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茶马古道寻古探幽(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茶马古道寻古探幽(散文)


作者:方仲贤 秀才,1014.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08发表时间:2017-06-20 09:45:39

去年9月26日清晨,天气阴沉,黑朦朦的天空夹着片片乌云游荡在荥城上空,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县城出发,高举“茶马古道,寻古探幽”的大旗,沿着1300多年前的茶马古道行进着。
   岀县城不到一小时,来到了安靖乡境内的箐口站,路旁赫然矗立着一块巨石,旁边十米开外有一座颜色混杂的石塔与石佛寺遥遥相望。这箐囗站乃是南路茶古道在荥经县内三大驿站之一,自唐太宗之女文成公主与西藏松赞干布结成联姻以来,中原茶叶源源不断地由马帮背夫运往西藏,从此,藏民们喜欢上了荥经名山雅安等地生产的“南路边茶”,也就是后来的“康砖茶”,“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时无茶”,从此成了藏民们的口头禅。
   昔日茶马互市的商旅,必经此处,汉人用茶叶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良马匹,从此汉藏之间茶马贸易活动随即展开,至宋时,甘陜尽失的朝廷开始在西南边陲开设贸易区,之后的明清各朝皆沿着茶马互市的前例,源源不断地把中原的茶叶丝绸,沿着这条维系着中原和边地贸易的大动脉向少数民族交换马匹。
   昔日茶马互市的商旅,经黄泥堡翻越大相岭至汉源出川入藏,闻名遐迩的南方丝绸之路,现在看来毫不起眼的驿站遗迹上,姑娘们用拐扙像翻书一样指着那一块块饱经风霜的残缺不全的青石板、拐子窝,翻阅着在这儿发生的故事。史载,清朝康乾年间,康熙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护送达赖喇麻进藏,途经箐口站,在此地驿馆中休息,当地官吏用九盘山土产的“观音茶”供亲王止渴解乏,亲王饮到这清香四溢、回味甘甜的“观音茶”连声叫好,遂将这“观音茶”更名为“观音仙茶”,列为贡品,上呈天子,从此,荥经的“观音仙茶”声名远扬。
   踩着泥泞啃着饅头,大家來到一间小屋前,见石板上刻着“王母殿”字样。相传王母娘娘曾在此地降下凡尘,救助苦难苍生。传说一家三个不满5岁的孩子在路边玩耍,突然山崩地劽,坍方下來,眼见三个孩子即被深埋,只见一老妪随手一揽,将三个嚎啕大哭的娃儿扇上了一大石上坐立,一股清烟一冒,那老妪悄然而走。当地百姓传说是王母娘娘现身,为感王母娘娘恩德,为保佑古道畅通,当地百姓集资俢了这“王母殿”,从此香火不断,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络络不绝。
   在大通桥处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当年大通桥即将竣工之时,有个俢桥石匠趟在石头上睡着,梦见一老妪指着他说道:“汝石屈也。”那石匠立即甩掉盖在脸上的草帽顿然坐起,万分惊恐,见到那修桥用的长条石果真变弯曲了,他吓得直打颠,害怕因此受罚丟掉性命,连忙跪在石条上磕着响头,连声哭叫:“神仙救我!神仙救我!”那老妪显灵道:“助汝复直。”转瞬间,那堆在路旁的一条条石条重新变得笔直,大通桥逐建成,百姓烧香叩拜神仙保佑,从此石桥无论洪水怎样冲撞,仍完好无损。
   古桥历经风雨,坚固结实,滿载着一批批背夫骡马和行人,不知历经了多少个春秋,直到1977年7月它不幸夭折,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
   站在今天新建的石拱桥上寻视四周,当年伴着马铃声、吆喝声、拐子声的马帮背夫,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背夫们深陷的拐子窝,犹如他们一双双含泪的眸子,腰间别着的一块块玉米馍馍,竟然传承了千年茶马文化……
