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行走在山水之间(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行走在山水之间(散文)


作者:喝饱水的游泳者 秀才,113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74发表时间:2017-06-04 12:24:28

早前年年底,户外的朋友年终聚会时开始商量今年走一个稍微虐一些的路线,最后决定去年七月五日走太白,上西安,攀华山,打那时起我就一直期待,按照工作安排单位更换大型设备工作四日进行,我正好五日下午走,工作休闲两不误,可是工作临时延期到九日,给了我措手不及。只好厚着脸皮跟领导说明原因,还好领导知情,准了我假,我一颗心放在肚子里,把背包整理好,第二天一早和大部队会合然后兴致冲冲地爬上火车,向自己梦寐的太白山去了。
   列车咣铛铛不紧不慢地走着,我们一行人疯着笑着,车厢里充满了对野性自然向往的气氛。车窗外,天逐渐黑了,夜来了大家都有些累各自爬上卧铺休息,我躺在卧铺上睡不着,突然莫名地想家,这刚刚从家里出来才不到八小时。未来还有很多个八小时啊。
   这种思乡感觉在去年骑行草原天路也有过,那是骑行的第五天。
   前四天,我们从唐山海拔80一路顶风骑到承德、坝上、再到张家口桦皮岭草原天路段,海拔到了2200。起起伏伏的路和撒满路面的金黄落叶松叶让眼睛陶醉,落叶松纤细的松叶金黄,撒在路上让路变成金色,大风车呼呼的转,我的心也被迷住了。可是这路用眼睛没办法走,要一脚一脚踩到尽头,不然就不能回家。
   说句实在话,这路如果没了风车和落叶松以及桦树和杨树间现,真配不上天路这个名称。中午打尖,农家院老板娘给我们指点:再往野狐岭走,除了大草甸,啥也没有,不如转入崇礼,那里景色比这里好看多了。我们就此改变行程,自崇礼和野狐岭分道处转向崇礼,开始我们返乡之路。
   当天晚上在崇礼一个小镇住宿,晚上心情还没啥变化,心想行程已经过半,美景也看遍,应该不是伤感而是欣喜。转过天,起床后看天,天阴成一块灰布。手机及时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有雪。
   骑车上路,略微有些冷,风从四面八方拥来,躲也没法躲。骑了将近二十公里,依然没见到在家乡路边随时出现支着大锅,热气腾腾的早餐摊。风也逐渐变得犀利,心里有些烦。
   骑到上午小八点,我们终于发现路边一间小卖店开了门,赶紧停下车,迈进里面避一下风,顺便补补肚子。
   小卖店有些暗,老板娘站在柜台里招呼我们。店里没有热水,我们买了两块麻油饼,火腿肠和奶品饮料,我俩坐在小卖店门口的矮墙边一口凉饮料一口麻油饼,吃在肚子里能填饱肚子。麻油饼香酥,但没熟热的感觉。
   重新上路,转几道弯,头顶有巨大的高架桥盘旋,天空飘起雪花,风吹着雪花飘,不大,落在地上不见踪迹。我的心一下变凉,眼泪突然从眼里流下来,我好想回家。我想家了。边骑边想,边想边骑,忘了过多久,阳光偷偷从灰云后面露出来脸,雪也停了,突然发现路边一片杨树林,树林里金黄一片。
   我心情被阳光的光芒照亮,也像这片金黄色,变得金灿灿。
   列车还在行进,我放下手机,躺在铺上,闭上眼睛,休息。
   7月6日上午,火车慢慢驶入杨陵站,我们背着行囊下车,从这一刻开始开始我们太白之行。从太白景区坐车上行,一开始我很兴奋,随着海拔上升,我感觉有些脚发飘,应该是高反反应,但还好。坐缆车到达海拔2800米,我们背好几十斤重的背包开始跋涉,过天圆地方和秦岭南北分界线,还要继续走8公里才能到达的目的地——大爷海。我们在景区休息点稍微休整一下,顺便吃了午饭,然后朝着那里走。3000米海拔,这个高度还有工人在干活,他们把木栈道一点点往前推,大概明年这个时候,应该能铺到大爷海营地吧。以后,这条路越来越好,野趣也越来越少,再来的驴友将不会再走石海中的小路,这对驴友想体会荒野中的情趣的最终想法来看,栈道修建的事情是好是坏,说不清楚。3000海拔这个环境里,云在身边,阳光时不时露一缕照在我脸上,我背着背包,走在云里感觉自己恍若身在仙境。
