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野猪(散文)
前几天,到乡下老何家玩。一见面老何就说,老伙计,今年差点见不到你了。原来是半年前,老何在对面山上做事,在山道上的转弯处,与一只几百斤的野猪相遇,相距不到两米,可能是本能反应,拿起手中的铁锤就打,可那野猪几下就把他掀翻在地,幸亏同伴帮忙把野猪吓跑了,才保住了一条老命。
去年夏天,几位好友相约到清江边的山里看猴子,可给人留下记忆的不是猴子,而是偶遇的野猪。到了猴山上,一阵风吹来,树叶纷飞,露出叶片背面片片银白,戳碎了散落在地面上的缕缕阳光。不远处一棵大树上,几只猴子在树梢觅食嬉戏休憩。猴妈妈抱着小猴,温柔地梳理着小家伙的毛发。小家伙则躺在妈妈怀里吃奶,不时地给妈妈搔痒。猴子玩得特别开心,跳跃飞荡,追逐打闹。当我们跌跌撞撞地走到沟底,看到旁边土坡上有新翻的泥土痕迹,石头被掀翻,小树被拔得东倒西歪。定睛仔细一看,在三百多米外的山坡上,一群野猪嚎叫着从密林深处冲出来,沿着山坡向西狂奔。它们龇牙咧嘴,瞪着眼睛,锋利的獠牙上挂满草类植物。这群野猪有二十多头,它们一字排开,朝前冲去。颜色多为黑色,也有麻灰色、棕色和白色的,发出“哼哧、哼哧”的声音。我们静静地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野猪所经之处,小树歪倒,草类尽折,石头翻滚。等野猪走远了,山谷才恢复了宁静。只是我们受惊吓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野猪一般是成群活动,少则几头,多则几十头。它们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些笨拙的“蠢货”,而是智勇双全,嗅觉灵敏,机灵凶猛,可以连续奔跑二十多公里。野猪的鼻子又长又硬,是觅食的工具。在觅食时,边嗅边拱,长鼻子就像一架铁犁,可以挖掘出几十厘米深的沟,制造泥塘,掀翻大石头,将小树连根拱起,锋利的獠牙也是战斗的武器。
野猪肉是家乡的美味。冬天植物大多冬眠了,是农家人休闲时节,可年轻人总是闲不住,几个一伙拿着猎枪,带着猎狗上山找点真正的野味来改善生活。那大雪天,野猪会出来寻找食物,并在雪地上留下那要命的脚印。有一次邻居郭叔上山打猎遇到一头大野猪,一枪没打死,那野猪像发疯的朝郭叔冲过来,郭叔一躲,那野猪摔到岩下。野猪肉大家是品尝了,只是那郭叔吓得半个月没说话。
据老乡说,野猪的凶猛,连老虎、黑熊、狼也得让三分。成群的野猪不可怕,哪怕把你围在中间也没事的。单个的野猪却异常凶狠,一旦遇见,就面向野猪慢慢倒退,直到退出它的视野。如果野猪追来了,往山下跑,因为野猪跑下坡路太快时会伤了蹄子;有大树可以爬上去避一避,但小于碗口粗的树就麻烦,野猪会用那锋利的牙齿将其咬断;有时偶遇,就站在原地不动,野猪冲过来就迅速闪开,野猪一般只向前冲,从来不回头。其实野猪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大多数是在围猎时没打死,被激怒了才发生意外。
邻居小张告诉我,前年冬天,有一只野公猪饿了,跑到了他猪圈里吃食,小张就将它圈养起来,又顺便喂了一头母猪,开始野的和家的并不和谐,经过大半年相处,才有了感情,生出来的杂交猪,肉质好,味道鲜美,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小张说,也许是祖上积了德,这种巧合才让了我发了财。
野猪本是自然物种,前些年自然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它快灭了种,人类就像熊猫样把它列为保护动物;如今当地生态条件改善,野猪家族又兴旺起来,可又没有相克的动物,山里人经常在大路上就可遇上,讨厌的是它们经常出来损坏农作物,又成了一害。如何利用自然生态平衡造福人类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