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浮梁”情结(散文)

精品 【流年】“浮梁”情结(散文)


作者:鄱湖草 白丁,1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56发表时间:2017-06-02 17:08:03

【流年】“浮梁”情结(散文)
   认识“浮梁”,是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一佳句开始的。后得知“浮梁”县名取之于“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之意。
   真正去叩访浮梁应该是在一个暮春时节,那天正阴雨菲菲,我们一行乘兴来到了浮梁县城,在昌江附近一块宽阔的平原上参观了浮梁县著名的千年县衙。来此参观,主要还是得源于我脑海中久存的一个疑惑:“一般知县是七品,而浮梁县衙在唐宋明清时期却是正五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一下车,就被眼前这一块空旷无比的平地所震撼:好大一块平原地呀!“浮梁”两个硕大遒劲的金色大字在风景区门头上闪现着,原来“千年古衙”就是在这块平坦如草原的风景区内。
   我们集体购票后,一起走进了这座让我们羡慕无比的风景区。笔直宽阔的大道,在古代大约可以行走八辆马车。走在进入千年古衙的这条宽阔之路上,最先吸引我们眼球的是一块块前后衔接的正方形青色瓷砖,它们犹如一条碧白如玉的带子镶嵌在这条宽阔大道的中央。走近细看,原来每一块青色瓷砖上都撰写着“浮梁县历朝历代的县志大事”和描绘出一些与“浮梁”有关的历史名人的画像。该风景区这样一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仅让我们初步了解了有关“浮梁”的一些历史大事和历史名人,而且也加深了我们对浮梁不愧为“千年古邑”的理解。
   “浮梁山水之胜名鄱阳,百里内奇峰秀獻,间见杂出。”这是《江西志》一书中的《宋程俱饱山阁记》中对“浮梁山水”的赞誉;在《元和郡县志》中记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31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这是浮梁古县志中对“浮梁繁荣经济”的真实记录。“浮梁”不仅自然风景位于“江右诸邑之冠”,而且因为盛产茶叶与瓷器而成为古代经济商贸往来的重要集散地。这也就是“浮梁县知县”自古享受“正五品”待遇的真正原因。
   浮梁县与景德镇市紧密相连,互为“兄弟县市”,从地上的瓷砖上,我们得知:南朝陈时,浮梁县纳瓷到京都为贡;元朝在浮梁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等。在清朝“康雍乾”时期,瓷器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大特征饮誉世界各地。
   我们一边在走进千年古衙的路上漫步,一边阅读着铺排在地上的那一块块厚重的瓷砖历史,我们仿佛走入了浮梁千年历史典籍的深处,在那一片春雨朦胧中,我们与浮梁的“瓷器制造历史”与“茶叶商贸历史”相接触,相融合,相理解;我们感到那一块块青白色的瓷砖,就是浮梁一页页辉煌灿烂的文化历史,它们一张张铺排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浮梁最闪耀的历史文化。在这一张张历史厚页上,我认识了浮梁当地的历代名人,如被宋高宗称为“武状元”的朱虎臣;被朱熹誉为“高识笃行、鲜与伦比”的理学家朱宏、教育家吴迁和名僧佛印;另外我还得知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王安石、颜真卿、汤显祖等历代文化名人都与“浮梁”有着一段难得的缘分和故事。
   走入浮梁,就是走入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在我们历史的天空上,永远闪耀着“浮梁”这一颗璀璨的星星。
   二
   当阅读完浮梁县青白瓷砖上那一段辉煌灿烂的文化历史后,我们的眼前突显出一座高大巍峨的古城墙。
   这可能是浮梁古代城池的一个“范本”。古城墙蔓延一里多长,用清一色的青砖与麻石砌成;城墙中央上有一座飞檐翘起的两层城楼,城楼上插着几根令旗,显得十分肃穆威严。