   离开黄泥堡需然有些疲劳,但大伙们仍然背着几十斤行李,拄着竹杆,像部队拉练一样向隐没在丛林纵深的大小关前进!
   大相岭共有三个军事要隘,分为小关、大关(即邛崃关)和草鞋坪,这三个驿站,是当年官兵驻扎和护卫商道畅通的军事要塞,故而称为“三关”。
   向小关挺进,冒着满脸汗水,拄着拐杖,拼命冲刺,不到一会儿终于到了小关城墙下。“我们胜利啦!我们胜利啦!”姑娘们高举拐杖摇着“寻古探幽”的大旗仰天大喊,响彻云宵。
   站在用红花岗石彻成的城门下拍下了气势恢宏的城墙雄姿,继续沿山路向上前行,乱草丛深,狭窄路陡。沉静荒凉的路上,我们心惊肉跳的,一股巨大的压迫感考验着我们的勇气,这就是通往大关南达凉山的咽喉,最为艰险的大相岭“九折堤”,是当年王阳畏途回车的地方。大雪包、疙瘩包、老金顶、团宝山、轿顶山、簑衣岭、尖头山等十多个山势雄伟险峻,最高轿子顶3552米,山陡如削,崎岖狹窄,起伏难行,有的地方还在掉着风化的岩石块。拄着拐丈,抓住树枝,急速前进,到了离汉沅交界的路上更为险峻,抬头遥望那陡削山头,向下悬崔削壁,双脚打闪,混身冒汗,长伸一口气,咬紧牙关,双手趴在岩壁侧身而过,稍有闪失,立即掉下山涯。大家相互牵手,相互鼓劲,共渡险境。好不容易才穿过这“老虎嘴”似的古栈道,终于仰天长叹了口气,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才真正读懂了大文豪杨慎的“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的著名诗句。那时战乱不断,刀光剑影,官兵掠杀,盗贼四起,兵荒马乱,背夫艰辛,马帮遭困。为了谋生,背夫们在这条艰险的茶马古道上不知流下了多少辛酸的血泪,谱写了多少大相岭岁月的悲壮长诗……
   站在清溪山头,回头遥望,这条千年的茶马古道,似一条长龙蜿蜒曲折地盘延在这崇山峻岭中。漫漫古道在风雨中飘摇,让人震撼!
   历史和现实在山巅交汇,古老的传说仍在吟唱。忆古看今,多少骚人墨客在此写下了不少壮丽诗篇。“策马冰槽滑,乘橇雪泞消,我行再经此,感概一长谣。”一语道出了大相岭的艰难险阻。
   “滾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随着日月的流逝,当年的马叫声,已成了历史,曾经喧嚣一时的古道雄关而今沉寂荒凉。站在这古道上,只有听山风在倾述着那古道的故事……

共 21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茶马古道寻古探幽》这篇散文,(注:本文已在别处发表了。)作者文写以游记形式叙述,将自己于去年于9月26日,跟随高举"茶马古道,寻古探幽"的大旗的队伍,从县城出发,沿着1300多年前的茶马古道行进,一路所见所闻的经过叙述,文记几多资料查询,几处景点描述,几个传说写入,茶马古道寻古探幽感触深深:“我们寻古在这条千年的南絲绸之路的茶马古道上,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感到一种骄傲,一种心灵的慰籍。我们是荥经人.要知家乡荥经美丽无双,险要独特,天赐荥经,‘熊猫家园,鸽子花都’我们得天马行空,独往独來,游览家乡山川河流,‘云海苍茫圣境中,天庭一览快哉风,今日登高望远景,我驾风雪朝天游!’” 欣赏了,推荐共赏,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7-06-20 09:46:30
  感谢赐稿[荷塘],[荷塘]有您更精彩!
2 楼        文友:程南        2017-06-20 09:46:47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天龙        2017-06-21 02:58:03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6-26 19:24:04
  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