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说话这门课

  说话这门课


作者:匡建华 秀才,19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25发表时间:2017-06-13 13:38:32
摘要:语言只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作为常人没有必要搞的那么复杂,能正确传递信息就行,让人愉悦更好。

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很关注孩子说话,咿呀学语、识字乃至上学,尝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的都是为了好好说话。
   “你懂的”,是近来时尚的网络语言,可有的人讲话好像就是让你听不懂,有时明知是自家人,还要说几句洋话来显示一下自己有水平。近日有一位老师到一家商场买东西,一进门一位年轻小伙就热情地用英语跟他打招呼,好在老师是教英语的,就接上了,说了不到一分钟,小伙子就红着脸说:“师傅,您能不能讲点中文?”老师很生气:“你还会说中文呀,你看我像不像外国人?”小伙子还算懂礼貌,马上道歉了事。
   前些日子回家看看,听村的支书讲,上月请县里农技人员到村里培训果树栽培知识,可那老师讲的却是一些基础理论,课还没讲到一半,老乡们都睡着了,让村支书哭笑不得,是他也没听懂。
   人的智商是很高的,就是牛也被人训得很听话,叫它走就走,叫它停就停,还有转弯什么的。爷爷在世时养了两头牛,其中一头是黄毛,另一头是黑毛。只是那黑牛厉害,它不喜欢的人就用脚踢,或用角顶,以致大部分人都怕它,只有山上的曾爷爷驾得住,干农活时很听话,也不知他用的什么方法。日前一位好友与牛干上了,搞得还很纠结。原来是牛在田野吃草,这好友主动和牛打招呼,可牛不理它,好友生闷气了。好友从小在农村长大,成年后外出工作了几十年,语音、语调都有了很大变化。我劝他别生气,这么多年没有和牛亲近,牛语都忘记了,说一口土洋结合的普通话,有时连人都听不懂,何况牛呢,不能说是牛不懂礼数。
   说话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说好也不容易,特别是那些没有刻意掩饰、发自内心的话。你可以说没有水平的话,但不要说自欺欺人的空话、套话。特别是那些习惯端着身份、拿着腔调、目中无人之人,最不受人待见。
   前一阶时间,我观看电视剧《长征》,再次领略了毛泽东的语言风格。毛泽东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以人们意想不到的幽默,打开局面,拉近距离,活跃气氛,增进了解,沟通思想,产生共鸣。他善于针对不同的时期、场合和对象,而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有时幽默风趣,有时高亢激昂,有时像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有时又像黄河巨浪,催人奋进,其伟大的革命思想,正是通过他别具特色、非同凡响的,感染和教育着每一个人,形成了极强的感召力,进而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中国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没有文化,而毛泽东那一代伟人,不少是大知识分子,有的还会几国外语,他们不是唱高调子,而是把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用老百姓的语言把它诠释出来,让大家听得懂、用得上,我毫不夸张地说,它不仅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就是在社会发达的今天仍闪耀着光辉。
   说话的水平是一个人的修养、文明程度的标志。好好说话,好好表达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语言只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作为常人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能正确传递信息就行,让人愉悦更好。

共 11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说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有学问。文章开篇讲述的几个故事,是能带给我们思考的。商场是大众来去之所,动不动就说英语,这是要陷入尴尬的;以为在山村长大,就会懂牛,让牛听得懂人话,没想到,作者的一位好友就被牛轻视了;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语言不能离开环境。作者讲述观看《长征》的感受,讲述了毛泽东的语言风格:“把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用老百姓的语言把它诠释出来……”这已经道出了我们说话的标准和技巧。这篇文章是能给我们警示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6-13 21:46:22
  说话是需要技巧的,不是我们能够任性的。文章讲述的几个故事,已经给了我们警示。同时,作者在故事中暗示了我们说话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问题。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匡建华        2017-06-14 09:18:48
  喜欢老师写的编者按。
   谢谢老师点评,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