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朝花夕拾】乡间艾草香

精品 【朝花夕拾】乡间艾草香


作者:夕霭烟岚 进士,875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77发表时间:2009-10-24 15:34:27

【朝花夕拾】乡间艾草香 无论是在山坡上、河畔旁,山间小路或公园里,生长着一种苍绿色的植物,它特殊的浓香扑鼻。那就是艾草,人们大多叫它艾蒿。一种叫起来就暖透心肺的平凡而伟大的草。
   认识艾草,是在黑龙江时,一位男同学下地干活,不知怎么了腿脚就肿了起来,疼痛难忍。卫生员便到房后的荒草地上拔了几把艾草,用水煮了好长时间,为其洗浴,再用艾绒条熏灸,洗通经脉血络,在艾水艾烟的氤氲中,那位男同学的腿竟然好了。
   于是,我认识了这司空见惯了的艾草。
   艾草,一种苍白色的绿,在山风中起起伏伏,那是一种不能言传又不是美丽的朴实。正值春末,艾草生长最茂盛的时节,羽毛状分裂的叶片手掌一样伸张着,近一米高,笔直挺秀,除根之外全绿透了,叶背和茎上的绒毛像婴儿的汗毛,在阳光下有一种不耀眼的亮晶晶,让人忍不住伸手去摸,摸到的是奇怪的带点儿灼热的感觉。我很惊奇,这样清雅而青嫩的草,如何会有救苦救难的慈母情怀。
   艾草清苦浓烈的香味,混合着泥土和阳光的温暖气息,牢牢地记在了我的心里。
   艾草青青麦穗黄,粽子浓香五色长。当我儿时在农村生活的那段时间里,通过爷爷的讲述,我才知道艾草与一个诗人和一个节日有关,他跟那个倒霉的诗人四处流浪,他们经过的地方,毒蛇、蝎子、蚊子、臭虫之类的家伙,慑于那种香味儿的穿透力,便远远地遁去了。所以,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采来一束束艾草,为了纪念那位诗人。后来,我更留意关于艾草的文字,了解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内涵和民风民俗中的重要地位。
   艾草,是一种古香古色的草。《诗经。小雅》中“保艾尔后”,艾草有养育之意:《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艾作为老年人的尊称:《礼记》上有“五十日艾”,《本草纲目》载:“艾草气味苦,微温,无毒,治百病。”端午节以艾草束为人形盯在门上,称为“艾人”,去除毒气:人们把艾草戴在头上以辟邪,称为“艾虎”。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放出风来,“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抑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一户人家,男人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和两个小孩儿,一小孩儿为亲生,一小孩儿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孩子刚能行走,嫂子的遗孤大自己的孩子一岁,妇人背着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的孩子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一点的孩子走路,而让小孩子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险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你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
   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告知逃难之人,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故逃难者都相信依妇人之言而做,在家中过端午节。果然,义军过境,见插艾草的人家秋毫无犯,随军的阆中还为民众医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四处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原来,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便化妆寻找原因,遇到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谣言,为义军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如今的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记得在乡间的时候,每到清明节,家家的孩子或者老人都会提着竹篮到野外去采艾草,做青糰吃。做青糰吃的艾草和端午节用来驱虫辟邪而与菖蒲一起插在门框上的艾草不同,叫做食艾。它有一种特殊的清香,略微有些苦。在田埂边,小路旁,荒草地里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它们大约三寸左右高,略呈纺锤形的小叶子两面都有一层白色的茸毛,远远地看去,翠嫩嫩的。
   做艾草青糰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把采摘的新鲜艾草倒进加了少许食用碱的沸水里,煮熟之后,捞起,沥干水分,捣烂,与水磨糯米粉和匀。这时艾草米粉就已经是一个绿茵茵的大粉团了。如果把它们揉成小团,上蒸锅蒸熟了也就可以吃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样的小吃也是很不错的了。讲究一些的,青糰里是还要裹进一些美味的馅的。我的关于青糰的美味记忆就是有馅的。这样的馅是乡间特有的。有的放豆沙、花生、芝麻,有的像包包子的馅一样把冬天腌制的酸菜和肉或烟熏的腊肉,都切成细细的丁,再放些切细的红辣椒,在油锅里炒香了之后包进揉好的艾草粉团里,上蒸锅蒸熟,那诱人的味道是谁也无法抵挡的。咬开清香的糯米团,里面的馅酸酸的香香的脆脆的。诱得我至今仍念念不忘。如今,又有了新的吃法,象韩国的艾草牛肉丸子汤,我国西北的艾草饼、艾草糕,确实是春季清燥败火的美食。
  
