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见闻】谴责声中的思考(征文. 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见闻】谴责声中的思考(征文. 随笔)


作者:怀念童心 童生,675.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30发表时间:2017-06-21 15:50:09


   昨天看了一则报道,是带视频的那种。一个老太太坐公交车,一人独占三个座位。当一位大伯想去就座时,被老太太当场拒绝,并开始破口大骂。老伯以惹不起躲得起的姿态,没与其理论,远远的躲到了车的尾座。
   老太太越发疯狂,依然不停咒骂,扬手跺脚,还从包里取出雨伞,冲到车尾,作欲打人状;有乘客开始制止、劝解。老太太不依不饶,谁劝,他就骂谁,扬起雨伞欲打谁。
   媒体站在道德的高度,披露了那段视频,并对这一不道德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这段视频“火”了,引来网民跟帖无数:没有教养;为老不尊;泼皮无赖;素质低下;世风日下,连老年人都没有道德底线了……
   视频为证,媒体评说。网民们的指责也是恰如其分的。
   我又重新回放了一下视频。还是那一个场景。老太太手舞足蹈,骂得正起劲呢。可我总是觉得怪怪的。整部视频,几乎就是老太太一个人的独角戏。
   这架不应该吵的,老太太占座本没有道理;这架原本吵不起来的,大伯没有招惹谁,远远的躲在了车尾。
   再仔细看,这原本不是吵架,那舞台是老太太一个人的,其他的,只不过是场景、是道具。
   仔细再看,老太太嘴上喋喋不休,那目光是游离的,她的骂,并没有特定地指向大伯,而是目光逮到谁骂谁;谁劝她,她就骂谁。
   我不由得展开想象的翅膀:
   也许,老太太心里藏着极大的痛苦。这痛苦或来自她的家庭,或来自她自身的病痛。她需要转移,以寻人吵架的方式,转移一下注意力,减轻一点自身的苦痛。
   也许,老太太心里搁着诸多的不满。这不满或来源于憎恨这世道的不公,或来源于得不到满足的一个小小愿望。以寻人吵架的方式,发泄一下压抑太久的愤怒。
   也许,老太太心里揣着过分的焦虑。这焦虑或是因为担忧家人的伤病,或是因为刚刚被诈骗掏空了用于养老的积蓄。以寻人吵架的方式,分摊一点心中的恐惧。
   也许,老太太心里掖着万分的孤苦,这孤苦或源自于世态炎凉,孑然一身;或源自于子女的不肖,不闻不问。以寻人吵架的方式,向人们发出“说话”的要约,排遣一下过于寂寞的心情。
   也许,老太太心里,还有着我没能猜到的诸多不如意......
   对老太太行为的谴责我是认同的。但我的想象是否也有些道理呢?如果老太太当时的心境被我万一猜中了,你是否还会如此这般的跟帖,一味的汇入这谴责的大潮中去呢?
   还有一个例子的,有点久远了,好像发生在杭州。一个七十多岁的大爷,两年来“碰瓷”一百七十多次,交警处理得头都炸了。老人碰瓷,居然不要赔偿;每次到交警大队作笔录,忙上一天半天的,就心满意足了。而后,交警会电话通知其儿,来大队带他回去。
   医生诊断:“碰瓷”强迫症。
   这强迫症是真的,不是瞎编的。据说老人经济上还可以,有退休金,生活上足以自足。独自一人生活在一个小区的七十多平米的房子里。唯一的儿子平时“工作忙”,很少有去探望;周边邻居大多关起门来过日子,难得碰面,也只不过点下头而已。孤独吧。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偶然的一次小车祸,老人被车碰了一下。这第一次不是碰瓷。
   事故处理。老人终于说上话了。跟交警,跟事主。久违了,老人终于找到了说话的对象,而且可以一说半天,心情得到了莫名的愉悦与放松。
   之后,老人一旦有了说话的需要,就去碰瓷,就去找人说话。一而再,再而三;久而久之便成了“碰瓷”强迫症了。
   这强迫症是真的。他需要跟人说话,他需要排遣寂寞。况且,只有碰瓷,他才有希望看到他深爱的儿子,儿子有时接到交警通知,还是会来接他回去的。
   就不再评说了吧。我是有切身体会的。
   我的父母过世已经好多年了,真是好人不长命啊。记得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们家境还可以的,有两套房,五十多平米的,一套一楼,一套二楼;父母住一楼,我与妻住二楼。房改后,房价在不断上涨,本来想着那点积蓄,是可以买套新房子的。但父母不同意:买了房,你们搬出去住,我们怎么办。只好作罢。
   双亲过世后,为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才在最近换置了房子,房价高啊,还是贷了一点款的。在这里,并没有一点埋怨父母的意思。
   丈人丈母现已八十开外,身体还行。以前我们是经常去探望的,一个星期一到两次。现在是每天都去,去做两顿饭,一顿中饭,一顿晚饭。
   二老有子女五个。三个在外地。本地的就是我妻和她姐姐。那个姐和姐夫,官都做得挺大的,所以就“忙”,是没有时间来探望、照顾二老的。
   二老越来越孩子气了。我不去做饭,他们就威胁我:不吃了,准备到阎王爷哪儿去报到。
   我是知道,老人是怕寂寞,想子女啊,五个都想。可三个在外,一个在忙。我与妻如不去,又能怎么办呢。
   其实我很累的,上班事又多,每天还要去为二老做饭,有时真的心烦,回家总要晚上七八点钟,想写点东西,也只能是在半夜了。
   二老经常唠叨五个子女,挺想念他们的,有时想看一张小孙孙的新照片,妻便在手机上捣鼓,让远在新疆的哥发过来,再让二老看,他们能看上半天。我看得心酸,去找那个妻姐。
   妻姐顶客气的,还为我倒了杯茶:你看,我一个人又是局长,又是书记,忙完政务忙党务;又要体现政绩,又要反腐倡廉;白天上班,晚上值班;一到五实在没空,周六跟星期天不是开会学习就是赶写材料。我由衷的表示:你真辛苦。妻姐说:可不。现在做官不易,上面抓的紧。我是在党的人,政府的人,公家的人,实在是分不出心来。你看,过十分钟,我又要开会了。
   我是个明白人。共产党的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家庭、为家里人服务的。我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可老丈人实在是太想那个出色的大女儿了。我只能安慰他:最近,报纸上又公示了,你女儿年后又要升一级了,所以肯定特忙。你看,你一个老党员,老干部,能培养出如此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接班人,应该感到庆幸才是,就不要拖她后腿了。
   老人拉着我的手:我可没想让她去当官啊,我想她从新做回我的女儿。
   话已说尽。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社会啊,家庭啊,给点关爱给老人吧。

