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百韶之渡(散文)

精品 【江南】百韶之渡(散文)


作者:情系山水 童生,95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88发表时间:2017-06-02 22:54:05

【江南】百韶之渡(散文)
   每年的端午节,百嘉与韶口都要在赣江举行为期五天的龙舟竞渡,这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传统节目――百韶之渡。
   小时候,一到芳菲四月天的日子里,我就掰着指头计算着端午节到来的天数。那份企盼的美好,不仅仅是因了饥饿年代那份挥之不去的粽子诱惑,也因为即将上演的龙舟比赛在赣江这段特定的水域内打响。记忆深邃的天空里,时常有鸟瞰的画面在脑中盘旋:赣河宽度1000多米的水域中,是两条悠长的龙舟争先恐后的突飞猛进,扣人心弦;沿河的岸边,是围观的人群跟着龙舟出没的身影奔跑,热火朝天。
   赣江在故乡这片开阔的平地上穿越,碧水在宽敞的河床间经年流过。隔江相望的风景,是两个乡镇的正襟危坐,河东是百嘉镇,河西是韶口乡。从远古到如今,两岸人民近距离陪伴着赣江不离左右。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本土举行重大而又热烘烘的龙舟赛事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场所。
   百韶之渡的活动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节日到来的前半个月里,龙舟协会成员便会组织当地百姓集资,各家各户自觉交纳。赛龙舟是一项集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乡镇周边村民钱与物的支持,所有参与人员,尤其是划手们没有任何报酬。在当地划龙舟,既是传承着两岸人民的历史习俗,也是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赛事博个好兆头。
   龙舟制作的材料采用杉木、樟树,每艘龙舟重达近千斤。沿袭历史习俗说法,韶口一方的龙舟为公龙,外形尺寸17.06米(长)X1.25米(宽)X0.45米(深)。百嘉一方的龙舟是母龙,全16.5米。按照历史习俗做法,龙舟比赛之前,韶口一方公龙,必须例行公子礼仪,首先横渡赣江东岸邀请百加美丽贤淑的母龙同河竞渡。
   千百年来,一江之隔的两岸人民,一直将龙舟赛当成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由来已久的活动,自有它天机不可多泄的缘由。据《万安县志》记载:“相传虞舜南巡奏韶乐于此,有鸟千群环集,乐言与鸟鸣谐畅,众山俱响,遂名韶水曰韶江,旧有舜祠载古迹。”百嘉、韶口两地百姓,为纪念舜帝南巡韶口奏韶乐灭孽龙、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发起了龙舟竞渡,并一直延续至今。龙舟竞渡整个过程由“龙舟下水”、“龙舟竞渡”、“送神收龙”三部曲构成。
  
   二
   五月初一是龙舟下水的日子,早上八至九点,是龙舟下水的时辰。龙舟下水前,要进行一番隆重的祭祀活动。祭祀有一套严谨而完整的流程,每次出征前都是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地执行着:燃烛焚香,供奉三生,请船出庙,安装龙头,沿河参神。
   吃过早餐后,在一位长者的指挥下,百嘉镇几十号壮汉喊着冲天的号子,将龙舟抬到赣江边,安装龙舟舵后,接着举行龙舟下水祭祀仪式:主持人宣读祭文、祭龙头、祭祖、请神等项目,并伴有焚香柱、烧纸钱、鸣鞭炮、杀公鸡等活动,以此祭奠先祖以及各路河神、庙神相助。随之,将鸡血洒入龙头嘴里,由一壮汉后将洒过鸡血的龙头抱起冲向河边的龙舟,把龙头安装在龙舟上。然后,燃放鞭炮,二十多位壮汉划着龙舟沿着河岸水边一路请神。旗手赞颂祰文,挥舞着旗子,指挥着划手朝不同方向用力,鼓手敲击着震耳鼓点,划手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庄严虔诚,威风凛凛,以此敬奉先祖神灵的虔诚之心和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与百嘉相比,韶口龙舟下水仪式有他独特的魅力。亲临现场,更能深切感受到人们对赛龙舟的高度重视以及世代传承的不朽文化!沿着赣江上游而行,韶口镇在一个小村子里建有一座庙,庙里住着24位菩萨。每年龙舟下水后,都要将龙舟划上一段很远的水路到庙里祭祀,以祈求一年来的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吉祥如意。
   龙舟下水后,韶口一方的公龙首先出发。前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咚咚哐哐”,威武潇洒的从河对岸划到百嘉一方,盛情邀请母龙竞渡,在几十号壮汉的同心协力下,公龙象箭一样驶向百嘉。百嘉一方的母龙也表现得优雅得体、落落大方,敲起欢乐的锣鼓,“咚咚哐哐”热情相迎,并即刻应允公龙的盛邀,与公龙一道同河竞渡。
   交警、警察、医护各路人员也分别来到现场,安全船只护卫队一切准备就绪。我的旁边站立着几位年轻的医护人员,说到公龙的邀约,有一美女打趣说是公龙撩妹,引发周边人群一阵爽朗的笑声。
   打响百韶之渡龙舟出发指令,不是依赖抢响,而是听从铳声。铳声是从三个威力巨大的家伙身上发出的,当地称呼为三连铳,也叫土炮。三连铳是民间人工制作的土装置,采用三根钢管与一根直径1.2cm钢筋焊接而成,全长约八十公分。铳上端的管口成三角形排列,安装火药后朝向天空,铳下端插在河岸边的土地上。三连铳相当于指挥官,只有听到它发出的声音才开始用力划船。
   百韶之渡采取夺标赛的形式,比赛的输赢,是看哪方首先夺下预先设置在河边终点浮标上的标旗。
  