   过大小文公庙,再爬升一个山梁,就是大爷海。我们几个逐渐拉开距离,有的队友开始出现高反,呼吸困难,嘴唇发青,有的需要吸氧来缓解症状。我除了感觉发飘,没有更坏的状况,一直不急不缓往前走。大文公庙海拔3500多,过了它开始爬升,我举步维艰,每过一刻钟就休息一下,喝几口水,调整呼吸节奏继续往前。路边玛雅堆越来越多,有人在石头上用红油漆写字,我顾不及看。转过山脊,一条路盘桓到山梁左边,有几间彩钢房在山峰尽头若隐若现,那就是大爷海了。走在细窄山路上,路边有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野花,被风吹得摇头。风开始变大,云层开始变厚,我感觉有些冷,赶紧扣好衣扣,免得风钻进来。
   直到现在,我还没见到大爷海的样子。
   转过山梁,我看见山坳里有一潭发蓝的水汪在那里,被四周大石头围着,显得神秘。我走到营地放下背包,我感觉房子是摇晃的,后来下山我跟朋友在微信说起这些状况,朋友告诉我这是缺氧和轻微高反的表现,不过跟别的队友激烈的症状来比,我没他们那么难受。陆续队友依次抵达,有人忙着烧热水,有的直接躺在床上不动,他们头痛得厉害。高反轻的我们几个开始准备晚饭,把从山下背上来的羊肉摆好,我把青菜稍微洗了洗,美女姐姐在一旁帮着我,大爷海的水凉得扎骨头,好一会儿,我和美女姐姐的手才缓过来。不过,这顿晚饭吃起来,因为高反影响,吃起来不是那么香。
   住在大爷海,手机无信号,如果把我一个人放在大爷海,每天面对这片神湖,不出几天,我会疯掉。这个海拔,每天看到的即便都是世人难见的风景,终也会厌,无人交流是多可怕啊。住那里才一天,习惯了手机社交的我觉得已经不归属于我所认为的文明社会了。风刮了一夜,吹得板房呜呜作响。高海拔的影响下,我一直没有睡沉。早上很早就有同行的驴友醒来,打开房门,外边白茫茫的,风还肆虐的呼啸,不远的太白最高峰拔仙台看不见。
   有时候,当你不懂,但是心还不甘,而懂的人不给你建议,你是无助的。
   无知者无畏——我属于无知者。
   一起同行的队友都有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情结,我打心里敬佩他们。我犹豫是否登顶拔仙台,队友们说既然来了,不登顶枉此走一遭,于是大家冒雨登顶,拔仙台原来有一座庙宇,现在塌落了,队友在台顶拍照,兴高采烈。我站在顶峰,四周雨雾弥漫感觉倒是默然的,海拔3767.2不过是数字,仅此而已。
   雨雾中站在拔仙台上极目远望,能见到的,除了雨就是雾。临绝顶,但是无法看众山小。站在栏杆边,我没有看到驴友们传颂的极目千里尽览天下,赏浩瀚云海的景象。大概就是这样,老天不会给你计划中完美的结果,让你留些遗憾,将来还去想她,可我以后还会来吗,不得而知。
   雨一直朦朦地下,没有半点要停的意思,再这样耽搁下去,我们以后的行程安排就要被打乱,中午领队决定冒雨下撤,一路石海无边无际,下降都是太难走的路,这句太难,不是平常人想象的。一位友哭着说,打死不来了。从海拔3500直降1600,听起来不算太远,可是走起来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有些路,走了就走了,难,别人体会不到。用多少文字表述也是无力的,难与不难,只有亲身体验,才懂。
