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痕迹】炒蚕豆(随笔)
前几天,在唐中88届同学群里,看见学妹袁红梅,晒出一张炒蚕豆的照片,引得学弟学妹们好一番回忆。大家关于炒蚕豆的话题,勾起了我的馋虫,打电话给老妈,先问了家里的菜籽有没有收好,再问麦子哪天收,东拉西扯了一番,妈妈说,菜籽早收好了,麦子收在场上,就卖掉了,每斤一块一毛一,价钱还不错。你想要什么赶快说,正好明天有功夫。
我就说,想吃炒蚕豆。老妈爽朗的笑声从话筒里传来:“好,明天送给你。”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有起来,就听见楼下老樊和妈妈的说话声。我一骨碌爬起来,老妈已经把炒蚕豆送上来,一个方便袋里,大约有二斤多,我打开一看,一粒粒绿色饱满的蚕豆上,均匀分布着红褐色的斑点,一点也没有焦黑的颜色,这是在老土灶上大铁锅里,用稻草慢慢炒熟的。我迫不及待地剥了壳,扔一粒进嘴,“咯嘣”一声,齿颊生香。
老樊一边怪我,这么大的人,还好意思跟妈妈要东西吃,一边准备去买菜,留妈妈吃饭。
“不跟我说跟谁说?跟你说,你也没有新蚕豆呀,有你也不会炒。”妈妈就不爱听老樊说她女儿,说家里还有活计,就回管家庄去了。
我一边吃着炒蚕豆,一边跟老樊说起两段关于炒蚕豆的往事。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乡下的孩子,也难得吃到炒蚕豆。生产队分的一点老蚕豆,家家户户要留着过年。除非自留地四周的蚕豆收了,在蔬菜青黄不接的夏天,奶奶会炒一碗老蚕豆,等熟了,舀一半用盐一拌,就成了我们姐妹仨喜欢的盐豆儿,另一半放一瓢水,继续煮烂,就是爸爸妈妈喜欢的夜饭菜。
那样的日子里,吃炒蚕豆无疑是一种享受。可是有一天,我竟然把炒蚕豆扔到地上,不要了。偏偏这个响雷打头的动作又被我爸爸看见了,我虽然躲过了挨打,但规规矩矩在毛主席像前面跪着被训了一顿。
那一天是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满庄跑着去拜年。现在的孩子根本想象不到,不是亲戚也去拜年?那时候的我们才不管这些,一趟一趟的孩子,穿着新衣新鞋,一家家去拜年,到了人家门口,看见老人就恭喜健康长寿,看见小媳妇就恭喜早生贵子,看见中年人就恭喜发财……吉利话一说,一家家就拿出来好吃的分给拜年的孩子。家境好的有炒花生,炒葵花籽,一般人家是炒蚕豆,也有给一捧爆玉米花的。
那一年不知道是年景好,还是我运气好,才拜年拜了一小半人家,棉袄口袋,裤子口袋就都装满了,大多是花生葵花籽,还有一个人家给的糖果,口袋里放不下了,送回家又怕掉了队,我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把炒蚕豆挑出来扔掉,腾出位置放好吃的。
偏偏运气不好,才扔了一把在地上,就被出去拜姑奶奶年的爸爸看见了,喝令我一个个捡拾起来,然后直接被逮回家,发狠要收拾这个败家子。
我自知理亏,躲在奶奶身后。奶奶拦着爸爸,说丫头一直身体不好,你别把她吓出毛病来。可爸爸还是不依不饶,身体不好就可以把炒蚕豆扔掉?身体不好就可以不教育?哪个孩子没有个小病小灾的,冬瓜不遭霜打,还不长到碌碡壮?养半个都要养成人!
眼看着逃不过一顿打,奶奶又以过年不作兴打孩子为由,把爸爸推了出去。但七岁的我,老老实实跪在家神柜前,对着毛主席像,听妈妈教导,无非是要爱惜粮食,有的时候要想到没有的时候,过日子不能狂生……
七岁的我,对这些大道理,似懂非懂。但我知道不该把炒蚕豆扔掉,花生葵花籽吃完了,炒蚕豆也是美味的零食。这不是口袋里装不下,才想出的馊主意吗。等小伙伴们再来喊我一起去拜年,我就围上了护身衣,也不嫌难看了,护身衣上有一个无大不大的口袋,再多的炒蚕豆也装得下。
这是我对炒蚕豆心有余悸的记忆。多少年过去了,父母的教诲,已经成了我的行为准则。关于炒蚕豆,还有一段记忆,是轻松愉快的。
十一二岁,在管家庄小河南,我和龙丫头,碗林、紫林,四个人成了帮。上学在一起,放学在一起,挑草偷瓜找蜜蜂屎,想到什么做什么。初夏的一天,不知道是谁先提起的,蚕豆已经很饱满啦,我们可以去偷一些回来,炒“屁屁豆儿”吃。
为什么叫“屁屁豆儿”?谁也说不清,可能是青蚕豆,炒熟了,放在嘴里,也嚼不出“咯嘣咯嘣”的响声,才被叫做屁豆儿的吧?
我们四个人,放学后提着篮子去挑猪草,回来的时候,篮子里只有上面一层是草,下面是蚕豆角子。不能去碗林家,她爷爷在家,也不能去我家,我奶奶在家,他们看见了,又会惹出多少教训话来,四个人一商量,去龙丫头家,她没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下田挣工分,天不黑不会回家。
四双手剥蚕豆的速度,你可以想象到,一眨眼的功夫,就剥了一大淘箩青蚕豆米。碗林拿去河边洗了,龙丫头已经把她家的大铁锅洗干净,我们准备炒屁屁豆儿了。
四个人都想拿铲子炒,没有人愿意烧火。僵持不下,我就提议,每人去烧一个草把,每人也就可以炒一个草把的时间。也亏得我想到这个好办法,烧一会,熄一会,才没有炒焦。当龙丫头尝到第九个蚕豆时,她说熟了,我们把炒熟的青蚕豆,平均分成四份,高高兴兴回家了。
我们仨的高兴,都藏在心里。没心没肺的龙丫头藏不住。晚饭后碗林紫林跑来告诉我,“龙丫头在巷子上喊,卖屁屁豆儿呢!”我们仨连忙跑去,找到她就拖回家,好一顿骂,你个呆怂,偷来的东西,能到处吆喝吗!
多少年过去了,想到这些炒蚕豆的故事,就想起我们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