   我曾经到过云南大理古城,那确实是一座古老沧桑的古城,古城比眼前的这座城池更加巍峨雄伟,大理古城上空氤氲着一种神秘古老的气息,那是一种只能感受而无法言喻的气象;浮梁古城墙虽然无法与它比高低,但它蕴含的另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在这个阴雨连绵的季节中也隐约可感。
   我的目光在朦胧雨雾中巡视着这一座绵延约一里长的古城墙,突然在一个长满青草的高阜之地,屹立着一座巍峨的寺塔;不过此寺塔正在修缮中,它的四周都被铁架或竹木架围成一圈。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浮梁古代“昌江八景”之一的“红塔”。
   红塔,系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由僧度创,它地处县城西隅高阜,居高临下,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终日铃声叮当,香客络绎不绝。它原名西塔,佛名大圣宝塔,那为什么更名为“红塔”呢?原来当时砌此塔身时用的是当地的红壤与灰浆、糯米浆等;后经长期的雨水冲刷,塔身渗出的红壤、灰浆和糯米浆慢慢染红了整个塔身,成为了“红塔”。
   红塔,是浮梁悠久历史的象征性标志,犹如长城之于北京,西湖之与杭州,园林之与苏州一般;它也是浮梁人心中一面鲜红的旗帜和精神支柱。假如把浮梁古城池比作一艘乘风破浪的龙舟,那红塔就好像这巨型龙舟上的桅杆,扬帆而去,奋发向前。
   可惜我们无法登上此座红塔,我只能在烟雨朦胧中想象着:自己登临上此塔,极目远眺,可见浮梁四周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碧绿的昌江河在蜿蜒流淌着,河岸绿柳垂下千万条丝缕,众多游人在河岸的柳树荫影间漫步而行……
   其实浮梁古治旧城原有五座宝塔,四白一红,称为“五凤朝阳”。但震方、文昌等四塔因失修皆已随着岁月飘逝而去,只有这座红塔虽然经历千年的磨练,但是至今还巍峨耸立在古城的蓝天之下,这与红塔的建筑质量息息相关。因为该塔设计科学,选址得当,基础牢固,用材精良,加上采用堆土法施工,所以有着一流的建筑质量。
   千年的红塔,千年风雨;它塔峰直指苍穹,显示着坚毅的品行;它历经多次修缮,依然风骨苍劲,显示了中国名塔的特色。
   浮梁红塔,无愧于“江西第一塔”的美誉,也是浮梁人心目中一枝在熊熊燃烧着的红烛。它忠实地记载着浮梁千年的历史与荣辱盛衰,激励着浮梁人民坚韧不拔、奋发向前……
   三
   当我们穿过古城门,走过一里多长的商业街道,最终就到达了我梦中的“千年古县衙”。
   “浮梁古县衙”建筑群大多是明清两朝的遗存。它的头门呈现八字型,俗称八字衙门;门前有两座石狮子把门,显示古县衙的权利和威严;东厢置喊冤鼓,西厢立警示牌。我们跨过古县衙头门,就到了大堂境内;大堂内共有三个厅堂,显得气势雄伟,宽敞威武。整个主体建筑就是围绕大堂严谨有序地展开在中、东、西轴线上,座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天井与庭院结合,对称布局,廊道相通,步步高升,院院深邃;木质结构明显,不作油漆,斗拱素雕,一股古老沧桑之气迎面扑来。
   这座古县衙是严格按照古代县级衙署的规制设计布局的,它也是江南地区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县衙。因为它规制较高且具有地方特色,如今成为江南封建社会县衙珍贵的实物标本与历史见证。
   浮梁古县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门柱上的楹联众多,几乎每到一座门前和门后,都可以看到柱子上前后镌刻有长短不一的黑体楹联。据统计,浮梁古县衙里共有六块匾额和五十多副楹联。这些楹联绝大多数是告诫封建官吏要勤政为民,公平正义、爱民廉洁等内容。在古县衙头门前方有一幅楹联:“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表达了知县治理浮梁压力虽大,但是只要脚踏实地为民做事,就可以连任三届(知县任期三年一届,可以连任三届,头尾接近十年)。头门背后联文是:“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头过;门庭豁开,江山常在掌中看。”这其实是引用了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在福建漳州任知州时为白云岩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它表达了知县要感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需要日以继夜地工作。