   我和鱼,随心所欲,舒影垫后,快天黑,我们终于见到人工修建的亭子,跟在亭子里宿营的小孩子打听,他们说再过13座桥,就到景区大门口了。磕磕绊绊走到晚九点半,我们作为最后一批人员抵达山脚,领队在山脚下接应我们。随心所欲把我们在火车上剩下的两罐啤酒打开,跟我说:哥,干了。我俩蹲在路边把啤酒干了,扔掉空酒罐,走向铁甲树下的客栈客栈。
   头一天去大爷海时,在天圆地方那里偶遇一南方美女,年纪大约五十,一袭浅色长裙,据她说和丈夫女儿走散,电话也无法打通(海拔3000多,手机并没有信号,各大移动运营商所吹嘘的沟通无处不在,就是一笑话),一路和我们结伴走到大爷海,有同伴偶拍到她手拿自拍杆在大爷海留影,夜宿大爷海后就没再遇到她,我们冒雨下山时她也许在某间客房等风停雨歇,现在有些后悔当初没再大胆留她的微信,不过这段偶遇也是行程中小小插曲,我很佩服这样的女子,如有缘再见,倒是真缘吧。
   相遇是缘,相遇是缘。
   夜宿大爷海,和我们一墙之隔的是朝圣者,夜颂佛经,咪咪么么响声洪洪,第二天比我们早下山,后来在石海追上他们,他们只是穿的平常衣服,手里拿根木棍当手杖,大队人马缓缓往下,我们超过他们时,能感到这些虔徒的向佛之心。愿他们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天,得到的是佛陀的考验,洗礼,愿他们平安。
   这两段小插曲让我怀念
   抵达铁甲树下的客栈,客栈紧邻哗哗作响的大溪。大家各自找到房间,放下背包,洗漱,更衣,然后聚在一起吃饭。
   店主也没想到这么晚了还有人能冒雨下山到他家,匆忙地准备了几个菜,我们也没挑捡,也许是走了很久,身体太疲惫,吃什么都感觉是美味。先期到达的队友买了二斤蜂蜜酒,他们把酒分给我,我喝一口,感觉嘴里甜甜的,把酒的辣味抵消不少。吃饭时,我们问了一下老板能不能洗衣服,老板把自家的洗衣机借给了我们,大伙把贴身速干衣服洗洗,晾在依水而建的亭廊里,夜风吹来,厅廊里的衣服随风摆动,五颜六色,有些像经幡。
   客房很干净,因我们在房间里开灯,灯光引来夏夜里扑火的飞蛾,撞在纱窗上扑啦啦地响。窗外,涧里的溪水沿着河沟宣泄着,我们枕着水声沉沉地睡了。
   一早天放亮,大家醒来,吃过早饭,收拾好行囊,围在客栈门前合影留念,我们又开始朝下一站——周至老县城去了。
   搜了一下关于周至老县城的资料,老县城距离西安市钟楼190公里,是西安辖区最远的村落。现“城”里还遗存有部分城墙城门以及衙署大堂、同知署、考院、大监佛庙、城隍庙和文庙等建筑基址,同时也保留有石塔、照壁、石雕、铁钟、佛像、碑石、焚纸塔、香炉、砖雕、古代民居。
   县城东西长350米,南北长242米,周长1187米,面积4.5万平方米,全城形状酷似一条汪洋大海中的巨船。城内可见3座门:东门“景阳”、西门“丰东”、南门“延薰”。石砌城墙基阔2丈、顶阔1丈、高约3丈,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厅城遗址,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及考古价值。
   据载,老县城修建于清道光五年,它是今天陕西佛坪县县城的前身,现在隶属西安周至县。据传,老县城最鼎盛时达2万余人,一度热闹繁华、闻名遐迩。同治元年,流寇盗匪毁城。光绪8年,刘英重建古城,岂料民国14年(1926年),一股太白山悍匪突袭下来,县城从此颓废、衰败。如今,这里已成为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
   租车来到了老县城,老城门已经没有了,进城的石路光滑,进城以后,石路被整修过,用水泥勾了缝,看上去和古城有些不协调。这座据说当年有过2万多人,人声鼎沸的县城现在出奇的安静,有几条狗在城里溜达,为数不多的十几间房子零落的立在街道两旁,我们到的时候,天还没有放晴,雨不是很大,雨点打在旧城墙上没有声音。有些穿冲锋衣的人坐在临街的房门口摆弄单反,也许他们也是才来,但比我们稍早,也许他们已经住在这一晚。
