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天蒙山之行(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天蒙山之行(散文)


作者:幽谷静雅 举人,3691.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7发表时间:2017-06-24 09:14:01
摘要:一路风景,一路震撼,一路感动,还有太多没有走到的景点,天蒙山,等着我,我还会回来的,期待下一次!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天蒙山之行(散文) 很早就计划去天蒙山景区一游,一直没有抽出时间,这次下定决心,把计划提上日程。接连几天阴天,气温不高,这样的天气刚好适合出游。晚上,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有愿意去天蒙山的吗?请举手!哈,一呼百应,接着出现几张笑脸,当然是我的几个铁姐们。第二天,在约好的集结地点会齐,张王李赵一个不少,当然我还是车夫,等她们叽叽喳喳地坐好,我启动车子一溜烟向城外驰去。
   车子在马路上平稳地行驶着,我扶着方向盘,脑海里飞驰着着景区山水旖旎风景秀丽的画面,不觉脚下的油门加大了,天尽头灰色绵延的山峦不断地闯进眼底,黛色的山峰随着车子的飞逝扑面而来,很快,景区红色的主题雕塑映入眼帘,它是以沂蒙山小调的五线谱为创意元素建成的,极具抽象化,像一个横卧的巨大的“S”,又像一条迎风飘扬的巨幅彩带横跨宽阔的马路。
   “马上就到啦!”我脚下减速,穿过雕塑,拐向进山的公路,驶向山脚下的停车场。五一小长假,来旅游的人特别多,此时停车场已是车的海洋,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车子的空隙间不停穿梭着。
   瘦小的王芳一声惊呼:“终于知道什么叫车海啦!”
   “简单啊,汽车掉进大海,就叫车海啦!”我停好车,一边从后备箱里车里往外拿东西一边打着趣。带好该带的东西,我们随着登山的人流向前面不远的景区入口走去。
   此时,入口处前面的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大多数是外地来观光的团队,一面面彩旗迎风招展,五颜六色的衣裙迎风飘舞,仿佛又回到了妩媚的春天。仿古建筑的入口大门,几条通道排成了几条长龙,我们买好门票随着人流通过检票、验身,正欲迈步,几个导游迎上前来热情介绍道:“几位大姐,坐这观光车很方便的,可以直接开到山脚下的!”我们摆摆手婉言拒绝了。往前行走不远,就是著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白石屋。这是进山的第一个景区,也是费县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景区以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建成了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设有“沂蒙人家”、“沂蒙物产”、“沂蒙风俗”、“沂蒙美食”、“沂蒙历史”、“沂蒙精神”、“沂蒙小调诞生地”等八个沂蒙主题院落。
   站在路上远远望去,几十幢白色石头建造的茅屋院落恬静地依山而居,山下一潭碧水,清澈的水面倒映着悬挂在山腰的房屋,几只白色的鹅摇摇摆摆地跳进水里,荡起一圈圈的涟漪。潭边是刷着白色油漆的水泥栏杆,我伏在栏杆上静静地眺望着山村,这些不起眼的茅草屋经过多少战火的洗礼,让多少人为此心潮澎湃。此刻,它们沐浴在夏日里,像一个暮年的老人,安安静静地看着山下如织的游人。
   旁边是一块约五米多长高两米的原白色奇石,光滑的正面雕刻着八个红色大字“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为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击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组织了“黄沙会”,他们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由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谱曲,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作词,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1999年,费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启后人,永志不忘。并请了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同志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同志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
   沂蒙山,因为一曲《沂蒙山小调》走进了亿万民众的心里,白石屋因为《沂蒙山小调》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
   “快呀!走啦!”铁姐妹们在大声招呼我,我猛醒过来,匆忙拿起手机,留下了一张王某到此一游的证据。
   路的坡度越来越大了,有点气喘吁吁,我们互相开着玩笑,很快就来到了岔路口。向北是登山栈道,抬头仰望,一条人工开凿的羊肠小道像一条线依附在悬崖峭壁上,在灌木丛中时隐时现,灰色的防护栏像一把钝斧把山壁劈成不规则的两段,游人像移动的逗号在悬挂的灰色线上移动着。未蹬先胆颤,我说:“咱们还是走捷径吧!”
