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在路上】今诗为何难出名(随笔)
我写了多年的诗,少说也有四、五百首(或篇),且长短不一。近期所作每首在六段(每段为四句)以上,也可说是六首小诗以上,长者则达十八首之多。其中每首有一百多字的,但也有千字以上者。纵观文学网站或报刊杂志中诸多作者写的现代诗,大多数出现以下怪状:1、句长;2、字多;3、暗藏;4、晦涩;5、生僻;6、无韵。无论是我写的,抑或别人写的,能让读者牢记于心的诗句基本没有,更别说要与那些名家大腕去媲美哩。
咱们先来看看李白、杜甫、杨万里等人的诗作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他只是在第二、四句的末位字押了韵,但未用一个难认的生僻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熟记。
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他也是在第二、四句末字押韵了,三、四句里还实施了对仗(对偶)。同样没有一个难认字,很受读者欢迎,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心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情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在一、二、四句的末字进行了押韵处理,亦没一个生僻字,谁都认识。此诗生活气息浓厚,采用常见字,意思明朗,意境深远,使人耳熟能详,倒背如流。
再来联系现在的作者所写诗歌加以比较呢。这里我就不好拿出具体的诗歌来点名道姓了,也不便在此举例说明吧。大家可以从他(她)们所写诗中去对照和体会,从中不难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现从事古诗创作的,其所写可以读懂,因要注重押韵,但重复之字太多了;而写现代诗的却很难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居然比以上那些名家大腕写的还难看懂啊。现代诗多数不押韵,但句子长字数多,分段无规律,多数作者喜欢以意象物代替原本物,还爱用生僻字,这就更为加深了读者想要领会诗意的难度呗。
尽管有上述诸多弊端,但还是出现许多爱好现代诗的编辑们,还经常为他们说好话,尤甚者尚给其推荐为精品,甚至是绝品,且时常赞声不绝呢。
总之,如今的作者,不管是写诗词古韵的,抑或是写现代诗类者,皆不可能写出像李白、杜甫、杨万里等等大文豪的力作来,所以,他们最终在全国或民众心中就出不了大的名气哩。
现在的诗人要想有成就,就得抛弃五、七言格律诗的平仄、对仗、押韵等等的严重束缚,自辟溪径,独创新派,否则,就难以成名。李、杜、杨等,其实他们也很少写律诗的,也不会去写啥现代诗,否则的话,他们也许写不出那些超凡脱俗的旷世力作啊!
远古的唐、宋名家大腕们,他们所写的作品,至今能让人看懂。为什么现在的作者,其所写现代诗却不能使读者看懂呢?这似乎令人有点费夷所思,也是我感觉纳闷的主要原因呀。
诗歌作为文学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人们陶冶情操,愉悦脾胃的精神食粮,好的诗歌让人阅后对身心健康很有帮助作用。
如今的诗作要想有出路,就得撇开上述所说的这六个方面的缺陷,否则,就不可能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没了读者,就等于少了市场,最终难有发展的空间,也就红火不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