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烟雨江南行(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烟雨江南行(散文)


作者:雁雁于飞 布衣,125.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65发表时间:2017-06-20 19:19:10
摘要:走进乌镇西栅,满目皆是婉约的水乡风情,粉墙黛瓦,木栅板门,户户门前俱覆石阶,家家院后直临河面,前街既可开铺经商,后院又能靠舟停船。


   去年十一月,世界互联网大会再次在乌镇召开。
   级别这么高、规模这么大、技术含量这么密集的会议把永久会址确定在乌镇,恐怕是世界诸多名城羡慕不已的吧!羡慕之后,人们定要猜测,小小的一个乌镇为什么能获此殊荣?
   我个人认为,这与乌镇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有关糸。
   走进乌镇西栅,满目皆是婉约的水乡风情,粉墙黛瓦,木栅板门,户户门前俱覆石阶,家家院后直临河面,前街既可开铺经商,后院又能靠舟停船。就拿作家茅盾的故居来说,两开四进的木楼宅子虽然处于镇中的观前街,倒不失于是个闹中取静,环境十分幽雅的读书地方。凡到乌镇的游人,此处成了必去的地方,因此显得比任何一处景点的人都多。但是,仍凭人来人往,絲毫也镇不住那道木门后面蕴藏的文化气场。
   有人说,一座城因一个人而出名,一个人的名往往又依赖于一座城。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地址选在乌镇,我认为多多少少与文化名人茅盾有点关系。
   要说一个人的名往往依赖于一座城,那么这座城可不可以理解为“环境”二字呢?茅盾生长的这个乌镇,这个烟雨水乡,这个良渚文化的发源地,确实是很有灵气的。地灵造就英才,江浙出才子,这是众所周知的。远的不例举,就拿近、当代浙江藉的文化名人来说,就有蔡元培、马寅初、鲁迅、徐志摩、竺可桢、钱学森、钱三强、严济慈、吴晗、郁达夫、夏衍、艾青、柔石、殷夫……,等等。用余秋雨的话来说,是其它同等级省市的十倍。
   当然,余秋雨也是浙江余姚人。
   在乌镇,让我们把才子与灵气连系起来的无疑是环境。确实,石径深巷,小桥流水,粉墙木楼,窗通栏透,恁是一读书的好地方。
   乌镇原滋原味地保存了典型的“水乡人家”风格,所以又被称作最后的“枕水人家”,被赞誉为“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
  
   二
   赏析古诗词是件很惬意的事,尤其是身闲心静之时,摇头晃脑地吟诵一两联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更是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还有更难得的幸事,这便是亲临唐诗宋词中记叙的某处实地,尽量去感知最接近诗人当初描写的意境。
   在重游江南的旅途中,我停步于秦淮河畔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边默诵,边踱入巷子,边前行,边东张西望。不知不觉中,心里产生了许多疑惑。面前这条崭新的、不足百米长的“乌衣巷”太令人失望,我不敢承认这就是“乌衣军”当年的屯兵之处,更不愿相信这里曾经是名门贵族的庭院遗址。
   苍海桑田,时事变迁,必竟是难以料及得了的,不然,刘禹锡也不会在没有到过此地的情况下,竞然能在回应朋友的诗句中,留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么两句千古留传的怀旧隹作。
   但是,时过境迁诚然是自然规律,但历史的基本轮廓,大家还是比较清楚的。此时,总感觉面前的这条乌衣巷与近些年见到过的其它许多人造景观一样,离我们期待的太远。
   的确,近些年各个地方为发展旅游业,人造了许多表现历史事件,或重现唐诗宋词意境的景观,而获得大家认可的、比较成功的寥寥可数。
   由此又联想到二十世纪及二十一世纪的地方政府也确实太不容易。为了搞活经济,为了繁荣市场,抓了工业,抓农业,抓了城建,抓旅游 ……
   于是,十里秦淮得以重现了丝竹飘渺的朱雀桥,乌衣巷口兀现的新井旁边又有了浓酒笙歌。 不过,此刻的“乌衣巷”,想要寻觅“桥边有野花”,“巷口夕阳斜 ”的意境,怎么也难找到。游人至此,品味诗的雅趣不仅不会被这些假景激发,反而让人觉得体会不到诗的意境的假景,大大地败了想要品尝江南美食的味口。
  
   三
   这又是一个让人叹息的悲情故事。西湖的自然风光本身就多得让人应接不瑕,西泠桥边的“慕才亭”頻添出一处不得不让人留步的人文景致。
   说起这个亭,许多人印象不深,但亭中那块刻有“钱塘苏小小之墓”的碑,却能让许多人潸然泪下。 苏小小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风尘女子中,最让人泪奔的。传说她的文才,数江南第一,传说她的容貌,是钱塘魁首。可惜红颜多薄命,年芳二八便因染风寒而夜夜咳血,十八岁那年因思念所爱之人,病情加重,自恃阅尽世间甘苦,死而无憾,拒绝服药,十九岁便香消玉殒。
   以凄美之死,使自己的爱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有人评价苏小小堪比西方的《茶花女》。
   苏小小不仅重情,而且也讲义。西泠桥头这座“慕才亭”,传说就是被她资助过的学子因感恩为她而建。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赞美这种纯情之美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
   有个现象很奇怪,在西湖众多美景与众多传说里,苏小小的故事居然排在苏东坡、白居易、岳飞、武松等之前。同时,我们还看到,在与苏小小相关的诗词歌賦中,没有一篇一章不是在赞美她的。这不得不让人沉思。
   是的,历史与现实就是这样,传统观念从古至今就不断地受到浪漫主义的挑战,风尘中的才子佳人历来就受到文化人的赞捧,以所谓正统的、卫道士占主流的社会一直都在许多凄美的民间故事里遭到取笑和批判。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
   今天,西泠桥畔的埋香之处,既为美丽的西湖山水增添了些许色彩,也算是了却了佳人的心愿。

共 21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乌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之一,具有典型的乡土风貌与鲜明的地方特色, 它既包含弥足珍贵的物质遗产,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及精神内涵。本文既没有对乌镇的历史演变、 名称来源以及具体的建筑案例等进行考证和研究,也没有从特有的景色铺展开来去进行心情描写,而是将乌镇特有的城市底蕴在时代发展中所展现的城市魅力呈现在读者面前,例举了乌镇前世今生里与那些名噪一时的才子佳人割不断的渊源,进一步刻画出古镇别样的风采与情怀。全篇文字凝练,叙述流畅,层次分明,推荐阅读。【编辑:漠上花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漠上花开        2017-06-20 19:20:19
  感谢赐稿江南,期待精彩继续!
2 楼        文友:漠上花开        2017-06-20 19:21:00
  问好作者!欣赏美文!编按不周之处,敬请海涵!
3 楼        文友:雁雁于飞        2017-06-21 10:42:28
  谢谢漠上花开的赏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