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贵妃杏与内熟杏(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贵妃杏与内熟杏(散文)


作者:史建民 秀才,139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92发表时间:2017-06-24 14:56:49

【星月】贵妃杏与内熟杏(散文)
   我欢贵妃杏。它不仅黄红相间的外观俊美,果肉质细嫩甜,汁多而芳香浓郁想起就直流口水。
   记得十年前的麦黄季节,去河南开会路过灵宝,看望了一位同学,他在灵宝市人民医院上班,在同学家第一次品尝了味道极佳的贵妃杏,妻直呼解馋,过瘾,今年夏至,在安国镇当镇长的朋友打电话说,安国四年前从河南引进种植的贵妃杏熟了,妻听后比我还兴奋,彻夜叨叨“贵妃杏有多好看,有多香……”
   安国离市区不远,翌日我与妻骑自行车上路,此时虽是夏天,但不是很热,尤其是早上八九点钟,翠绿、金黄的田园上空,飘着寂寞的缕缕炊烟。泾河两岸,麦浪翻滚,部分麦子因雨多而倒伏倒,公路两旁高大的垂柳垂下,泾河水水流无声,几只鹅在河水中游戏,不时发出鹅鹅鹅的叫声,站在312国道的路边上,这里是六盘山余脉山峦起伏,泾河东去。路下面的村庄,已是全区的富裕村、先进村。顺着群山,泾水一眼望去,一色类似小别墅式的新洋楼,在青山绿水的辉映下格外吸人眼球,这让住电梯楼的我们,赞美感叹之声不绝于耳。我曾在三十年前去过南方,那时站在南方乡村的土地上,如同电影画面一样的乡村景色,如同安徒生童话一样的小楼房,却是那么的爽心悦目,令人向往不己。而那时我国农村,尤其北方山区农村,几乎一色的破烂不堪。不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农村面貌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变,尽管一些自然环境恶劣的乡村还没有彻底摆脱贫穷与落后的困扰,但安国镇这样的乡村也绝不是少数,与江南方的小镇比较,至少已不逊色。
   我俩到镇政府,朋友出来相迎,走进政府大院,工作人员很少,因为这天正是周末,寒暄,喝茶后朋友电话响了,区政府要捡查抗洪工作,不能随行。谢绝了朋友的陪伴,多年前我曾在安国卫生院支过医,路村都熟,油坊村在泾河北,东沟村在泾河南,大约五,六里路程,骑车走在村村通的水泥路上,妻东张西望,不时停下来自拍。沿水泥路进入走2里路,向西一拐就看到种植园的“贵妃杏”树了。在这里我们见到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女的用手拉车拉一拐纸箱子,里面是黄透了的杏子,我们以为是准备到集市上去卖的,一问才知道是给城里上学的孙子送的,好多天都没有见到孙子了。真是“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啊!
   老伯依依不舍送走老伴,那表情让我们感动万分。老伯回头看到我们,表情有点尴尬,一叠声让我们到他的园子吃杏子。那份真诚感动得我们不由自主跟进野草蓬生的小果园,老伯热情洋溢,亲自动手给我们摘下一颗颗杏子,并且一再申明他的杏子不要钱,好好吃多多拿。我们被弄得手足无措,本来就是来东沟买杏子的,这时倒不会说什么了!老婆于心不忍,强塞给老伯十元钱,老人坚决不收,推辞再三勉强收下,但那表情让人落泪。我们就忙忙和老伯照了许多照片,想把这份感动珍藏起来。
   到东沟吃杏子,深感东沟人亲切、憨厚、好客,掰开老伯摘下的贵妃杏,只见它青色的表皮下面却是金黄色的果肉,我尝了一口,清香可口,酸甜适中。吃完杏子,我砸开杏核,里面的杏仁吃起来也很香甜。这就是我喜欢那种贵妃杏,和河南灵宝的一模一样。看着它那高贵迷人的外表,让人不由想起“秀色可餐”这个成语。
   听大伯说他的园子里还有一个品种,是从陕西农林科技大引进的品种,叫“内熟杏”,虽没贵妃杏好看,但味道更甜,且不伤人,该买哪一种呢?我有点犹豫不定。大伯又随手把一个贵妃杏塞给我,让我尝。我赶忙摆手:“这怎么行,都像我这样尝,你的杏子卖不完也让人尝完了。”“你尽管尝,都是自家树上结的。”大伯笑着说。正说话间,有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在我们跟前停了下来,下来一个戴墨镜的女人,冲着大伯喊道:“老乡,你这杏子咋卖?”“两块,你要卖多少?”大伯连忙问道。“这么便宜?”那个女人好像不信似地,又说道:“城里这种贵妃杏都卖五块钱一斤呢。”“来给我称几斤。”女人说。“你要哪种?”大伯问道。“当然要这种贵妃杏了”女人说。大伯就给她摘了满满一塑料袋子,称了一下,说:“四斤八两。““一共是多少钱呢?”看大伯一下子好像算不过帐,我就帮她算起来。帐还没算好,那女人掏出拾元钱说:“算了,不用找了。大热天的,我还急着有事呢。”说着就上了车。“这咋行?”大伯说着,慌忙从筐子里又捡了一把杏子,撵过去,从车窗口塞了进去。车子一溜烟开走了。妻笑着对大伯说:“大伯,你这是何必呢,人家有钱人不在乎那几毛钱。”大伯说:“不能让城里人小看咱乡下人。”大伯的话又让我一愣,随即我的目光又移到那种“内熟杏”上,我忽然觉得自己在大伯面前变得是那么浅薄。“你要哪种杏子?”大伯亲切地问道。“就要这种内熟杏。”我毫不犹豫地说。
   将把在老伯处买的“内熟杏”放在车架子,告别老伯,离开东沟村的杏园,与妻推车行走泾河的河堤上,想起刚才开车女子买杏的过程,虽然我不知道“内熟杏”的学名,也许她是贵妃杏的一种,我突然有了种想法,“贵妃杏”外面好看,而“内熟杏-”---外朴内贵,两种杏正好代表了两种人……。

共 19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编者按:“贵妃杏”和“内熟杏”一个酸甜,好看贵气;一个纯甜,外朴内贵。在水果市场里,一般人会选“贵妃杏”,而不会选“内熟杏”。这正好代表着两种人的品质;一种人外贵内虚:另一种内贵外拙。作者正以此为核心思想而展开一段,自己和妻子拜访朋友时遇到的两种杏,其中买客跟老农买“贵妃杏”而不选“内熟杏”的故事,给了我们醒人启示。文章行文流畅,质朴不露山不显水的手法藏着深厚的写作功底。感谢作者赐稿,推荐赏读!【编辑:冯无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冯无知        2017-06-24 14:58:00
  感谢史老师赐稿,星月有你更美好!
冯无知
2 楼        文友:冯无知        2017-06-24 14:58:59
  写作辛苦了!祝老师夏安!
冯无知
3 楼        文友:冯无知        2017-06-24 15:00:38
  文章很奈读,敦厚而又亲切!祝创造愉快!
冯无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