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蜀道明珠,剑门关(散文)
李白一首《蜀道难》,让世人知道了蜀道,但蜀道在哪里,怎么个难法,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蜀道,始于西周,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沿途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道路崎岖。“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剑阁县。
剑阁,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古称剑门。巍巍剑门,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年少时,曾与几个同学到过剑门关,走马观花,肤浅交集。那时的剑门关,尚未开发,不具名气,门前冷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猎猎沙场金戈铁马的历史一去不返,如今,已成为广元市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是自然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常年庭前车如流水马如龙。
心动,不如行动,说走就走,于是,我来到了剑门关。此时,落日余晖,残阳待归,剑门小镇,人流如织。
插满旌旗的剑门天桥,连接着剑门景区与古老的小镇。仿佛所有古老的小镇,都有一块古意悠然的雄伟牌匾,剑门关也不例外。穿过剑门牌匾,有一座巨大的石磨,不知磨上木质辗子是否依然可以转动。镇上随处可见的三国或诸葛字样的招牌在风中飘荡,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于此,为何?为了古老三国的雄关,还是要见证什么叫蜀道之难?为了那高山绿水的清新,还是千山壁刃碰击了脆肉的灵魂……
推开身后的三千红尘,漫步青石板铺展的街道,随意逛荡,心无尘念。灯火渐次点亮,巍巍有名的小镇,因了无数盏灯火的沐浴而平添几许温柔。
剑门镇,同所有古老的小镇一样,有着古色古香的房屋:雕花木楼,飞檐翘角,轩窗游廓,水谢花灯。沿街琳琅满目的店铺,地方各色小吃。剑门豆腐是这里的一绝,对于吃货来说,绝对值得好好体验一回。这里的豆腐颜白如雪,细嫩如玉,味美质鲜,又韧性十足,无论切块、拉条、开片、切丝,都得心应手,随意成形。可以说,豆腐在这里,即可以成菜,也可以成席,因之名声大震。
一夜无梦,晨光中醒来,取票验票(票是网上提前定的)。旅游导航图显示,游览剑门关有三条主线路,而我们,选择了最难的线路:全程徒步,沿山底,到山顶,跨栈道,返谷底。按图索骥,追随部分人流,走向古老的三国。
山沟里的风异常清冽,幽幽凉意直透肺腑。古人道:天下山水在蜀。而蜀之山水又以“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险,剑门天下雄”著称。
三国蜀相诸葛亮为北伐中原,经剑门而六出祁山。见此处壁高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故在此依崖垒石砌门,建关设尉,从此有了“剑门关”之称。
剑门关楼,巍然屹立在两道如剑直立的峡口之间,楼里陈列着历代名人的绝笔牌匾。登楼望远,剑门七十二峰尽收眼底,秦岭高山隐约可见。屋顶青灰色琉璃瓦,脊上饰有吉祥鸟兽,四檐外伸,翘角当空,铜铃随风摆动,阵阵有声。关楼东侧高处,筑有高高的烽火台,烽火台与关楼又以城墙相连。凌风中,关楼战旗猎猎,城下剑溪水长流,似有千军万马绝尘而来。
剑门风光,鬼斧神工,天然浑成,壮丽旖旎,走过的人无不叫绝。沿途山势峥嵘,积石阴云,莽崖峭壁,刀劈斧砍。七十二峰巍峨磅礴,高耸入云,绵延数百里,横亘川北,成为入川咽喉。沿途山泉淙淙,苍松古柏,翠华如盖,郁郁葱葱,脚下的山路蜿蜒逶迤,曲径通幽,犹若仙境。
关楼南侧,一尊红色花岗岩雕塑,是诸葛亮挥师出剑门的造像。一代天师,羽扇纶巾,长袍开敞,目光深邃,面色凝重,遥望北方,迎风而立。孔明坚韧不拔、指挥若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风度,栩栩如生。
关楼往西的峭壁上,矗立着一块天然巨型人头,当地人称为姜维(蜀汉大将军)神像。蜀汉后期,姜维以三万之众,凭借剑门关的天险,抵御钟会的十万大军,且多次取胜。侧面看石像就像一尊天然的武士,其容深沉,神悲怆,高鼻浓眉,铠甲加身,勇武镇静,惟妙惟肖。石像无人工雕饰,神工天成,可谓一奇。
一路前行,险象环生,峰如剑插,壁如刀削,森若城郭,峭壁横亘,两崖对峙,一线中通,是谓一线天。
剑门绝壁,千仞壁立,峰峦叠嶂,绵延长达数百公里,宛如天然屏障。绝壁中部,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边,像一根刚出林的竹笋,又形如男性生殖器。当地人根据其自然长成的形状称其为竹笋峰,又名石笋峰。竹笋峰高达数十丈,通体不长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顶上,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因此竹笋峰又像一名怒发冲冠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剑门雄关。竹笋峰紧贴着千韧绝壁,沐雨栉风,两者相依相偎万千年,可仍是若即若离。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鸟道,或许,就得名于此。当我仰望鸟道时,看着那近乎直角的光秃秃悬崖绝壁,几乎寸草不生,我不相信,自己有勇气通过鸟道。但是,既然是来挑战蜀道的,不亲自走一回,又不是我性格,来亦来,不悔来。