另外大堂和三堂以及六房都有对联,可以说这是一座古代楹联文化学习的基地,也是“反腐倡廉”的爱国教育基地之一。五十多副对联虽不能一一读过,但其中一副对联让我众生难忘:丹心一颗,千金哪比人格贵;清风两袖,万贯不移品行贞。此联意简言明,拒腐反贪,道德自律,可赞可叹!如今读来,意义深远,教育巨大。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姚公骞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中国传统建筑物没有匾额与楹联,犹如男子汉大丈夫光着身子未穿衣服。这句比喻形象生动、意义深厚;它直接简明地表达出中国传统的匾额和楹联文化的重要性。其实匾额和楹联,是中国建筑独有的特色,它不但可以取到极好的装饰作用,而且也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得整个建筑物生机盎然、意境深远,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浮梁古县衙的楹联或申明施政宗旨,或以官箴诚约自勉,或效法古人为官,或省视自身功过等,内容丰富,写法各异。通过考察这些楹联,不但可以窥视到封建社会的吏治情况,了解各级官吏的思想道德,而且可以作为研究封建官吏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在最后离开这个江南古县衙的标本之前,我们一行乘兴而演习了一场“县太爷升堂”的现代喜剧,引起众游人笑声连天、欢心不已。
   我们的笑声穿越过千年时空,但不知那时的县老爷看到我们的这一番游戏性的表演节目后,会不会紧皱眉头,大喝一声:大胆!你们竟敢如此扰乱公堂!
   我心中有一种情结,它叫做“浮梁”情结;那次,我走进浮梁的“千年古县衙”风景区,就像走入了浮梁的千年历史厚籍中,去追寻那千年浮梁的历史背影,去解开蕴含在我内心深处一种叫“浮梁”的历史文化情结……
  

共 35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浮梁”情结》对于作者来说,可谓由来已久,真的可以走进浮梁,走进这座千年古邑,走进正五品官员的属地,走进景德镇的“兄弟市”,会是什么样的境遇呢?读者随着作者的精准描写,仿佛也与他同行一般。作者从历史典籍中寻访浮梁,到千年古衙中探访浮梁,此番古今穿梭的过程中,相伴作者的,是他的“浮梁”情结。因为心有所属,才会心生向往,因为心有所念,才能倍加痴迷。而作者精准呈现的“浮梁”文化,也带给我们一场文化盛宴。那“县太爷升堂”的现代戏剧,那隔空的断喝,仍犹在耳,引人不舍离去。此篇文章用词精准,内涵深厚,书写画面感极强,且带着作者哲意的思想光芒,当属佳作,流年推荐阅读!【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04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6-02 17:11:22
  特别喜欢编辑这样的文章,书写的地方,我偏巧没有去过,那么,阅读每一个字,每一个章节,都像在旅游一般。很喜欢您的描写,您的心态特别好,眼中所见,有古有今,皆是欣喜。
   非常感谢您对逝水流年的支持,祝福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6-04 18:59:58
  恭喜佳作成精。
3 楼        文友:情满鄱湖        2017-06-04 20:11:14
  拜读高兄佳作,恭喜获得精品殊荣!
心若在,梦就在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7-06-05 18:25:2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7-06-12 17:18:50
  我也是从白居易的诗中知道“浮梁”的,但至今未曾有缘谋面。
   从文中,我感受到了浮梁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有机会定去参观游览。
   这段时间忙于琐事,极少上来,故阅读来迟。祝贺文章获得精品!
   感谢支持流年!你写的游记较多,短的可以组合发表。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