   乡间五月,天气潮湿而燠热,百虫蠕动,于是在晚上家家户户点燃一束艾草,青烟起处,弥漫的艾香以一种神秘的力量使百虫不来骚扰。艾如睿智的老者,在渺渺的青烟里,以悠悠的清香为语言,劝导弃恶扬善;它像飘逸的的仙子,轻舞烟袖,还人间洁净之境;它是宽宏仁善的,同灵芝一样驱邪却毒。世上大部分苦涩的事物都会跟艾一样散发芬芳。这芬芳是其优秀内质的体现,是这个乏味世界的一副清醒剂。艾草高不过人的肩背不能企及人的高度,却又人类不能触及的深度。他随四季枯荣,自生自灭,

共 23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幅美丽的乡间图,在作者笔下徐徐展开……一种植物被浓墨重彩飘然落入眼帘。艾草,以一种特有的芬芳,沁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从诗经到本草纲目都有记载。它儒雅到追随诗人到阴樟的地方去流浪,它平庸得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人民治病驱邪。 中华文化灿烂五千年,艾草也伴随着我们五千年…… 如今,能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里,看见艾草已经不是很容易事了,就是端午节在市场上买到的艾草,许多老人们都说不是。羡慕作者能在年轻的时候,亲身经历有关艾草的诸事。 艾草美丽的传说,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让没有见过艾草的人,也能清晰地认识它。那散发艾叶的美食已经让人垂涎欲滴…… “艾如睿智的老者,在渺渺的青烟里,以悠悠的清香为语言,劝导弃恶扬善;它像飘逸的的仙子,轻舞烟袖,还人间洁净之境;它是宽宏仁善的,同灵芝一样驱邪却毒。世上大部分苦涩的事物都会跟艾一样散发芬芳。这芬芳是其优秀内质的体现,是这个乏味世界的一副清醒剂。艾草高不过人的肩背不能企及人的高度,却又人类不能触及的深度。他随四季枯荣,自生自灭,”作者用富有哲理的语言给艾草以高度的评介。(推荐的理由:流畅的文笔,将小小的艾草描绘得淋漓尽致。层次分明,将艾草以一副美丽的画卷呈现给读者。好美的一副乡间艾草图……)【编辑 木子花飘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1025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09-10-24 15:35:54
  问候鹤兄!
  
   木子这厢有礼了,为你编辑,不会让你失望吧!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2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09-10-24 15:42:02
  欣赏一副美丽的乡间画卷,感谢作者送给我们一顿美味的文化大餐。一个平常得再平常不过的艾叶在作者笔下熠熠生辉!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3 楼        文友:绕指柔        2009-10-24 15:52:27
  小夕的文章如同这艾草一样,清香芬芳,是我们浮躁众生的一副清醒剂。问好!
最真的心书写最真的我!
4 楼        文友:绕指柔        2009-10-24 15:55:00
  匆匆写就的,有几个错别字。呵呵!挑小夕的毛病,谁让你写文章写得这么好的,我嫉妒你嘛!
最真的心书写最真的我!
5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09-10-24 16:05:07
  作者以丰富的阅历,展开了艾叶的风姿。品读一篇佳作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艾叶不但能治病驱邪,而且还能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中华文化之灿烂精深,中华民俗之绵远悠长!
  
   期待作者佳作!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6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09-10-24 16:06:31
  忙着编辑忙着欣赏,几个错别字竟逃脱法网。呵呵……再次感谢这么精美的文化大餐!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7 楼        文友:玉堂        2009-10-24 17:04:44
  感谢木子兄弟,
江山群豪多壮志,巨匠擎天椽如林。
8 楼        文友:玉清        2009-10-24 20:50:47
  烟岚大哥不只是文笔好,还懂好多医学知识啊!佩服!
9 楼        文友:夕霭烟岚        2009-10-25 10:34:44
  呵呵,木子第一次为我编辑文章,就这么长篇大论的,就不用说客套话了吧,没有失望只有希望。
10 楼        文友:夕霭烟岚        2009-10-25 10:37:14
  小秋的芬芳也不在花下,你在我们就都是清醒的。周末愉快!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