃什么都觉得香,觉得香就忍不住嘴馋,吃完了一碗馄饨,还眼巴巴地盯着人家看。老板娘就浅笑着说:“怎么,你也想来点儿?”儿子就腼腆地笑了,拿眼睛看我。还没等我说话,那老板娘就麻利地拿过一个二大碗,舀大半碗玉米糊糊送到儿子面前,儿子真就喝得美滋滋的。我说:“真那么好喝啊,那等哪天我们自己也煮点儿。”但等来等去,自己还是从来没煮过,倒是在小小的馄饨铺里,儿子白喝了好几次。
   夫妻俩吃饭时,偶尔也有顾客来,他们就撂下饭碗,忙着招待。为了能多点儿收入,那时的小馄饨馆一直营业到晚上八九点,只要有客来,就招待。
   1998年暑期,婆婆从山里老家背着大包小裹来看她的宝贝孙子,结果一看之下,吃惊不小,18个月就进了幼儿园的小孙子,怎么看都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与山里娃娃红润的小脸膛简直没法比。婆婆大为心疼,临走时心一横,干脆把宝贝孙子带回老家补养去了——“回奶奶家,小鸡儿炖蘑菇管够吃!”本来是想让儿子在老家呆一个月就回来,但儿子在奶奶身边生活得异常滋润,不想回来了。九月份,不到五周岁的儿子,随着姑姑家的小表姐一起,上了农村的小学,从此,在大山里一呆就是三年。儿子一走,那个我和儿子经常光顾的小小馄饨馆,也就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2002年春天,我和江源在原住址附近买了临街的一处楼房,双室,二楼,那时儿子已经回到我们身边,读试点的五年制小学。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有时也会去那个小小的馄饨馆打包几碗馄饨,拿回家三个人慢慢吃——那馄饨,总是一如既往地好吃,但终究,不常去了。
   转眼,儿子已上了中学,我也早已换了新工作,到报社做了文字编辑。忽然有一天,我家楼下的房子——一楼的三室户开起了一家像模像样的馄饨馆,细一看,老板竟是那小馄饨馆的夫妻俩!
   这一年,是2006年,距那个小小馄饨馆开业,已经十年了。这才知道,小馄饨馆这几年经营得顺风顺水,那边的地方太小,影响发展了,所以夫妻俩就买下了一楼的这个三居室,把它改造成标准的馄饨馆,也有像模像样的招牌了。夫妻俩雇了一个收银员和几个服务员,管理也逐渐标准化。但夫妻俩从来不做甩手掌柜,早晨6点开业,头6点,夫妻俩就准时到店,一直跟着忙碌到下午2点,结束一天的对外营业,再带领服务员准备好第二天早晨的馅料。
   那几年,馄饨馆异常兴旺,每天来吃饭的顾客络绎不绝,附近的住户就不用说了,出租车司机、警察、学生,几乎把这里当成了食堂。人多,经常得等座位,许多食客宁可选择打包,也要吃这里的馄饨。馄饨馆下午两点就关张,许多人不解:生意这么好,放着钱干嘛不赚?一直营业到晚间多好?但店主金老板有自己的主张:这是一个长久生意,天长日久,那么劳累人不就“靠”倒了?所以只营业到下午两点。
   金老板夫妻俩就这么不急不躁、笃笃定定地经营着自家的馄饨馆,他们的儿子有自己的工作,平时也不怎么过来帮忙。又过了几年,夫妻俩在万香楼对过买了一处近百平的门店,又开了一家馄饨馆,一模一样的经营模式,也运营得风生水起。金老板早已换掉摩托车,开起小轿车来了。他开着车在两个馄饨馆之间来来回回地跑,乐此不疲。猪肉馅馄饨、火烧,看似单一的品种,多少年来却一直畅销不衰。
   现在,这条普普通通的小街上,一楼临街的房屋大都改成了门市房,各种小吃店、饭店五花八门,有的经营得热热闹闹,也有的热闹个一年半载,又转手成了别人的店铺。而金老板的馄饨馆,早已成了小街上家喻户晓的名店,从一个小小的馄饨馆起步,稳扎稳打,二十年品质保证,一对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就这样成就了一份殷实家业。头两年,他们的儿子到了结婚的年龄,他们又资助儿子在瑞达花园买了一套百平左右的婚房。
   老邻居们坐在一起闲聊时常常感叹:金老板的这些固定资产,就来自于一碗一碗的汤水馄饨啊!1997—2017,二十年如一日,他们夫妻俩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走过来了。
   有时,我和先生早起去市场买菜,下楼的时候,正遇见金老板开着私家车,一应菜品已经买回来了。整整二十年过去了,他还如当初一般,瘦瘦高高的,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老板娘也没有什么大变化,甚至两个人的表情,也与当初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那样淡淡的,言语也不多。
  

共 21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家小小的馄饨倌,在一对下岗夫妻的手中,经过二十年的辛苦经营,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店。并且新店就开在自家的楼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全靠辛苦的劳动,成就了一份殷实的家业。家富了,两个人和从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连表情,也和当初一样,淡淡的,言语不多。质朴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小混沌馆的发展史,值得品读回味,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佳作力荐,感谢赐稿。【编辑:军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军杰        2017-06-02 16:01:42
  拜读佳作,问好老师!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2 楼        文友:军杰        2017-06-02 16:02:31
  感谢老师投稿[晓荷],期待更多精彩!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3 楼        文友:你猜        2017-06-02 16:09:39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蓝江        2017-06-02 18:15:41
  感谢军杰老师的精彩点评,多谢!
或缓或急,含笑走过岁月。你,能做到吗?
5 楼        文友:蓝江        2017-06-02 18:17:26
  感谢你猜老师,多谢!
或缓或急,含笑走过岁月。你,能做到吗?
6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02 20:34:29
  从一个小小的馄饨馆起步,稳扎稳打,二十年品质保证,一对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就这样成就了一份殷实家业,金老板夫妻的人生经历无疑那些好高骛远的人思考,真正的成功应该具备什么人生态度。欣赏老师佳作。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6 楼        文友:蓝江        2017-06-03 14:56:00
  多谢叶华君老师品评!
7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6-03 09:26:38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老师,文字朴实,情感真挚,品读学习:一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馄饨馆一般没什么顾客,清净;二是小馄饨馆虽然不明亮,但看去东西很干净,馄饨皮薄馅大口味好,儿子特别喜欢吃。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7 楼        文友:蓝江        2017-06-03 14:58:46
  感谢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的品评,问好老师!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