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忆农科所

精品 忆农科所


作者:雪涌蓝关 童生,7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6发表时间:2017-06-27 06:52:38

“红五月美丽的晚上多可爱,红旗飘飘,歌声飞扬……”五月的日子里,闲散在家的我,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想起当年刚下乡务农时,在黄昏的小河堤上、树林里,天真烂漫的知青,吹着口琴,唱着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中的插曲,一起欢聚的情景;就会想起尘封了四十五年的农科所的人和事;就会想起那个火红的年代,八百多个日日夜夜,苦与乐交炽在一起的知青生活。
   那时,因为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招工、招生返回城里,我的情绪低落极了。除了图表现埋头苦干、争取早点脱离农门外,什么也不关心、什么也提不起兴趣。即使是所里或者周边难得的一次放露天电影,大人、孩子像过节似的,邀约去看,我也不想出门。如今,早已过了花甲的我,老来爱怀旧,如烟的往事,不时地会浮现在眼前。历经风雨之身,阅过干帆之人,再回头细看细想,忽然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当年之所以未能感受到,是因为心境糟糕、什么都感到乏味的缘故。现在,虽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重温旧事,倒别有一番情趣。
   我们是一九七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来到国营三湖农场农科所的。三十五个知青中有八个高中生,二十七个初中生。所里除了原有的十几个行政管理的干部(含下放劳动和思想改造的)和农业技术员,还有七八个老农。毫无疑问,我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儿主要培育水稻和棉花良种,其他经济作物很少;农田面积很大。犁田(大面积用机耕)、耙田等技术活是几个壮男劳力的事;插秧、割谷、打药水等农活,则落到了妇女和我们头上。在这样的环境下,领导和贫下中农想照顾我们,也是不可能的,劳力太少一一一个萝卜一个坑。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按劳记酬年代,虽说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清苦;但在农科所这个小天地里,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的人们,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充满田园气息、开心快乐的故事。先从食堂说起吧。
   这儿有细长的瘦高个、虾米腰的老杜师傅;有体态环肥、风姿绰约的马大姐;有开大拖拉机的上海人丁师傅的爱人张嫂子;三个炊事员。还有一个姓屈的会计,兼事务长,国家干部。他人清瘦,微跛,中山装,不怎么言语,给人的感觉有点阴沉、不大敞亮。
   食堂不大,可能是为了去河里挑水方便,当初紧挨着堤边盖的。大厅三十多平米,无桌凳。一般是买了饭菜,回宿舍吃;不想走的,或站或蹲,将就着吃。一日三餐顿顿米饭;有馒头、包子吃的时候很少;几乎未开过油锅炸东西吃。菜也很简单,一二样青菜加点咸菜。米饭是用棉梗和树枝烧灶做的,锅巴香脆,可当点心吃。伙食单调乏味,算是能填饱肚子;但比插队落户、自筹柴米油盐的知青强多了。那时沒有大棚,蔬菜有淡旺季。年后到初夏最难:储存的大白菜吃完了,苦熬青黄不接的日子;蚕豆熟了也当青菜吃。还有像萝卜的扁蓝,吃的时间长,又沒多少油水,好难吃的一一于是,总盼着能吃点好东西,馋得几乎要流出口水了。
   不忙的季节,半个月休息一天。许多知青会穿得漂漂亮亮的,三三两两去十三里路外的齐家埠上街。这是农场场部的所在地,从渡口的堤边算起,约百米长。也就邮局、信用社、供销社的商店、餐馆、等,一二十家不起眼的店铺。其中有一家农场加工厂办的豆制品店,除卖豆腐、干子之类的东西以外,也售松花皮蛋、盐蛋等。听六三年下放的老知青说,店子里有豆腐西施、皮蛋西施,人长得很体面的。但我们从未光顾过该店,一睹美人的风姿一一秀色不可餐也!为了解馋,我们不顾劳神费力,往返二十多里路来回跑一一是冲着小餐馆去的。
   接惯例,肉絲面先吃上一大碗再说。随后肉包子往肚里填,多少不一定,直到撑不下去为止。店里有一个服务员,是六三年下放的老知青。异乡的小馆子遇上老乡,平添了一絲亲切,所以至今还能记起。一饱口福以后,又到隔壁的付食品商店去买饼干、糕点之类的东西,打包捎带。打道回府时,我们沿着中干渠这条小河,走在大堤上。和风送爽,两旁浓荫的大树上,鸟儿尽情地欢唱。我们情不自禁地唱着:“我站在高山巅,极目望四方,扬子江水后浪推前浪,告别了江城,奔向远方……”流行一时的知青歌曲。我们带着伤感的情绪,慢慢悠悠地往农科所晃荡。
