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古屋·木头·房子(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见闻】古屋·木头·房子(征文.散文)


作者:麦玲 举人,3278.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4发表时间:2017-06-14 11:56:53


   昨天,二姐从家族微信群发了她家盖房子的视频。视频中,红砖砌成的四四方方墙体上面,横竖搭着钢管架,工人一块块往钢管架上放预制板。至始至终,我没有看见一根木头。问二姐,现在盖房子都不用木头和大梁了吗?二姐说,不用了,都用钢架代替,省力省时,但是造价也很高。
   心下黯然。住在没有木头的房子里,缺失了木头散发的隽永香味,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如今,温暖温馨的木头味道,被冰冷生涩的钢铁气味代替,起码从情感上,我不能认同和接受。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没有人会丢弃先进省力省时的劳动方法,而用老套的不出效率的劳动方式。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毕竟大多数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时尚;一些人比较恋旧,对于曾经用过的物件,曾经相处过的古人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记忆中的各种木头,具有不同的味道和用途。小时候,家里的案板是必须用枣木来做,韧性好颜色深沉;风箱也必须是梨木做的,省力风力大;水桶用柏木做,耐用不漏水。担子用桑木做,弹性好不易断。架子车得用槐木,结实不变形。大姑娘陪嫁的大红箱子是杏木的,味道好寓意幸福。棺板是用柳木做的,条件好的人家,是用楠木做棺材的,楠木有香气且万年不朽。这些木头变成的家具农具,浸染着主人的气息,经年散发着各自的香味,充盈着生机和灵性,得心应手,闪亮温暖。
   那时候,农家修建一座庄子,是大事情。先要看好几个宅基地,然后请了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定日子,动土。每一个程序,都做的恭恭敬敬,谨小甚微。房檩子事先要选择直溜的、粗细长短一样的树木,砍伐好,去皮,晾晒备用。土坯都是由精壮汉子,将敲细的黄土放在木制模具里,用石锤子一块块敲打成型,垒起晒干备用,不能遭雨淋。做门窗家具的木头都用墨斗蹦了线,用锯子锯好,木推推好,晾干待用。那时,一切物资都是农人自备,大概只有砖瓦玻璃锁子是从外面购买的。一切预备停当,通知了亲戚邻人,才开始动工。
   二爷爷是木匠,他翘着山羊胡,时常在院子里用墨斗蹦线,蹦线时,二爷爷拿着墨斗,我拽着墨线,二爷爷斜着脑袋,闭着一只眼睛,指示我将墨线左右轻轻移动,到了合适的位置,二爷爷说声,好了,然后右手拇指食指提起墨线,只听“嘣”地一声,一条直直的黑线就印在木头上,二爷爷满意地笑了,此时,我特别崇拜二爷爷,希望我有朝一日能有二爷爷的手艺和力道,也用墨斗潇洒地在木头上划出一条线。二爷爷用木推给木头刨皮,一片片雪白光滑卷曲的木屑从木推下面一串串滑出,好似水波纹一样起伏不断,我拿在手里,绵软清香,总是不舍得让二奶奶放在灶间烧火。
   我的故乡,在陇东的一个名叫刘李河的小山村,民风朴实。谁家有事情,只要求助的人拿着烟去乡亲家里转一圈,说,咱家什么日子动土修房子,请你来帮忙!邻人接过烟,有点燃的,也有夹到耳朵上的。他们一定会说,你喊一声就行了,还把你麻达地跑来叫我。等动土的那一天,早早地,邻人们拿着自家的工具就来了。主人家给预备好了早饭,吃过早饭,大家急慌慌地分工协作,说说笑笑,就干活了。
   主人家也会不余遗力,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烟酒糖茶招呼邻人。给帮忙人的碗里,总会额外多添几片肉,油也比平时自家吃饭时放的多,只有这样,主人才觉得尽了地主之谊,心里舒坦一些。因为,乡亲们都很忙,来的人都是家里壮劳力,义务劳动,不收取一分费用。
   盖房子是需要手艺和力气的。记得80年代初期,我家修建房子时,大舅舅基本上是最大最得力的劳力。现在回想起来,大舅舅当时还不到20岁。每天天还没有亮,我家的狗就亲热地叫起来,随后,听到大舅舅喊叫我的声音:干娃子,快起来。妈妈赶紧起来,开了门,问大舅舅,咋来这么早?大舅舅笑呵呵地说,我是你兄弟,要给别人做榜样,早早来,趁天凉能多干一些活,干完了,我姐夫也好去矿上上班挣钱去么。大舅舅干活,基本上是体力活。他会把土坯砖块瓦片准确无误地扔给砌墙撒瓦的人,站在屋顶的人,和站在地上的人,像耍魔术一样,协调快速,有一种劳作的艺术之美。往上送泥时,大舅舅会连着铁锨一起丢给接泥的人,干净利索,时常博得乡亲们阵阵喝彩。乡亲们一称赞,大舅舅干得更加起劲,他黑红的脸上挂着笑容,憨憨的样子,如今想起来让人心疼怀念。
   故乡的房子,讲究一明一暗。就是对面挖几口窑洞。中间一口大窑洞作为厨房用,旁边偏窑住人,还有给牲口住的窑洞等。还有一口放农具杂物的窑洞。狗的小窝一般也是在大门口挖一个小洞,里面垫一些麦草即可。冬季,会在狗窝门口堵上包谷杆子给狗狗保暖。鸡窝是在牲口圈旁边挖一个洞,外面做了墙,门等。窑洞对面便是几间半青砖半土坯的房子。上房有三间,迎门的墙上挂着中堂字画,中堂下面摆着八仙桌,两面各摆一把椅子,前面放一条长凳子。右手摆放一些家具,左手便是宽大的火炕。爷爷奶奶住惯了窑洞,不大住房子,一般都是来了客人,才住。大房子旁边有一间小房子,也攀了一个小火炕,没有住过人,里面堆放着器具,用席子围起来的大粮仓及一些装包谷杂粮袋等,就放在这一间小房子里。
   盖房子时,妈妈就30岁左右的样子。那时候,我们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刚分开,妈妈特别期望有自己一座独立的家园。于是爸爸就从外面拉回了钢筋水泥等,给妈妈盖起了村子里第一个窗子上带玻璃钢筋,门是最时尚的暗锁,房檐台用砖块铺就的房屋。爸爸甚至将房子地面也打了水泥,爷爷嫌水淋在水泥上不渗,便敲掉了水泥地,这让我遗憾怀念了好久。在孩子眼里,水泥地面是多么地光滑干净漂亮呢。
   当时盖房子时正是暑假,爸爸和三爸骑着自行车去镇上采购材料,连日的劳顿,爸爸疲乏至极,骑着自行车睡着了,自行车就倒在洋沟壕里去了。三爸回来讲给大家听,乡亲们唏嘘笑闹着,继续勤劳辛苦地修建着房屋。
   盖房子,上大梁是关键。大梁的木头一定要够大够粗够长够直够分量,才能担得起重任,所谓中流砥柱,栋梁之才,就说的是房屋的支柱大梁。上大梁时,先要上香拜神,给大梁挂红,响一挂响亮的鞭炮,有身孕及月经期的妇女们不能靠近大梁。乡亲们的脸色都很严肃,谨小慎微,唯恐哪里出了问题,待大梁准确无误地端坐在屋顶,大匠、乡亲、主人等才长舒一口气。在人字形粗大威严的大梁两边,排列有序的房檩子,从屋顶大梁两边斜下向外延伸,露出屋檐,就那样静静站立着,在雨水的滋润下,滴答滴答流失着光阴,散发着木头特有的味道。屋檐下,时常有燕子筑了窝。冬去春回的燕子,和纯朴坚韧的乡亲们一样,终日忙忙碌碌飞翔,觅食喂养子女,岁岁年年。
   木头房子冬暖夏凉,常年氤氲着木头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如今,住在钢筋混泥土的房子里,冬季冰冷,夏季闷热,加之浓重油漆、钢筋的味道,让人头昏脑涨,不由使人时常想起故乡的木头房子,那些建筑房子的憨厚的乡亲和我青年早逝的大舅舅和去世的二爷爷。
   如今,故乡大多数房子都不住人了,大门上了锁,狗吠鸡鸣声不再。不闻呼儿唤女声。院子里长满了蒿草野花,曾经沸腾的村庄冷清至极。我家的房子,自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之后,便那样孤零零地站立着。并逐渐显露出破败的现象,往日的威严温暖,随着主人的离去和时光的侵蚀,已经坍塌落寞,让人不忍目睹。
   妈妈在屋子四周种植的数百棵树木,经过三十多年,已经郁郁葱葱,忠实地守卫着破败的家园。这些树木上,有些栓过我家老黄牛和小毛驴,它们甩着尾巴站在树荫下纳凉蹭痒;有些栓过我家黑嘴和四眼,它们看见我们走过,欢叫着,歪着身子想扑向我们;每一棵树上,都留有我家大花猫的影子,它在树上穿梭,追逐着蝴蝶鸟雀;那些被我们爬上去摘取果木的树,也许还留有我们欢乐的笑声;大槐树老榆树上的鸟窝,是否还是旧时相识?爷爷奶奶慈祥的面容,期望的身影,每一棵树木,都历历在目......如今,他们年复一年,在等待守望什么?
   站在古屋的残垣断壁上,闭上眼睛,曾经的一切是那样鲜活温暖,却又遥不可及。唯有静静伫立的房子树木,无言诉说着她经历过的难忘岁月。
   再好的建筑,再美的物件,失去了人气,终将走向败落。
   故乡、老屋、木头、亲人,渐行渐远渐无声,徒留记忆在心田。