   街道两旁立着一些牌子,上面有的写“兵营”,有的写“监狱”,但是那些标明位置的地方,都被种上了庄稼,没一点建筑痕迹。这里除了遗留的城墙是原来的旧物,还有些残破的碑塔,城门上镶嵌的匾额看不清。这里没有别处景点的喧哗,不收费,也许是距离古城西安远些,并且没有西安古城墙的壮观,游客觉得没啥看头,才得以如此静凉。走在城中不用远眺就能把全城大貌看清楚。我对焚纸塔有些兴趣,但是要到那里需要走过一家院子,和屋主人沟通,他说,没法过去,我没强求,止步在那,远望了一下,然后往回走。城里有人家开门卖货,都是些画册,土产,以及烟熏的腊肉和土蜂蜜,价格贵贱我不晓得,想买点儿,又因为,将来还有十几天行程要走,万一保存不好就白费了,就此作罢。这里的住户院子里都放着一些圆木,被一劈两开,用铁箍裹着,中间还有一个小洞,我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后来在核桃坪又发现山崖边也有这样的东西,有蜜蜂从里面进进出出,我才知道,那是土蜂巢。这座城里开着花,种着庄稼,还有几座古老的建筑以及围成一圈的老城墙,和还在这里住的原住民,有雨在下,蒙蒙的,像那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城里有一个老汉,端着碗,边吃边看我们,我们问过他高寿几何,他说七十多了。也许在他看来,我们这些外地人,闲得无聊,来看他每天都能见到的破烂,傻得可以。
   老县城外有纪念馆,一个大哥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老县城的历史,临走还把他的微博告诉我们,看得出他爱这个老地方。
   看完老县城已经快中午,雨还没有停的意思,我们马不停蹄坐车向核桃坪走,那是一个休闲小穿越路线。
   和家乡的平坦的路比起来,陕西太白山一带的路很难走,汽车绕着山转来转去,上上下下,折折回回。

共 1367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行走是一场生命之旅,期待以久的太白之行如愿以偿。怀揣着缕缕渴望登上列车,踏上行程。行走,观望,品味,回忆着。从太白启程,经历了高原反应,但也享受到不少野趣。依然无畏的前行。记录下一个数字3767.2。一场邂逅在大爷海,感受那些虔心礼佛人的心境。从周至而行,且行且领悟。与老城历史对话,与城里的纭纭众生做短暂相融。车行进,跋涉之旅在继续,一步步探寻自然之美。走过大涧沟,去古都西安。浏览着千年前的古碑石刻,与六骏相对言,回味盛唐,感受大唐遗风。登临老城,让古与今在此相会。只是风味小吃少了些许特色,一路走来,品红尘人生。匆匆走过雁塔,奔赴华阴城。准备攀华山,巧遇老艺人,听原汁原味的华阴老腔。登临华山,看众峰林立。再一次告别,踏上旅行。奔赴西宁,西宁给人感觉是一个有信仰的城市,去了塔尔寺更有体会。开始青海湖骑行之旅,几天骑行,领略着青海湖的壮美,圆自己一个环湖梦。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迎击风雨,向上攀登。感受着且行且美的记忆。作者用自己十几天的经历带读者一起去看,去品,去悟旅行的心声。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7-06-04 19:20:53
  感谢游泳美文,一起去旅行。问好夏祺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喝饱水的游泳者        2017-06-05 07:55:54
  一起去旅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