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跟家长唠家常也是老师必修课(征文.散文 外一篇)
◎跟家长唠家常也是教师必修课
一位老师要成长为出色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很多功课。其中,常和家长们唠唠家常,密切跟家长们的联系,合力去培养学生,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与家长们交朋友,做家长们的知心人,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圈子的大小,决定着视野的宽窄;视野的宽窄,决定着应变的快慢;应变的快慢,决定着效率的高低。所以,老师们应该想尽办法拓展自己的圈子,包括把自己融入家长们的圈子之中。多跟家长们交往,多跟他们唠家常,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为我所用;同时还可以把自己的教育经分享给家长们,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跟家长们唠家常,做学生成长的深度知情者。一位老师面对的学生,往往都是相对长大了的学生。所以,学生成长轨迹中相当多的一部分,老师是不知道的。而培养学生,就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多跟家长们唠家常,就可以弥补相关缺失,更深度的了解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
有一位成绩原本优秀的学生,一度染上了网瘾,学业严重下降,体质严重下降,性格也明显地出现了偏执倾向。这位学生的班主任李老师,善于跟家长联络,刚开学就知晓了以上情况,紧接着就找这位学生谈话,找班干部对点帮扶,吩咐班里上网少的同学带动他去改变,让他为班里做一些好人好事……通过这套“组合拳”,让这位学生慢慢地告别了网瘾,主动地回到了“正常轨道”。节假日里,他也不再去网吧,而是抽时间做家务,习功课,转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学生。
通过跟家长们唠家常,做学生发展的高级谋划者。学生的成长,是家庭发展的重心,也是学校发展的重心。如何让学生成长得更顺当,更优秀,家长们和老师们都有大量的“功”要练。积极地为学生的前程做好谋划,即是家长们的责任,也是老师们的责任。家长们与老师们两股力量合拢,就能够更好地谋划好学生的前程。
有一位学生系色盲,老师建议读文科,因为理科有不少专业明确地限制色盲学生报考,读理科不大利于这位学生的发展。有一位学生上几代人均从医,老师建议他最好也能够从医,因为他的环境对他成为一位出色的医生是极其有利的。有一位学生善于写文章,常有作品见诸报端,老师建议他走与教育、传媒等有关的发展方向。
通过跟家长们唠家常,做家庭教育的正向引导者。在教育学生方面,老师们是“正规军”,家长们则有不少是半通不通,甚或是门外汉。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想办法把相关的“育人经”分享给家长们,引导家长们在合乎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训导孩子,帮助孩子早日成才。
家庭教育或失之于严,或失之于宽。失之于严者,“盯人战术”寸步不离,“武力打压”拳不离手,“保证书战术”硬让孩子挤出长篇大论来……孩子不堪其重。失之于宽者,信马由缰,听之任之,长年到头大撒把,孩子缺少规范。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成才。
在跟家长们的沟通中,老师们可以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短板,针对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做好细致、真心的指导,做家庭教育的正向领航者。
在私塾教育大有市场的年代,为便于教育孩子,雇主们往往让私塾先生住进自己家中;私塾先生与雇主之间能够说见就见,能够随时随地交流,遇上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时至今日,老师们与家长们的距离似乎远了不少,面对面地唠一唠实在难得一见。种种原因,家访也悄然隐去,老师们与家长们往往各忙各的,实在难以产生出生活的交集。越是这样,老师们越应抽空与家长们联络,哪怕是发一条短信,打一个电话,路遇时停下个三五分钟“倾诉一场”……
老师们与家长们携起手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就可以取得“1+1>2”的效果。但愿我们的老师们与家长们,都能够主动地加强交流,与对方的资源充分融合,为着培养更优秀的社会人才,做出更为突出的成绩。
◎同学们,请注意你们的手机
时下,手机越来越普及了。特别是智能机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但是,手机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了,值得我们好好注意。所以,各位同学,我们真的需要慎待手机,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放下手机,远离手机可能带来的风险。各位,且看——
手机造成一场车祸。有一位江苏客车司机开车时玩手机撞死骑车老人的新闻引发广泛热议。当时这辆客车的时速是70公里,而司机在不到7分钟的时间里,共低头看手机39次。结果,客车撞上了一辆自行车,致骑车老人死亡。
手机干扰职场效率。有调查显示,约四成的职场人士工作间隙不是用来休息,而是用来玩手机。另有一项调查显示,除去打电话等基本功能的应用外,36%的受访者一天会花1至3小时在手机上;11%的受访者花3至5小时在手机上。他们用手机上微博、微信、聊QQ、打游戏、看新闻、读电子书等。有些职场人士已经相当困乏了,却没有想到去及时补一补睡眠,而是手持手机玩个不停。
手机招来雷劈。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一名妇女在农田中插秧时,遭雷劈中,不幸死亡。死者38岁,家中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这名妇女在插秧时听到手机发出的有短信的提示音,就拿出手机查看。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道火光从空中直奔下来,正击中她的身体,她当即倒在水田中。身上的衣服有多处被击穿,左手掌、胸部、脚部严重烧伤,手中的手机表层也被烧焦。上午11时,她被前来抢救的医生宣告死亡。而在她身边不到5米外的另一个人却“一点没事”。
手机致使视力下降。不少眼科医生已经高度关注到手机对视力的影响,他们把手机屏幕看成是视力杀手。光线不足的地下室、晃动的车上、躺着休息的床上,都容易让手机造成对视力的伤害。特别是一些手机用了劣质的手机贴膜,影响了手机屏幕的清晰度,使用手机的人会与手机屏幕贴得很近,这更加有损视力。武汉某小学一年级的一位7岁的男孩,每天玩手机大约6个小时,双裸眼视力降至0.2。有一位2岁半的小男孩,玩iPad一年,致近视500度。
手机是把双刃剑。手机确实有很多有用的东西,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不少问题。因为时下的手机功能有很多,每一项功能都有着不一般的作用。但是,手机的消极方面,我们可能还注意不够,我们应当谨防成为手机的受害者。
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5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2.56亿人。手机差不多已经成了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就像我们吃饭用的碗筷、喝水用的杯子,已经让我们没法离得开了。种种迹象显示,我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之时,也要小心中上手机的邪。同学们,不要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不要让手机搞得你满身憔悴。在适当的时候,请你放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