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我们都生活在牢笼中(人生·随笔)
春日清晨,阳光微凉,我和女儿从早餐店出来,忽然听到一阵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们循声而望,见不远处有一户人家的门前挂着几个鸟笼,女儿挣脱了我的手,雀跃地跑到跟前,好奇地盯着鸟笼,一个个地看着。我也走上前去,和女儿一同欣赏着。女儿一边看,一边问我都是什么鸟,可我对鸟类知识一无所知,无法回答。
“爸爸,小鸟为什么被关在笼子里啊?”女儿问。
我说:“如果把它们放出来,它们就飞走了。”
“那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它们多可怜啊!养鸟的人怎么这么坏呢?等哪天我把它们都放出来。”女儿愤愤地说,生气的表情充满了正义。
可是,女儿不知道,其实,她也生活在牢笼中,童年的她,本应拥有更多的快乐和玩耍的时间,可一项项的学习内容拘禁了她想要的自由生活。早晨七点前,我就要把她送到学校,晚上五点多再把她从课后辅导班接回来。我心疼她,总是会让她在外面玩耍一会儿,回到家里,吃完饭后,还有录制一些和学习有关的视频,然后把视频上传给老师。并不止于此,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和妻子还给她报了舞蹈、美术、书法、古筝等特长班。每周的时间被学习排得满满的,玩耍的时间就少得可怜了。
儿童的世界里没有悲伤,只有快乐,可这快乐却被一个无形的牢笼桎梏着。其实,不只是女儿如此,现在,大多数的中国孩童应该都是这样,就在这无形的牢笼中生活着。我深深地知道,在这天使般的年龄里,她们应该拥有更多的快乐。
而我们成年人又如何呢?不也是在牢笼中生活吗?鸟儿还有希望冲破牢笼,飞向广阔的天空,而我们,脱离开一个牢笼,又会飞向另一个牢笼。在人世间生存,家庭、单位、社会,一个又一个地成为了束缚我们行动的牢笼。
家是一个温柔的负荷,我们背着它,在生活的道路上快乐地前行。因为,家中有亲情,它像一根无形的丝线,牵引着我们的行踪,使我们每个人的行走都有着特定的范围。在人生中,家才是我们的中心,周匝一圈,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终点。我们在世上的一切努力和拼搏,其实,都是为了亲情,都是为了家这个终点。所以,我们不惮于家这个牢笼,相反,却为能拥有一个家而感到幸福。在这个甜蜜的牢笼里,有父母的呵护与关爱,有妻子的温柔与美丽,有孩子的天真与纯洁,有兄弟姐妹的互助与扶持,为了生活而打拼的时候,累了,乏了,彷徨了,家,就成为我们避风的港湾。
单位,是我们工作的地方,而每一个单位都有着一项又一项的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行动畏首畏尾。我们知道,越雷池一步,就可能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一个又一个的规定,限制了我们思想上的自由,使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工作。憋闷、愤怒、抱怨等情绪随之产生,恨不得冲破这个牢笼,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把自己放逐在广阔天地中,散发弄扁舟。可是,我们毕竟要生存,而单位这个牢笼禁锢我们的身心的同时,也能让我们滋润地生活。单位的一个又一个的规则,规范着我们的任性和无赖,让我们渐渐明白,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最可贵的,是在这个牢笼里,我们能够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因为,人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还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在世间走一遭,不能碌碌无为地过一生,而是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什么,让自己的人生有一点价值,而实现价值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工作的单位。
社会是一个群体,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会被各种规范制约着,被社会法律约束着,这些规范和法律,就是我们的牢笼。合理的牢笼会让好人惬意地生活,会让坏人胆战心惊。社会上总是会有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和个人主观上的意识,想尽办法冲破牢笼。而冲破牢笼的结果,必将受到社会的惩罚。芸芸众生,因为有了这个巨大的牢笼,生活才会变得秩序井然。“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只要在社会上生存,人就没有绝对的自由,都只能在牢笼中,带着枷锁跳舞。
生活在笼中的鸟,它在失去了广阔的天地的同时,也获得了安逸的生活。在牢笼中生活,它可以不必栉风沐雨,更不需忍受冻馁之患,还可以享受到来自人间的美食。所以,我们不必慨叹人间的各种牢笼束缚了我们的自由,存在于束缚中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但前提是,这个牢笼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专制的象征。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修建的牢笼,那就是我们的心理。人生于世,我们会有一些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也会有一些不想做而去做的事情,其实,这都是人的心理在起作用。在《人民的名义》中贪污了两个多亿的贪官赵德汉,在思想意识中,也知道贪污的严重后果,可是,他在心理上却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伪装得好,就不会露出马脚。在心理的牢笼里,他越贪越多,闻嗅着人民币散发出来的味道,心理逐渐病态。人性的不同,心理牢笼的样式也不同。好名利者,被名利所禁锢;好酒色者,沉溺在酒色中。人之所好,皆成其牢笼。
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个偏于内向的人,一直生活在自我世界的牢笼中,就这样孤芳自赏着。年轻的时候,不敢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结果,一个个的机会在我的眼前匆匆而过,于是,我愈发地自责着我的胆怯。年岁见长后,对世事看得淡了许多,于是,用“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古训来安慰自己。但我知道我还没有走出我自己建造的牢笼,生活中,还是会有一些我想做的事情,在心的牢笼中挣扎了一番后,最终没有去做。我想,这就是人性吧!人性的改变是很困难的。
想起了《菜根谭》中的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人生中的牢笼,有好有坏,我们不必刻意地去打破它,人生如梦,生命须臾,我们还是珍惜眼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