剑门关鸟道是在悬崖绝壁上人工开凿的一条观景道,是攀岩爱好者的天堂。鸟道傍绝壁依势而建,蜿蜒向上,全程总长度2000多米,最大坡度近90度,海拔落差近400余米,而路宽仅容一人通过,规定游人只能上行而不能下走(太险了)。鸟道是剑门蜀道上最险、最难、最陡、最窄、最悬、最惊的路段,最能诠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
天路一线开,绝壁有飞人。随着人流,一步一步向上向前,双手紧紧抓着石壁上的铁链子,我不敢往回看,也不敢往下看,每走一步,手心都握着汗,心提到嗓子眼。那么爱拍照的我,不敢造次,不敢大意,步步惊心,及至到了绝壁顶,稍显宽敞,才发觉,原来,自己蛮勇敢的。真是不到剑门关不知蜀道难,不走鸟道不知剑门险。站在悬崖边,一览众山小,蓝天白云下山峦叠嶂,森木繁茂,梯田层叠,心境豁然。
鸟道的崖壁上,凸起的密密麻麻卵石,跟江湖河海里的卵石绝无二样,质感的石壁砾岩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漠漠沧海。由于地壳运动,形成如今刀削般的丹霞绝壁奇观。当,指尖的温度,触摸上这些冰冷的崖壁,沧海桑田的变幻,千万年、亿万年,也仿佛只是一瞬间。
悬挑长度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悬空玻璃观景栈道,就在剑门关的最高峰。你能想象站在万丈悬崖边一块玻璃上,凭栏远望的惊险刺激吗?小心奕奕地踩在玻璃上,亦步亦趋,心有余悸,心有好奇,惊险复惊险,刺激又刺激。栈道之上,凌空俯瞰,云自脚下起,雾从身边来,360度完美置身梦幻仙境。
玻璃观景台上行数十米,就是梁山寺。相传梁武帝追随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出家,法师指山为寺,让武帝居梁山之巅而坐。武帝得法后回朝,以后这个寺庙就用梁武帝的姓叫做梁山寺。寺院金壁辉煌、佛灯长明、香火不断,寺内有与古寺同龄的千年紫薇树,旁边一泓清泉内栖居着神奇的乌龙石。应证了宝殿上的楹联“门外飘香,满树荆花挥佛面;堂中说法,一池清水映禅心。”梁山寺,是观云赏雾的最佳位置,放眼环眺:云蒸雾霭,松涛澎湃;翠屏峰幽深奇秀,苍翠欲滴;舍身崖悬崖陡峭,笔直挺拨;经皇洞峡谷深邃,神怪迷离。
回返路上,放弃坐滑道而走天梯峡栈道。“天梯石栈相钩连”,几乎横贯剑门关景区中部的天梯峡,是一条高深且狭窄的峡谷。栈道在峡谷两侧的崖壁上修建,依山傍势,凌空架木。数千米长的栈道,绵延婉转,弯来折去,于险峻陡峭的悬崖绝壁上刻出一道妩媚的曲线,就象一条巨龙盘在峭壁悬崖之间。崖壁中腰,有铁索桥连通两岸栈道。崖壁两边,山花烂漫,鸟鸣不绝,翠叶绿枝,景色秀美,空灵无尘。阳光衬着那些绿得出水的花草林木,光影明灭,有如梦幻。山光水色在这里汇聚,时间在这里轻盈,两岸的人喊起了号子,空谷回响,声惊绝壁,仿佛所有的尘埃秽气都可以在这里一吐为快,仿佛所有的烦恼忧患都可以在这里一洗为净。
全程木质栈道,斑驳着岁月的痕迹,走在上面,没有了鸟道的惊魂未定,也没有了玻璃道的飘浮梦境。只觉这一程,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又轻松又浪漫。每一步都走在万丈悬崖、悬崖万丈的绝壁上,每一步都走在云上,落在人间。所有惊艳的摆拍都可以在这里实现,所有的惴动惊悸在这里平息,思维舒展,神清气爽。
蜀道,那么遥远,又那么真实。剑门,是蜀道文化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飘着三国的风,饮着张飞的酒,留着孔明的魂,刻着姜维的像。古关楼、武侯桥、插旗石、点将台、营盘嘴、仙女廓、张飞柏、关刀树、孔明杖、姜维祠、张王庙、印台山、烽火台、喂马槽、战车、石马……是英雄,在这里凿了山设了关。是历史,见证了烽火狼烟。是时代,蕴酿了这壶古老的美酒。是大自然,恩宠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造化了那么多形神兼备的奇石。
剑门,曾是一方风云迭起的热土,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诸葛亮妙算于斯,姜维魂归于斯,钟会被拒于斯,邓艾梦断于斯,各路英豪出没于斯……英雄们的丰功伟绩飘荡萦绕于这古阁栈道,他们的铮铮铁骨凝成这巍巍剑门,如铜墙铁壁,似钢刃之剑。这里有五丁打开蜀门的印痕,孔明建关设尉的遗址,也有因贪金牛而失蜀土的耻辱,保汉室而成石胄的荣耀。这里有李白的蜀道难,陆游的消魂诗,也有刘皇叔的开国志,唐明皇的逃亡泪。
剑门,那年那天,走过此山,因为年少轻狂,因为青春勇敢。匆匆那年,冉冉今岁,时光雕刻了岁月,也雕刻了你我。巍巍青山依旧,悠悠苍天不老。转山转水转天地,念诗念佛念情深。剑门,途径你的雄浑壮美,见证你的古老神话,留下我的轻盈身影。
很喜欢最后那一句话:剑门,途径你的雄浑壮美,见证你的古老神话,留下素心的轻盈身影。
前段时间,经常在空间或微信朋友圈看到素心的旅行倩影,可谓是景美人更美,文美心更纯。
欣赏素心的佳作,愿时光不老,友谊长青。
凌云来过,再次问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