共 24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几则主题鲜明的新闻,网友们大众化的评论,随着文章抽丝剥茧,其中原因令人同情、令大放厥词的网友们“竟无语凝噎”。结合自身父母状况,深深意识到了父母的孤独与无奈。子女奔波在外个个忙碌,工作时想尽办法抽时间也要完成,一但被提及照看父母,各种理由找不出时间,留给父母的是一次次的期盼、一年年的孤苦。老人们各种奇葩行为、奇怪语言背后隐含的是需要亲人的关爱与陪伴。“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社会啊,家庭啊,给点关爱给老人吧。”的呼吁喊出来空巢老人的心声,道出了当今社会的现状,给为钱奔波的年轻人们以警示。问好老师,一篇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的感人文章。意义深远,推荐佳作,共赏共鉴,共思共勉。【编辑:御光追童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御光追童年        2017-06-21 15:51:24
  拜读老师佳作,警人省己,引以为戒,以免遗憾,感谢投稿晓荷,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怀念童心        2017-06-21 16:16:18
  感谢老师编辑。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6-21 16:04:01
  一篇针对社会现实很有警示和启迪意义的文,引人深省。一篇满满正能量的佳作,欣赏拜读,问好老老师,感谢赐稿,期待老师更多更好的作品。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怀念童心        2017-06-21 19:48:07
  刚回家,看到老师点评鼓励,真心感谢。
3 楼        文友:态珍        2017-06-22 14:57:04
  现在可真谓是“秀才不出门,天下事全知”,各种好的不好的都能传播在千里之外,此文中老人的做法固然不对,但作者拟出了许多假想,去原谅他人,同时又认识到此行不对,值得每个人学习。当我们看到一些不好的行为首先要自我反思,引起警戒,同时也试着去理解去原谅他人……启迪意义极强,欣赏佳作,祝安好!
回复3 楼        文友:怀念童心        2017-06-22 15:16:49
  善意人心啊。谢谢你啊。
4 楼        文友:花蝴蝶妙妙        2017-06-22 18:34:40
  其实这个社会还是蛮有爱的,都去发现,也就处处是风景!
花蝴蝶妙妙,女,湖南衡阳人。现居广东东莞一家私企从事销售管理工作,平时喜欢看书写作,本人性格直爽开朗,希望拥有正能量的我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能量
回复4 楼        文友:怀念童心        2017-06-22 21:12:16
  你讲得很对,赶明我写个正能量的,确实不能只看到负的一面,好人好事其实也很多的。谢谢你啊。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