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梦里牡丹知多少(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见闻】梦里牡丹知多少(征文.散文)


作者:关山琴韵 秀才,263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9发表时间:2017-06-13 17:46:16
摘要:笔者走进洛阳牡丹,感受牡丹的富丽堂皇,摇曳多姿,还有关于它的故事


   阳春四月,桃红梨白,尽相盛开、争奇斗艳,繁花似锦。
   但最美不过是牡丹,牡丹以它雍容华贵,超凡脱俗的气质,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早都听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但从未勾起过我想去观赏的欲望。因我一向喜好素雅的植物:像温文尔雅的文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纯洁如雪的玉兰,它们谦逊高雅,清丽婉约,永远绚烂着文人的笔墨,成为文人笔下的点缀。对于那些花瓣硕大,技压群芳,富丽堂皇的牡丹,我常常和那些奢华无度,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帝王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们就是那种宫廷里独有的尤物,过于霸气张扬,过分娇艳迷人,从而不是十分喜欢它的摇曳多姿,傲视群芳。我虽然不喜牡丹,为之推崇。后来除去偏见,欣赏牡丹,却是被一首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陶醉过无数次。这首歌,曾经唱红了大江南北,也陪伴我们走过了三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今天,当我再次回味这首歌,我已走过青春的花季,成熟的中年,即将迈向人生的夕阳。但“牡丹之歌”依然萦绕在耳畔,浓烈的如酒香,悠香的令人雀跃欲望,观花赏玩的极大兴趣。
   如今,不知是年龄大了,还是将至老年,心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开始喜欢艳丽的色彩。于时,经不起好友张慧的邀请下,竟然毫不犹豫,和她的母亲,好友小曹在一片杏花黛雨的季节,一同前往洛阳,一睹牡丹的芳容,
   今天是四月十六号,也是来洛阳的第二天,大家期盼着,终于走向牡丹园,去观赏牡丹的美。
   还未走进牡丹园,就便感受到这里的繁华。你看那一辆辆大巴、轿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起向牡丹园驰去,使本来宽阔的马路显的非常拥挤。下车,随着导游高高举起的旗帜,在人流穿梭,擦肩碰撞,南腔北调中,慢慢涌动着脚步,终于走进了那块盛满香气、姹紫嫣红的牡丹园。
   走进牡丹园,我已被一股巨大的香气包围着,这诱惑力极强的香气,穿透了我的五脏六腹,挑逗着我全身的神经,让整个心顿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神怡。我微闭双眼,轻轻的一个深呼吸,静静的陶醉在一片芳香之中。这满眼的花红黄绿,满眼的风姿灼约,满眼的清风雅逸,影影倬倬的倩影,让我的眼帘有点应接不暇。
   牡丹园是由无数个小花园组合而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眼望不到边。花园里的花间小道、边缘,站满了赏花的人。看来,爱花之人是不分年龄和性别的。你看那一头头满头银发的老夫妻,相互搀扶着,微笑着,拿着手机自拍杆,把美好的记忆留在这一刻。还有那些恋人,幸福的笑脸和牡丹一样美,用手搭起的桃心,把甜蜜留在花间。还有那些少男少女,做着夸张的姿势,留下了和牡丹的相约……花园里的牡丹摇曳着,以它最美的姿态,吸引着游人的目光。游人们站在花园边,欣赏着天底下最美的景色,嘴里不停的发出惊叹之声,那笑声、赞美声,仿佛一股股巨大的洪流,喧泻在牡丹园的每个角落。我和阿姨、张慧、小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漫步花间小道,争先恐后欣赏着不同色彩的牡丹。此时此刻,我们也顾不上矜持,占据着最佳的拍摄地点,留下了一张张最美的画面,这画面里,有我,有她,有我们共同的足迹,也有我们最愉悦的心情,更留下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花园里有纯洁如雪的白牡丹,娇艳似火的红牡丹,温馨浪漫的粉牡丹,温文尔雅的黄牡丹,还有焦炭般的黑牡丹。不同颜色的牡丹,总是摇曳出不同的姿态,它们用各自的颜色,展示着不同的美。这美,这满园的花朵汇聚在一起,真是万紫千红。此时此刻,也改变了我对牡丹的偏见。
   曾经,我读到过一篇关于牡丹的传说,据传说,大唐盛世,武则天称帝年间,为了彰显权贵,威震天地,她下令寒冬季节,满园百花为其开放。众花仙畏惧权贵,在白雪皑皑中,一朵朵鲜花如期盛开。唯有牡丹,保持着一种傲骨,不畏权势,素面迎寒。这下惹怒了帝王,武则天下令将其贬至洛阳一个叫邙山丛草不生的荒野,不想牡丹却茂盛无比,帝王又下令烧掉,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又扎下了根。来年春暖花开,满山翠绿。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牡丹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谷雨前后,株株怒放,千姿百态。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空前。
   牡丹在洛阳繁植盛开了。因为这种牡丹在武则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称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从而,也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
   牡丹不但有观赏价值,而且还是名贵的中草药。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便可看到,牡丹性情温良,味淡苦,但有清热解毒、镇痛降压之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药剂中。
   同为牡丹,也被按等级划分。即:“只见花梗便能判断出其为优等牡丹。见叶而知者为中等牡丹,见花蕾者为下等牡丹。”但当我面对满园牡丹,我却分辨不出优劣,真是知识匮乏,愧对国花之宝。
   牡丹和牡丹的花头也是不同的,传统的牡丹花瓣层数较多,看起来茂密整齐,但花蕊比较稀疏,只有四五根,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婷婷玉立其中。而现代培植的牡丹,花瓣硕大而稀疏,给人以空灵之美,但花蕊却很茂密,一簇簇,在一片绿叶的陪衬下,更显花之摇曳。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为从来色最深。”这是唐代诗人张有新为牡丹赋诗一首,从中可看到诗人对牡丹的那份钟情。唐代诗人徐凝在《牡丹》一诗中这样写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里好物华。”可见牡丹在诗人心里的位置是那样尊贵。唐代诗人刘禹锡脍炙人口的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白的在《清平调》中这样写道:“云想衣裳花想云,春风拂槛露花浓”成为千古绝唱,流芳百世。诗人们用独特的目光欣赏牡丹,用唯美的语言赞美牡丹,抒发了诗人对牡丹的钟爱,也体现了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胸襟,一种勃发的激情在内心的绽放,还有对大自然的爱,这爱,浓缩了诗人们情系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一花一世界,在这花的海洋里,我们尽情的徜徉于花间,放纵着自己的情愫。不知不觉,一阵劲风掠过,那一株株牡丹像碧浪一样随风摇摆着,你看它们多像一位舞者,在厚实的大地上上,舞蹈出不同的姿态。风过后,一切归于平静,不多时,阴云密布下的天空,点点雨滴,飘落而下。人们在烟雨蒙蒙中依然游兴未减,只是在花的世界里,又多了一朵朵飘动的花朵,和牡丹媲美,和花儿争艳。其实,不同的天气,牡丹绽放的美是不同的。艳阳高照下的花瓣儿,层层叠叠,被阳光一照,灼灼生艳,彰显出牡丹的华美。风中的牡丹,虽然羸弱的抵挡不了风的摧残,但却飘摇出花的风骨。而细雨中的牡丹,有种花瓣黛雨的愁绪。你看那一株株牡丹,一朵朵花瓣,一根根花蕊,一片片绿叶,在凄雨中含泪面对爱它的游人,依然笑傲爱它的世界,尽显雨中牡丹的凄美,真是:“清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的轻愁挽歌。我们走在曲径小道,任由落水溅湿双脚,但我们依然在雨中,欣赏着牡丹的凄美灵动。
   “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牡丹的神韵在雨中尽情的挥洒,而眼前一朵朵牡丹,一片片色彩,一幅幅画面在雨中流动,形成了一个唯美而动感的画面,真是“国色天香”唯牡丹呀。
   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游人依然来来往往,并未因雨而停止赏花。而我们就要和牡丹惜别,竟然依依不舍,但分手在即,离别是必然,我们将带上牡丹缕缕的幽香、回忆和牡丹的相约,走向归途。
   回眸望去,雨中的牡丹,多情而唯美,艳丽而娇媚,依然用它的美,接受着情人般的目光。

