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国学征文】徘徊在国学边缘的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国学征文】徘徊在国学边缘的往事(散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30.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28发表时间:2017-06-20 22:22:06

至今还分明记得,我七岁那年,祖父就对我说:一个人要很好的立身处世,就必须学习一点国学。祖父解释说:国学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它历史悠久,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囊括中华六艺五术,不下苦功是学习不好的。几十年来,祖父的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也促使我时时去读读国学,学学国学。至今虽然还一点没有学好,也没有登入国学的殿堂,但是我的一颗心总是向着国学,尊崇着国学,期待在生命存在的日子里能登上国学的宝殿。回想起我那些年月徘徊在国学边缘的许多小事,也足可以证实我的国学的喜欢和爱恋。也正是这些与国学交往的小事,成就了我坚强的秉性,提升了我的才华!
   为了买回一本《三字经》
   我三岁时,祖父就把我抱在膝上,要我跟着他念“人之初,性本善....。”五岁时祖父说:《三字经》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是幼儿最好的启蒙读物,它最浅显易懂,自南宋以来,都作为儿童识字的第一课本。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和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还可以启迪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祖父还吟诵了一首诗“三字编成便学童,天人包括在其中,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来开导我,要我读好三字经,从小就好好做人。幼小的我听了爷爷的话,就天天跟着他念三字经。虽然能够背诵了,可是还是没有得到一本真正印刷的《三字经》读本。于是就要父亲给我买一本。父亲说:“他手里没有余钱,要买书就自己想法挣钱。”也是的,家里四代人生活,就父亲一个人有劳力,每天才挣一角五分钱,维持一家八口人生活已经很不容易,确实没得钱为我去买书。
   我问父亲:“买一本《三字经》要多少钱?父亲说:最多也就贰角钱吧。”于是我决心自己去挣钱。我每天背起小竹背篼,拿起小刀,到山湾或地里去打猪草,将打来的猪草卖给邻近的养猪户换成钱。那时每斤猪草只能卖到二厘钱。要凑足贰角钱,就需要打到一百斤猪草。我每天很努力,只要天不下雨,我每天都要去去割野菜,还争取打到十斤以上猪草。
   一次,我伸手去割一丛野菜时,突然“吱溜”一下,窜出一条麻花蛇,吓得我倒进水沟里,把鞋子也陷在泥里拔不出来。
   母亲知道后,就不在允许我去打猪草了。
   但是我为了买回《三字经》书,依旧背着母亲去打猪草,只是加上小心一点而已。没见到丛深的地方,就先用一根棍子去拨拨惊扰一番,那叫“打草惊蛇”,将蛇赶走后再去割猪草。我足足劳动了半个月,凑足了贰角八分钱。
   我怀揣着贰角八分钱来到集镇,匆匆的寻找书店。那时的集镇到处都是烂水巷,污水乱流,行走很不方便。书偏偏店又设在一个偏僻的巷道里,我过巷道时踩着污水,又摔了一跤,身上沾满污臭。我顾不得搽,就走进书店,说:“我要买本《三字经》。”那个卖书的老板见我一个小孩,待理不理的说:“没有这个书。不信你自己找看。”我仔细搜寻几遍,果然没有《三字经》,于是我问:“要在哪里才能买到?”那老板说:“只有到利川城里去买。”
   我央央的回到家里,与父亲说起要到利川城里买《三字经》的事。父亲说:“那你吃得这苦呀?”那时候,我们乡下人到利川城去一趟,跟现代人出国一样麻烦。先要准备好干粮、草鞋等物资,还要作好脚打泡、摸黑路的思想准备。然后天麻麻亮就动身,一路不停地走,也要4个小时才能到达。匆匆办完事,找点茶水吃完干粮,又匆匆往回走,顺利的在夕阳靠山时可以回家,可是脚已经软软的了。所以那时一般人是很少到利川去的。倘若谁去了一趟利川,就像新闻人物一样吃香:“他到过利川,见过大城市呢!”
   我还不满七岁,的确一步步走到利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来回140里大多是狭窄的山路,还要过野猫水、朱砂屯、黄泥坡等比较险要和偏僻的地方。最艰难的是爬黄泥坡,直直的上坡足有四五公里,上到马桑凹后,还要担心豺狼袭击,起码要小心草里乱窜的蛇。我央求父亲带我去利川,至今我还记得,那时我用这样的话来打动父亲:“爸爸,你说男儿长得丑,五湖四海走,我又长得不算丑,将来还要担起家庭的担子,你为啥不让我到利川走一次呢?一个男人利川都走不去,将来怎样闯五湖四海?”父亲显然被我的决心感动了,说:“好吧,明天我要挑担子去利川做生意,你也背几斤叶子烟,明天和我上利川吧。”那一夜,我真的好高兴。
   第二天天没亮,我和父亲吃过水煮面,踏着露水起身了。父亲挑着山货走在前边,我跟着走后边,没走到五里,我穿的草鞋和裤腿全被露水打湿。过了朱砂屯,太阳才出来,我的脚有点发软,嘴里也开始大口吐气了。父亲问:“还行吗?”“行。”我鼓起勇气回答。“还没到一半呢,艰难的还在前头,翻过黄泥坡就好了。”父亲一半是告诫一半是鼓励。
   太阳升到半空,天气热起来,我开始冒汗,父亲说:“爬黄泥坡了,鼓劲。”说完,他高声喊起山歌:“太阳出来四山黄……”父亲高亢的歌声在山谷里回响。上坡的路更难走,杂草老是裹脚。我紧跟在父亲后边,用手拉住挑绳,咬牙坚持着。上到半坡,父亲说:“这里凉快,歇一下再走。”我放下担子,用衣袖揩着汗。父亲把他垫肩膀的垫子放到我的肩上,鼓励道:“别怕,只要挺得住,没有过不去的山……”。挨到午后,我和父亲终于走到了利川。在市场上,父亲销售了山货。我背的10斤烟也赚了5角钱。我把赚来的5角钱交给父亲,父亲说:“你自己留着,到书店去多买几本喜欢的书吧。”
   我好感谢父亲的支援,一下跑进书店,首先买到绘画本《三字经》。又用余钱买了《百家姓》《千字文》和增广贤文。这次走山路进利川买书籍的经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特殊财富,他不仅使我珍惜国学,爱护国学,学习国学。还给了我许多启迪。感到人生也如登山,没有笔直平坦可走,要成功贵在坚守和坚持。走惯山路的人,遇到坎坷或风雨,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毅力挺过去!
  