   三
   百韶之渡最激动人心的观战环节,是公母龙舟在短时间内横渡赣江之壮举!
   比赛开始时,两艘龙舟划至龙首平齐位置,双方旗手处于半蹲状态,所有划手们屏气吞声,严阵以待。随着河岸上的三连铳发出“嘭、嘭、嘭”的巨响,比赛正式开始。宽阔的赣江上江水湍急,波浪滔天。龙舟上,旗手站在船头,面向划手,手里挥着龙旗,打着旗号,舞着旗语,指挥大家一同奋战。鼓手和锣手站立在龙舟的中央,面朝旗手一方,依据旗手的旗号,掌握轻重快慢的节奏有力地敲打着锣鼓。舵手站在船尾手握龙舵,掌握龙舟劈波斩浪的最佳前进方向,既不能让龙舟头“吃”太多的上水,又不能让龙舟头“吃”太多的下水。众划手则分两列并排坐在龙舟中间,听着锣鼓手敲打的节奏,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弯腰低头划桨。他们动作一致,步伐整齐,后者划板落入水中的切入点是接着前者送来的划水旋涡有序进行,一个个劲头十足,你追我赶,拼尽全身之力。在28位成员高度凝聚力的作用下,两条龙舟似有神力附身,像两支离弦的箭飞速地向河对岸两个标旗点驶去……隔江两岸围满了观战的群众,欢呼声,喝彩声,不遗余力的呐喊助威加油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一浪高过一浪,比赛甚是激烈……
   哪个队胜利了,队员们兴奋的绕着高举的标旗,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大家齐声呐喊,好不开心,一派得胜者的气势!问及胜方,胜了有什么感想?划手们异口同声说:今年一定风调雨顺!
   整个比赛精彩纷呈,展示了百嘉、韶口两岸人民齐心协力,战胜自然,搏击风浪的英武雄姿。
   初五赣江水位猛涨,河面比前几天宽广了许多,水浪一拨又一拨的打来,给龙舟竞渡带来更多的挑战,也激起了更多游客的观战热情,东西两岸人群簇拥,几千米岸边人山人海。
   百韶之渡的龙舟划手们,划着龙舟在赣河两岸不停地往返,迎接着一场又一场力量与意志的挑战。
   有人向划手们提问:你们不怕浪大风大,不怕水急潭险,冒着生命危险去划龙舟,为的是什么?多少钱一天?
   划手用浓郁的富有地方色彩的方言说:哏经(我们)天生不怕风、不怕水、不怕浪,哏经(我们)那一介划手都是水中好手,从小与赣江为伴,水越大、浪越大,哏经(我们)越有劲。划龙舟划手冒(没)钱得,可恰(吃)几餐饭。
   旁边一位老者补充说:根得(现在)有饭恰(吃),有红牛恰(吃),哏经(我们)以前划龙船,茶也冒恰(吃),口干口渴呢,恰(吃)几口赣江水。
   这就是我们划手们非同一般的境界,他们为了弘扬传统、祈求风调雨顺,放弃每天上百元的工钱,冒着风险参加比赛,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是一种什么境界?这就是赣江儿女的一腔热血,这就是两岸儿女的一种情怀!
   宽阔的赣江,壮汉们喊着雄壮整齐的号子,敲着震天动地的锣鼓,忽儿,顶着急流,迎着江风,搏风击浪;忽儿,顺着风势,借着水势,憋足气势,从韶口横渡到百加,从百加横渡到韶口。一场又一场,一天多场比赛,壮汉们个个挥汗如雨。
   惊险的一幕出现了:一位划手不幸落入江中,岸边的人们不禁大声叫唤,为其出了一身冷汗,可他却在江中展臂翱翔,博风击浪,独自一人潇洒自如地向岸边划去。
   划手们赛场争先恐后,赛后俏话聊天,笑语交流,两岸兄弟友谊情深。母亲河赣江,是您哺育了百韶两岸这样的儿女!
  