   我说的捷径是坐观光索道上山,这个提议得到了同伴的赞成,她们和我一样,没有胆量走那悬崖峭壁。我们走进了绿色的索道站房,买好门票,静等着吊箱的归来。看导游牌上这样介绍,天蒙山索道是从奥地利多贝玛亚引进的世界目前最先进的索道,长约1278米,高差529米,运量每小时1600人,并配备了目前国内唯一的水晶吊箱,可以让游客360度的感受沂蒙山美景。
   今天坐索道的人很多,大多是女士,大厅里人声鼎沸,听她们的谈话大都想体验一下索道的刺激,我也是这种心情,看着空中来来往往的吊箱,心里充满着期待。终于,吊箱在我们的期盼中缓缓而来,这是一个红色的吊箱,它在循环轨道上慢慢前进,我们走进箱内,吊箱慢慢驶出站房,在不知不觉中,沿着吊索呈15°斜角向山顶方向驰去,全透明钢化玻璃,所有方位的景色一览无余。看着脚下悬空,我紧紧地抓住座椅靠背,心怦怦直跳,大气不敢出,担心稍微一动就会从吊箱内落下去。
   渐渐的恐惧过去了,好奇心填充了心间,随着吊箱越升越高,周围的景色不断变换着,透过脚下的玻璃,一簇簇灌木丛,一棵棵松树逶迤而过,一座座让人仰视的悬崖此时是那么渺小,路两旁的商业街像两排彩蝶飞落山谷,路上的游人蚂蚁般蠕动着。
   “大家什么感觉?”张倩问。
   “就当是坐了一次飞机啊!”我说。
   “飞机只能看到云彩,我们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人间啊!”
   我们嬉笑着、调侃着,十几分钟的索道转眼间就驶进了山顶的站房内,吊箱进入轨道,速度慢了下来,我们意犹未尽地走出吊箱,来到站房外面的平台上。站在平台向山下看,苍苍莽莽的群山已经覆盖了来时的路,只有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吊箱沿着它的轨道不慌不忙地往返着。
   告别了索道,走上登山的栈道台阶,栈道宽约两米,台阶用长方形石条砌成,两边护栏涂着洋槐木的环纹。
   “曾在平邑的蒙山看到过,那次险些被它骗了呢!”我笑着说。
   “这是现代科技带来的啊!”阿花反驳道。
   “现代人聪明的大脑换来世间太多的真假难辨啊!”李晓丽在一边附和着。
   踩着台阶前行大约一百米右拐,是个百十平方的广场,大理石的地面平坦光滑,广场对面伫立着一幢钢结构的阁楼,金色的琉璃屋顶在阳光下泛着光芒,廊檐下悬挂着一块金字牌匾,上书三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望海楼。
   望海楼原来没有楼,相传上古时期舜帝东巡视察大禹治水在此地停留,遥望东海故而得名。天蒙山景区的开发修建了这个雄伟的阁楼,望海楼才名副其实有了楼,它是天蒙山景区标志性文化观景楼。走进楼内,一股清凉笼罩全身,沿着通达至顶的楼梯盘旋而上,楼高五层,每一层四周都有眀廊环绕,供游人观山赏景。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天蒙山一样体会到“会当凌绝顶”的意境。
   站在五楼向东眺望,看到沂蒙大地的锦绣河山波澜壮阔: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像一条条银白色的玉带,镶嵌在崇山峻岭和墨绿的田野之间,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向东北看,巍巍孟良崮清晰可见,孟良崮烈士林园尽收眼底,峦叠嶂与迷迷蒙蒙的薄纱缠绵在一起连接到天际;返身南望,县城就像一块魔幻的模型,似乎触手可及,连绵起伏的钟罗山以及弯弯曲曲的祊河,就像一黑一白的两条绳索慢慢消失于群山深处……
