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钢镚

编辑推荐 钢镚


作者:煤矸石 布衣,29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98发表时间:2017-06-07 07:36:01

冯唐说自己像一枚五分钱的钢镚儿,既不是国徽,又不是麦穗,在江湖上倒立着,两边都不靠。说这话或许是一种自谦吧。可他这枚钢镚在这茫茫江湖有谁能企及呢。他的才气横跨“三界”,哪一界都是佼佼不群。从医,他是医学博士;经商,他是获取MBA的CEO;写作,他更是在业内也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细想,我们这些普通众生,何尝不像那两不靠边的钢镚呢!可我们这些钢镚不是在倒立,而是在惶恐地飘荡。
   进入六月,马上就要高考了,莘莘学子们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艰辛,在即将踏进万众瞩目的考场时,似乎都变成了一枚枚不知是国徽朝上,还是麦穗朝上的五分钢镚儿。甚至说,在这骄阳似火的六月,好像我们都成为两边儿不靠的钢镚了。从天真的幼童和懵懂的少年,面临择校的选择,到享受完义务教育即将进入高中的尴尬少年的犹豫,再到那一位位无怨无悔,含辛茹苦的家长的忐忑。此时,难道他们不像那枚两不靠边的钢镚吗?
   自古,位及人臣或出人头地都是以金榜题名为基础。孩子且不提,就这些面临高考的学子家长,他们无怨无悔倾其所能,试图使孩子荣登金榜。不论结果,只注重过程,即使是临阵磨刀,也坚信不快也会发亮的真理。课外补习如火如荼,少则成千,动则上万,不足为奇。几乎是把自己节衣省食积攒起来的那点儿辛苦钱,为了那“金榜”,到了视金钱为粪土的程度。真是可悲!有人说,当今社会,病能致贫或因病返贫。就如今这种教育模式,家庭因孩子的教育投出的资本,难道就没有致贫或返贫之虞吗!治病花钱是无奈的,如今,教育花钱也是无奈的。最终我看到了似乎荒谬的结论——病与教育相等或者说教育等同于病!
   火红的六月是学子们的六月,如火如荼,磨刀霍霍,不光是莘莘学子,勤勤父母,还有我们大慈大悲的文殊菩萨。在这个心急如焚,惶惶不安的月度,好像大慈大悲的文书菩萨比平日备受尊崇。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荣登金榜,也为自己的荣辱与共,水陆并行,佛儒同敬。即是平时不烧香,现在也会临时抱佛脚,文殊菩萨的府邸自然不会清冷,林立的高香、缭绕的香火、虔诚的跪拜、满溢人民币的功德箱,不知大慈大悲的文殊菩萨看到后,究竟会生出怜悯,还是会生出慈悲……愿我们可怜的父母都能在菩萨面前,有求必应,如愿以偿,做到无愧于菩萨!
   冯唐是一枚与众不同倒立在世的钢镚,他这枚钢镚即便是倒下也会散射出不同的光芒。虽然他也经历过十年寒窗的艰辛,也许他比我们付出的更多更多,但他毕竟具备与生俱来的独特才气。至于我们这些,当今以付出童年、少年,甚至是青年的快乐为代价的钢镚,当面对那决定一半命运的考场时,只允许我们朝向那阳光灿烂的一面。反之,也许我们就会浸泡在阴湿的泥土中接受人生另一种艰难的挣扎……

共 10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以冯唐的表现为事例,引出该文的观点。在具体的内容表述中,文章描写了家长为了孩子金榜题名的巨大付出,不惜代价,让孩子上名校,上培训班;到了高考月,寺庙中的文殊菩萨,更是备受尊敬和朝拜的。文章在对两种场景的描写种,抒发了作者的感概。该文讲述的现象,是能带给我们思考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6-07 21:29:18
  这篇文章,紧扣今天的教育现实,写出了现象,写出了作者的思考。这些内容,是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的。这些现象能不能改变?怎样才能改变?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煤矸石        2017-06-07 21:43:45
  是啊,老师,这种问题也许只有政府才能去合理合情的解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