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随笔)
人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感动,读“樱桃树下的微笑”《一个人的村庄》,非常感慨。这不是心情喜悦激动的感慨,而是挤压在内心深处的一种郁闷的彷徨,是一种无法言表的挤压,是人性的本能。
文中讲述的是来自大山深处,一个没有人知道的村庄故事,它的名字叫“岩石村”。岩石村是因岩石丰富而得名,可它并没有有帮助那里的人脱离贫困。它这个名字是得来不易的,是经过一位叫李老汉的人千辛万苦的付出才得来的。作者通过从李老汉争取这个村庄名字的过程,为全文奠定了基础,从另一个侧面来阐述表达一个村庄的题解,从而达到贯穿全文的效果。引人入胜,导领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好奇心。《一个人的村庄》该是怎样的一个村庄呢!为什么一个村庄只有一个人呢!是真还是假?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这样一个题目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非常欣赏作者这独到的思维观点。
一个完美的主人公就这样诞生在作者笔下。没有名字的村庄是李老汉去县城政府部门,经过来来回回五次的软磨硬泡,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争取而来的。这也许是李老汉最为满意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是李老汉一生的成果吧。一头牛,三只鸡,一只猫更加凸显一个人的村庄的真正含意义。作者用“偶尔有几只大雁迁徒进过村庄,悲鸣几声,望着村庄的凄凉场景,瞬间逃的无影无踪。”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村庄只有李老汉一人,也是作者阐述它的重点,为下文埋下伏笔。
李老汉的老伴早就去世了,七十几岁的他还算可以,身体还算健朗,几乎没什么病痛。这简单的笔锋为后文做了一个铺垫,说明李老汉为什么是一个人生活,儿子不管的原因。他儿孙都在外面。大儿子去做招女婿,生了一儿一女,脾气不好,加上当时生活条件的限制,车费和媳妇的原因,他很难回家看望自己的父亲。作为父亲的李老汉,他只希望儿子生活幸福,至于看不看他也就无所谓了。最小的是女孩,叫李幺妹,初中毕业就去打工,没想到钱没挣到,却被人骗进传销圈子,一去遥无消息。这也是李老汉内心的痛,是他无能为力的无奈和绝望。作者虽没做主要说明,但从侧面说明为什么若大的村庄只有一人生活的原因,同时也隐隐表述了当时李老汉生活的环境,和现实的残酷。从侧面反正了一种现实生活的现象,为全文奠定了基础。
李老汉总共两个儿子,二儿子是李老汉最为满足的。他自小就孝顺,学习又好,他不负李老汉的期望,轻松考上大学,后来当了医生,还娶了外省的漂亮女孩。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回村照顾父亲,就专门在县城为李老汉买了房子。可李老汉自有主见,他不愿打搅儿子的生活,不愿看见城里人的那种生活习性,更不愿意离开养育他的那片厚重的土地。因为那里是他的根,他的灵魂,是他人生全部的寄托。他喜欢让生养他的土地陪着他,在这里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的酸甜苦辣。他早已深深地扎根在这里了。从作者描述的这个过程可以感觉到李老汉内心的那种执着,他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厚重情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从而更加的让读者感觉到李老汉这个人物的真实存在,是对李老汉生活环境的解剖,是对生活的解剖,也是对李老汉这个人物的解剖。在我认为这本就是发生在边缘地区的事,这样的事是存在的,而不是虚假的。一位鲜活的主人公在作者的笔下完美的展现了出来,把现实生活淋漓尽致地剖析出来。什么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是无法理解其中的因素的。作者用他独特的描写为我们讲述了一种真实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值得大家所感动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春天的风总会吹暖人们内心深处的薄凉,同样也吹暖李老汉那颗近似枯萎而荒凉的心灵。独处的感觉只有他自己懂。简单的生活,简单的重复,简单中的简单。这就是李老汉想要的生活,又何尝不是生活在大都市中人们内心的渴望呢!这又是作者一个成功的笔锋,反应出人心与人性的一种观念,思想的进步,映衬出现实生活的繁杂与压抑,更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春天的风轻轻柔柔的,吹暖人心。