   下了望海楼,拐过一道弯,气温骤然下降,给人一种初春的感觉。走了一段平坦的水泥路,面前又到了登山游步道,这里两条绕山栈道,山前的栈道正在修建,地上堆放着建筑材料,几个民工正在施工。一个年长的民工告诉我们,这条栈道修建完后,比起现在已经使用的绕道山后的那条栈道可缩短望海楼到悬索桥的一半距离,通过两条栈道可以欣赏到山前山后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他指着山坡上一簇正在盛开的凌霄花说:“也许你们不相信,山前的花开得正艳,山后的花刚才打骨朵。”前后温差这么大?看看我们将信将疑的眼神,他说:“你们过去看看就明白了。”
   告别了几个民工,我们走向山峰背阴的栈道,有悬空栈道、自然石步道、木栈道、松针路等样式。我们踏上了通往吊索桥的悬空栈道,栈道距离峰巅大约有十几米,依山体开凿而建,一边是悬崖峭壁。扶着灰色的防护栏,观望山间隐时现的栈道,它就像一条灰色的巨龙在山腰盘旋。栈道每隔几十米会有一个几平方的观景台,放置着供游人休憩的椅子石凳。坐在椅子上观望连绵不断的群峰,形态各异,裸露在山体的悬崖峭壁,黛青色的山峦;俯视脚下,郁郁葱葱白雾缭绕的山谷深不可测,山林间传来小鸟的叫声,宛转悠扬,只闻其声,不现其形。栈道下面的缓坡上,缠缠绵绵的各类植物紧密相偎。正如民工所说,这里满眼的绿,几处凌霄的藤蔓缠绕的灌木丛中,刚刚打出的骨朵从枝头探出来,看来开放还需要几天时间。
   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走着,凛冽的山风吹乱了我们的头发,越往前走越冷,竟然有点刺骨的感觉,王芳缩起膀子玩笑地说:“天然的空调,如果住在这里避暑倒省了电费哦!”
   绕过一座顶峰,眼前豁然开朗,期盼已久的吊索桥出现在眼前。
   “哇,好壮观啊!”张倩一个夸张的表情。
   “壮观!”我不由地附和一声。雄伟的大桥,鲜艳的中国红与绿色山峰相辉映,像一道耀眼的彩虹穿过云雾缭绕的山谷向对面飞去。这就是连接望海楼和玉皇顶两个景点的人行天桥,资料显示,该桥投资8000万,桥跨布置采用双塔单跨吊悬索桥,中跨长度420米,边跨长度分别为38米和47.5米,全长505.5米,为世界最长、跨度最大的人行索桥。
   我们欢呼着亟不可待地走上铺着绿色踏垫的桥面,在这个被群山连绵的大山里,走在这座世界跨度第一的人行悬索桥上,抚摸着身边飘过的雾气,仿佛漫步云端。山谷劲风呼啸着,桥体轻微摆动着,兴奋之余,禁不住一阵心悸。越往前走,桥晃动得越厉害,我们几个人相互搀扶着,小心翼翼地在桥的中间迈动两条僵硬发麻的腿,机械地往前走着。桥随风动,心随桥动,带着急促的心跳,我们惊慌的眼睛依然忘不了浏览脚下的一层层绿野。
   五百米的距离,我们走了足足二十多分钟,当走下桥踏上桥头观景台的刹那,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下来。回望来路,绿色桥面像一条狭长的甬道,甬道的的尽头像一个细细的点。
   “好长啊,好惊险的吊索桥啊!”我发出了一声感叹。
   几个年轻的保安看见我们的神色,都笑了,个子最高的那个保安说:“几个姐姐,怎么吓成这个样子?桥很安全的,你们回头再走一次就没有这么紧张了。”
   我捂着依然狂跳的心口说:“下次吧。”
   另一个保安说:“这里不算惊险的,下面的玻璃观景台既惊险又刺激!”
   王芳问:“还有多远?”