   四
   百韶之渡的快乐时光,仿佛刚刚才开始,就又到了依依不舍的挥手时候,接下来是履行送神收龙的环节。
   初五下午,太阳高照,北风徐徐。最后一个回合的龙舟比赛结束后,韶口一方的公龙又将百加一方的母龙飞送回原处。按照当地习俗,在长者主持下,双方划手将龙舟沿河划至祭祀点,举行送神仪式。送神时,没有锣鼓,没有鸣爆,龙舟返至码头,燃烧纸钱谢神明庇佑。然后将龙舟搬上水面,拆下龙头安放在神台上……
   近年来,韶口乡为纪念这一悠久历史,弘扬民族文化,筹资建造了精致的龙舟文化园,修缮重建了舜安庙,座落在赣江边,与之配套的景点,还有古街,仿古城墙,龙舟铜雕塑等等。这些建筑设施为百韶之渡的龙舟比赛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如今的韶口模样,和昔日的韶口大不一样:曾经破旧的土房瓦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龙舟文化长廊。从此,一年一度完成赛事后的龙舟,就骄傲的停放在龙舟文化长廊内休心养神,期待来年的百韶之渡再次出征。
   赛龙舟、吃粽子,从户外河边活动到室内餐桌美食,如此紧密相联的两项传统习俗,就这样共同编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热热闹闹的端午节!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韶口河堤,离开了百韶之渡的现场。端午节虽然过去了,龙舟也上岸了,但赣江韶口河段留给了我最美的记忆是百韶之渡。
   百韶之渡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她映红了我记忆的天空,也映红了一代又一代两岸儿女的美好生活。
  

共 38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端午刚过,粽香是否还没有散去,作者又为我们奉上“百韶之渡”这样的视觉盛宴。百韶之渡历史悠久,它是一方故土的传统民族文化,也是赣江儿女无法割舍的情愫。作者追溯历史,从虞舜南巡的传奇色彩,到龙舟竞渡的隆重仪式,无不让我们看到百韶之渡植根赣江龙舟文化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以洋洋洒洒的文字,酣畅淋漓地述说着每一个细节,表达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全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朴实中又见细腻的情感。好文推荐阅读。【编辑:心有林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04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有林夕        2017-06-02 22:55:59
   感谢赐稿江南,期待佳作不断!
回复1 楼        文友:情系山水        2017-06-04 10:12:24
  谢谢编辑,上茶!
2 楼        文友:心有林夕        2017-06-02 22:58:05
  问好作者!欣赏佳作!编按不周之处,敬请海涵!
回复2 楼        文友:情系山水        2017-06-04 10:14:07
  辛苦你了,按语精彩,祝老师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6-03 09:12:01
  欣赏老师佳作,情感真挚,精彩好文,品读学习:赣河宽度1000多米的水域中,是两条悠长的龙舟争先恐后的突飞猛进,扣人心弦;沿河的岸边,是围观的人群跟着龙舟出没的身影奔跑,热火朝天。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3 楼        文友:情系山水        2017-06-04 10:16:20
  感谢老师光临寒舍,遥祝老师创作取得大面积丰收!
4 楼        文友:清雅若诗        2017-06-04 15:53:11
  欣赏山水精彩文章,恭喜摘得精品。
诗一样飘逸曼妙,画一般清新隽永。
回复4 楼        文友:情系山水        2017-06-04 20:59:57
  感谢清雅若诗老师的支持与关注!敬茶问好!
5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17-06-08 10:34:46
  如临其境!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5 楼        文友:情系山水        2017-06-09 12:43:00
  感谢留墨,问好老师!遥握!
6 楼        文友:樱水寒        2017-06-10 08:51:05
  很有气势与画面感。问好作者,期待精品
樱水寒
回复6 楼        文友:情系山水        2017-06-10 16:08:12
  问好社长,感谢关注!敬茶!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