国家的好政策也随着春天的风,吹进了这个孤独的村庄。他们没有忘记还有一位老人正在用自己的执着,坚守一片洁净的土地,坚守一种纯纯的信念。养老保险有了,李老汉的生活可谓是如鱼得水,倒也悠闲,丰衣足食的日子甚是满意。除了自己够用,别的都换成钱,希望自己的孙子以后上大学用。作者用这笔是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它可以让人们摆脱贫穷。是很少的小插曲。孝顺的二儿子把李老汉没有成家的单身哥哥送去养老院,他虽羡慕哥哥去享福,可终究自己是离不开属于他的这块土地。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舍不得离开过世的老伴。在他心里,这么多年老伴其实没有死,而是一直默默的陪伴在他身边。作者的这样写体现了新时代新的观念,也同时强调了本文的重点,为什么一个村庄只有李老汉一人。
老伴是他心里的刺。那时二儿子读书,雪下了几天几夜。要知道行走在当时的山路上是什么情况,一不小心就会摔到沟里,找不都找不到。可老伴因为牵挂二儿子,又加上快过年,不知道儿子怎么样,李老汉没有劝住她。可他哪里知道老伴经历了千辛万苦赶到县城,不小心丢了二儿子的地址,在心急火燎的情况下,不小心误入马路中间,被一辆突如其来的小车撞到。司机乘没人看见溜了。作者用“到底该不该扶”来说明现在的社会。这是人性的悲催,人心的冷漠。像这样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很多很多,我们该怎样解释这样的事呢!从作者写李老汉老伴的离世,反应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焦虑。作者在这里暗示,人性的真善美到底丢到哪里去了?这是社会问题吗!作者是想通过这个例子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寻找真善美,唤起人们心底的善良愿望。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在流血,和那份炙热迫切的心情。
李老汉因为老伴的离世,彻底失去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这也是他为什么不去二儿子那享清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他的心一直流血,他的老伴儿在这里,他怎么可以舍弃呢!这就是贫困,敦厚的农民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像李老汉这样内心纯洁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作者用心良苦的一种写作风格,也是他内心的向往。
一个人的村庄是空旷的,是孤寂的,是无法言表的。李老汉唯一的生活乐趣就是操劳他种的庄稼,作者通过描写泥猪(是一种野猪)祸害李老汉的庄稼,和李老汉追击泥猪的过程,进一步来阐述《一个的村庄》的荒凉,与老人内心的薄凉和孤寂。这个段落的描述,我不知道作者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做到的。可以看出作者年龄虽小,可他内心厚重的情怀和深厚的写作功底与博大的爱心,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很不幸,李老汉在追查泥猪的过程中被有毒的泥猪所伤。作者在这里的笔锋是进一步诠释一种生活现状。李老汉虽儿孙满堂,晚年生活虽不窘迫,但极其孤独。作者用他独到的文笔有力地抨击了所谓的孝子,同时也揭示了目前中国老人在当今社会中的困境。整篇文贯穿一个主题思想,人心,人性,人情在哪里!
作者的这篇文文字忧伤,启迪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语言与文字的塑造,思想的矜持更是我们学习和反思的重点,更是值得提醒整个社会文明前行的思考。作者用李老汉在昏迷中看见“村庄里不至有他一个人,还有他的大哥,儿子,孙子儿媳,他们都围这他身边,听他唠叨。和老伴静静地向他走来,还向他招手……”来结束全文。这是作者内心的不安,是作者内心的期盼,是作者的希冀。全文没有一个字写李老汉的悲哀和悲催,可作者用他独到的手笔,淋漓尽致地阐述了他的潜心思考和一种心情。
我不知道该怎样用结束语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的认知,更不懂该怎样去解决一种生活病态现状。突然想起一句话,我知道用在这里不适合,可我还是想用这句话结束我对这篇文的诠释。那就是奈都夫人——“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那我们拿什么来征服我们心中的悲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