   保安说:“过去前面的玉皇宫就是了!”
   “噢,谢谢!”
   告别了热心的保安,我们沿着台阶拾阶而上,此刻已经身处山巅,栈道变得平缓了。在林间走了大约五十米,一座辉煌巍峨的建筑群出现眼前,这就是沂蒙山的祈福圣地——玉皇宫。此时,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这时有清洁工过来告诉我们,玉皇宫平时不开放,只有节假日才开山门迎接香客瞻仰神像、祈福纳瑞。闻言,我们有些失望,休息了一会,起身继续前行。
   玻璃观景台离玉皇宫不远,转眼间就到了。这里是塔山顶峰,因山峰陡峭如塔而得名。观景台独具匠心的U型设计,潇洒地挺立在悬崖之外,像探进云海的触角,为游人提供了观赏风光的独特角度。站在看台,脚踏悬空玻璃,群山美景映入眼帘,游人不仅可以高空俯瞰壮美的蒙山秀色,更可以体验脚踏高空、步步惊心的刺激感。此刻,看台下站满了人,看台上却寥寥无几,人们叽叽喳喳地谈论着,没有哪个敢上去走一走。终于,几个半大孩子套上鞋套,扶着看台边的护栏一步步地挪上去,一声声喊叫从孩子们嘴里发出。接着,又有几个游客上去了,看台上惊呼一片。我忍不住心痒,套上鞋,壮壮胆子走了上去。踏上看台的第一块玻璃,胆战心惊,凝视脚下,像站在虚空里,本来就恐高的我差一点崩溃了,再也不敢挪动半步了。我瘫坐在玻璃上,差一点就要哭出来,万一玻璃碎裂怎么办?“快救救我啊!”我哭丧的声音惹得旁边的人笑起来,一个中年人说:“妹子,没事的,你看,多少人都走过去了!没见介绍啊,这栈道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厚厚的双层夹胶玻璃与不锈钢骨架巧妙结合,每平方承重1000公斤呢。”我羞涩地点点头,双手用力扶着护栏站起来,刚抬起脚走了两步,又听到一声女孩惊慌的喊声,我缩回了脚,再次坐了下来。

共 770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妙趣横生的游记散文。跟随作者的生花妙笔,我也来一次惊险刺激的天蒙山之旅。天蒙山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境内东西跨度最长,景点最多,西起云蒙玉柱峰,东至东蒙望海楼、大青山、五彩山,东西绵延50余公里,南北跨距20余公里,有名的山峰上百座,有陡峭入云的蒙山第二高峰--玉柱峰,晴天登临可映日观海,还有塔山、霸王弓、葫芦崖、玉皇顶等,奇峰连绵,谷幽壑深,茂林葱郁,花异草香。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世界第一吊索桥,红色旅游圣地,这里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遗址。【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白石屋是进山的第一个景区,还原了青山绿水间的民居实景。接着坐索道入山。犹如进入了天山人间的奇妙仙境。告别了索道,走上登山的栈道台阶。现代科技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角冲击。在天蒙山一样体会到天的湛蓝和会当凌绝顶的意境。望海楼,相传上古时期舜帝东巡视察大禹治水在此地停留,遥望东海故而得名。举目远眺,沂蒙大地的锦绣河山波澜壮阔,令人心旷神怡。一路风景,一路欢呼,好一次难忘的旅游。文章语言清新活泼,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其乐无穷。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06-24 09:15:22
  感谢静雅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7-06-24 09:19:24
  文章语言清新活泼,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采,融情于景,气势磅礴,耐读耐品。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7-06-24 09:19:59
  问候静雅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天龙        2017-06-24 12:20:31
  祝静雅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顺祝夏祺!!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6-26 19:11:38
  感谢老师参加荷塘“夏日风情”征文!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6 楼        文友:刘配明        2017-07-06 18:22:22
  对蒙山的景观描写的入目三分,语言极具生动形象,也体现了当时忘兴而去,尽兴而归的心情。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