共 32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以二姐在家族微信群发了一张她家盖房子的视频起笔,作者才发现如今修房造屋都看不到一根木头了,全部是钢架水泥,一种黯然的情绪瞬间盈满作者的心间。因为在作者的潜意识里,修房造屋应该用木头和大梁啊!作者的思绪被撩起,回味起了自己儿时在农村对各种木头味道和用途的记忆,文章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接下来,文章重点对盖土木房子的建造程序和工艺进行了讲述,作者温馨地回忆了木匠的二爷爷精湛的手艺和热心的大舅舅,这些亲人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朴实而生动。如今岁月沧桑,作者远离了故乡,远离了老宅和那些木头的味道,而当年的亲人也已经去世,老屋在岁月的沧桑里一片破败苍凉,让人如此触景伤怀。文章写得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简洁流畅质朴而生动,真切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老时光的怀念和故土、亲人的眷恋。不错的文,佳作力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14 12:13:33
  “再好的建筑,再美的物件,失去了人气,终将走向败落。故乡、老屋、木头、亲人,渐行渐远渐无声,徒留记忆在心田。”一篇真情的文字,特别让人感触,拜读!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麦玲        2017-06-14 18:19:50
  谢谢叶华君精美评语!辛苦了!想您致敬问好!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14 12:14:42
  感谢麦玲老师参加晓荷征文,问好老师,感谢老师对社团的支持与厚爱,祝创作愉快。期待老师在这次征文中取得好成绩,祝夏安吉祥,期待老师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