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先生
高先生年龄比我略小,认识他时正身着武警制服被借到省公安厅开车,几年后便转业到了厅里。印象中高先生是那种乐天派的陕北人,但我称他为先生,并非他学历有多高,但胆识智慧是别人不具备的。他借调中役期满,等待转业中的几年几乎在干着临时工,依然任劳任怨在原岗位呆着。一般人是熬不住的,要顾生活,还要有个着落。高的媳妇也是陕北女汉子,特别能吃苦,工作之外,开了家洗车铺子以补家用。高先生就这么坚持着,直到正式转业,房子也由简易过度房住到了厅里的高层新楼,人生才算平坦了。
坚韧体现在高先生的身上,在早先的借调中,也许人微不言,只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安全驾驶不误事,杂活累活抢着干。且这样的坚韧便熬了几个年头,这样在大机关里干临时工作也便过了几个春秋,不计报酬,不计付出,强忍内心的煎熬和些许没指望的失落感,没让高先生在长安城里另谋他就,只是一味坚持着期待着。
我有时候想,小人物要想改变命运,首先得自己要认准方向,有恒心有耐性,还要吃得亏受得了累,更要受得了气,我敬佩高先生的耐性和持恒,这种顽强精神要么是先天所具,要么是后天环境所造。我以为高先生的骨子里是有顽强不屈基因的,加之那时已在西安成家育女了,因此转业到西安便是理想的目标。他硬是靠长时期的默默奉献,不计较经济得失,勤恳工作影响了省厅机关的各级人物的印象的。一个驾驶兵能够置业落户到大机关,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的。还是他的踏实肯干给他加了分,还是他的不计得失给他添了彩。
高先生名兆斌,这些年稳定之后,竟也舞文弄墨,练起了书法,让自己沉得住气,少些浮躁,是在修身养性呢。我一直不认为他是粗人,觉着他很有文化,有人以为有高学历便似有文化,其实那仅是有某方面的知识而已。真正的文化是对社会、人性和习俗规范的了解,以及自我认知和约束的能力。他置业时不急功近利,找寻自己喜欢的行业,不是急着找挣大钱的大企业和有实权的肥差部门,工作中他也对人以仁相待,同时会因人的权势高低和利用价值大小而冷热转换。
处处彰显出一种大气、良善和厚道本份,他更不会搅入机关里的人事山头纠纷中,而是谨慎的干好份内之事,人在做,天在看,天公不欺老实人,良善之人有后福。高先生便是早有这种大智慧之人,不显山不露水,不损人不害己,稳步走到了今天。特别是正式置业省厅后,仍然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状态与姿态。不是目标达到则放松了自我约束,甚或调整了心态争权夺利等。高先生依然如故,仍在前卫且体协忙着警察体育的事务,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女儿明年从人民公安大学毕业也就回来了,入职公安队伍。高先生的人生许多选择是智慧的,处事也是低调的,如今的姿态却是儒雅的,怎不称为先生呢?
我与高先生相识很多年了,也向先生学习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忽然记起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着。”兆斌吾兄,高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