共 29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对牡丹极尽溢美之词,与其它植物相比,点出了牡丹的雍容华贵、超凡脱俗又带有霸气张扬、娇艳迷人的特点,紧接着作者再提及蒋大为那首经典不衰的《牡丹之歌》,把读者带进了一段怀旧的时光,也让读者对牡丹产生了温情的爱意。接下来文章切入正题,以游历为序,作者一行人一同前往洛阳,一睹牡丹的芳容。牡丹园被一股巨大的香气包围着,让人心旷神怡,园里男女老少如织,其乐融融,温馨可人。文章多出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牡丹花的描写细腻生动形象,特别传神,给人视觉美感,作者再结合一段关于牡丹的传说以及牡丹相关的诗句,又增强了文章的艺术美感。一篇生动流畅的游记,美轮美奂引人入胜,一篇佳作,力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13 17:54:44
  读了老师的文才知道,原来牡丹不但有观赏价值,而且还是名贵的中草药。牡丹性情温良,味淡苦,但有清热解毒、镇痛降压之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药剂中。感谢老师的倾情分享,拜读!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13 17:56:45
  “国色天香”唯牡丹,感谢老师带来一曲对牡丹的经典赞歌。欣赏老师精彩美文,感谢老师对社团征文的大力支持,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预祝征文里取得好成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6-14 08:59:35
  拜读老师佳作,文字生动流畅,好文,品读学习:于时,经不起好友张慧的邀请下,竟然毫不犹豫,和她的母亲,好友小曹在一片杏花黛雨的季节,一同前往洛阳,一睹牡丹的芳容,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