   怀念国学启蒙老师子曰先生
   二十七岁后,我成为了山区中小学教师。每年的教师节来临,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一个头戴方巾、身材精瘦,脸上有几颗麻子的人物形象,那就是我的国学启蒙老师——子曰先生。
   子曰先生真名叫龙广义,因为爱读“子曰”,说话也不离“子曰”,因此人们就不呼他名号,直喊他为“子曰先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天黎明时分,子曰先生就起来朗诵他的“子曰”。
   我发蒙时才五岁多一点,每天跟着先生念着那些根本不懂含义的“子曰”。先生见我勤奋,就当着父亲的面夸奖我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孩子这样读书,黄门有望矣!”其实我读“子曰”的时候,心里想的只是讨先生和父亲高兴,免一些棍棒和竹片责罚。因为我发现先生和父亲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子曰”胜过“爱子女”。
   子曰先生家道清贫,三间低矮草屋,老伴去世早,在村里教私塾,待遇菲薄,子曰先生就边教书边种着一亩多薄地补贴生活。家里除了一张抽屉,几把椅子,一口铁锅外,没有多的家具。唯独最显眼的是床头那一码高高的线装书,全是些“四书”“五经”之类。子曰先生几乎每天都吃着白菜萝卜,但他却显得很快乐。
   子曰先生虽穷,但很仗义。一年春天,村里死了一头耕牛。子曰先生找到村长,用1元钱,称下1斤牛肉,还说:牛是农家的宝贝,春耕时没了牛,我很心疼,愿意多出点卖肉。那时牛肉只要4角钱一斤,村长过意不去,便用牛头相送。子曰先生坚决不收,大声说:“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我说了不要找钱了,你却硬送牛头来,我说话不算数今后怎么做人了啊!
   子曰先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颜筋柳骨,村里人家过红白喜事,都要请子曰先生去帮忙写对联和坐礼房,子曰先生写完字,帮完忙,还慷慨地送些人情,而自己从来没整一次酒。有户人家一年中整了两次酒,子曰先生每次都是帮忙写字和送人情,那户人家感到不好意思,待子曰先生写好对联后,就封给子曰先生一个“红包”。子曰先生坚决不收。他说:“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我是君子,不是小人!
   在我和同学们的记忆里,我们的启蒙先生就是这样奉“子曰”为宝,处处以“君子”风范来要求约束自己。
   当我读到二年级时,子曰先生突然得病,很重,一连半月起不来。我和一群同学去看他,他很感激,从床上奋力抬起头,大声朗诵:“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生死听于天命,还是不忧不惧为好!”我们听了感动不已。
   这竟是先生最后一次朗读子曰,子曰先生在“不忧不惧”中永别了。
   我教书也已四十多年来,但却时常想起子曰先生。赞颂这位平凡的君子,赞颂他时时祭起“子曰”大旗,风度翩翩的去靠近圣贤。这个想担当道义而地位卑微的读书人,当理想和现实产生巨大落差时,一种强大的力量却来源于内心,使他找到犀利的应世武器,那就是神圣的“子曰”。是国学使他清白了一生,坚强了一生。
   几十年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诗经》和许多名著一直与我亲密相伴,我很爱这些国学,虽然至今也没有登上国学的宝殿,但是国学的那些精深的哲理却给了我克难奋进的力量,是我时刻都挺起腰杆做人,坚守者人生道德和信义的底线。我的国学启蒙老师的形象也烙印在心底,久久的不能忘怀,久久的挥之不去。是那位头戴方巾、身材精瘦,脸上有几颗麻子的人物成就了我正直,清廉,忠诚而坚强的人生。

共 37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最难得的是一腔求学若渴之心,首先要赞一个。据史料记载,古代的教育都是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诗经》《论语》《弟子规》等,到了青年时代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了。等待的,只有老师的讲解。感叹作者这种晴耕雨读,勤勤恳恳的精神。人之初,性本善。一篇满满的真情,内含了一个穷乡僻壤里的孩子梦,还有父亲那细心的教导。此文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思考!此情此景,仿佛让人置身于群山环绕之中。亲眼目睹一群群目光闪亮的孩子,求知的欲望闪烁其中。走出大山是多少山里孩子的梦想呵,那种期待的眼神犹如久盼甘霖,令人不忍直视。教育有多么重要?耐品佳作,值得推荐!【编辑:雁塔青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雁塔青云        2017-06-20 22:23:07
  拜读美文,不错不错!
打开心灵枷锁,书写岁月流沙!
2 楼        文友:远近        2017-06-21 10:34:13
  敬佩黄老师,多产文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4-16 16:23:24
  谢谢鼓励!学习国学有益终身
活到老学到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