   平日里,为了打牙祭,往往要等半个月。若是碰上搶收搶种的“双搶”季节,披星戴月地干活,一二个月不休息,是常有的事。什么不插“五一”秧、不插“八一秧”;什么“大战红五月,苦战六七八”,名堂多得很,不让松劲的。那个年代的人,不知为什么干劲那么大。我们当时每月预支16元,年底结算分红。记得当年分了一百多元回汉过年。农时催促得紧,真不能耽误。高中时曾读过白居易的诗《观刈麦》:“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也读过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原来古诗中早已道出了农人的艰辛。农忙了,街上是去不了的,开荤只能指望所里的食堂了。
   所里也改善伙食,偶尔有之。见荤的时候,一点五花肉片煮点大白菜、萝卜,吃起来香极了。有时,也会做点白面馒头,換換胃口。可杜师傅的手艺糟糕,不知是发面缺窍,还是揉面的功夫不到火候,蒸出来的馒头总粘牙齿。有知青说俏皮话了:杜师傅做的馒头一一焊口(汉口)。老实说,这句歇后语一点也不夸张,但真怪不得他。他是半路出家,从上面下放来的,安排的这个不算苦的差事。听到知青的戏言,他总是无可奈何地搖摇头,苦笑一下。是怪命运捉弄,还是叹时运不济,无从得之。这美丽的遗憾,对他来说,算尽了努力;对我们来说,聊胜于无吧!
   杜师傅是读书人。我们刚去时,适应期的活不算太累,收工后,许多年轻人喜欢打扮。一到晚上,女知青身穿的确良的花衬衣、花裙子;男知青上身大桥牌的白衬衣,下身拷板(细筒裤脚)裤,趿着人字型或叉型的海绵拖鞋。他们在相距三四十米的小河堤和宿舍之间,像时装模特走丅型台似的,走去走来。最讲究的是初中的刘望生,他自己用手摆弄的螺旋头,油光可鉴;悠闲地吹着口琴。他像柬埔寨的宾努亲王点头的样子,大家都喊他宾努(省略了亲主),他怡然自得。杜师傅望着夜色中衣着讲究的学生,不苛言笑地冒出来一句:“锦衣夜行。”我大吃一惊。这个成语我虽不懂,但肚里还有点墨水,就字面的意思,望文生义也能猜出来:“穿这么好看的衣服,在乡村的夜晚走在路上,给谁看呢?好可惜的!”还有一次,他去河边挑水,见几个学生在戏水,他一边走,一边开玩笑说:“是哪个八只脚,把我的水弄脏了。”一听,就知道是揄弄人。他不冷不热的表情,有人不喜欢他,想作弄他一下,但又找不到借口,总让他躲避开了,到底未能戏耍成。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收音机里教英语了。杜师傅天天收听。为什么?沒有人知道,也沒人想知道。只知道他从不关心庄稼的事,也不过问所里的事。他活动的范围,是从家中到食堂,两点一线。他手上总是拿着两样东西:闹钟、收音机。多年后,听说落实政策时,他去了农场学校。是教英语,还是教语文,我沒问。我知道他读过文科,有知识;知道他政治上敏感,及时把英语捡起来待用;也知道他根本就不是正二八经的炊事员。
   对杜师傅,我欣赏他的学识。不问时事政治,是他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说不上对不对。但他的个人生活态度很严肃,不因夫人在百里之外的沙市,独居一室而受外界的诱惑。老男人的定力,是非常了得的,尽管身边有不利于他沉心静气的因素。不管怎么说,他天天和颇有性感的马大姐在一块上班,总是一付拒人于干里之外的冷相,这让喜欢揩油的轻浮之人,也会有几分汗颜的。
   再说食堂的马大姐,她是个谁也不在乎的人,也算是个人物,连老所长也懒得理她。她的模样还算俊,就是在城里,也算漂亮人:红苹果似的脸蛋,加上会说话的眼睛。意志薄弱的人,是很难不动心的。这还真算不上她的错一一至少在所里,独居的她并沒有挑逗过谁。她为人还算热心,尤其是对我们几个知青,像大姐姐一样,沒少关心。那个年代的人警惕性高,有人大概是怕涉世不深的小知青,把握不住自己,受她的影响,间接地递过语言提醒一下。有意无意地传出她过去不检点的风言风语;无非是说她曾与多人有染。说话尖酸刻薄的人,哪儿都有,恐怕也是低俗之辈。在这儿,为净耳,不重复原嘲讽之言了。就我所看到的,她并无诱惑之意,但确有招摇之嫌。从食堂到她的住的小屋,三四十米远,大热天的黄昏,她常穿一件白色圆领衫,大红色的短内裤,来来回回地急走一一像猫子淹死了儿似地赶慌。又有多少事,要她这么往返穿棱地忙呢?知青尚小,不谙人事,无碍。旁边住的壮汉也还好说,但其妻难免心神不宁了一一毕竟是在她的老公眼前晃去晃来呀!
   不知是老所长盯得紧;还是她性格彪悍,别人不敢招惹;还是怕沾了边,自讨麻烦;在刚搬过来不久的农科所,还真未见她和谁爱昧过。其实,她也不易,身世很苦的。小时候家里穷,沒读多少书;婚姻好像比较勉强,不是那么滿意。好在老公对她迁就,处处让着她。这是她对我们说的。都是阶级姐妹,难免不动恻隐之心。不管是有意无意,她的遭遇,博得了几个知青的好感和同情,也有点“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觉。这样,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和她的交道多了一点。
   提一下张嫂子。她是宜昌山里嫁过来的,人朴实,托丁师傅的福,留在食堂里了。她知足,从不生事,默默无闻地干活,生了一个惹人喜爱的女儿。七十年代前后,农场的老知青、外来工人、干部什么的,找对象高不成、低不就,拖大了年纪的,大多讨的是宜昌、四川山里的女人。有点厚处往薄处匀的意思。这儿是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很受她们青眛的。
   屈事务长就沒什么可说的了。那个年代,看人脸谱化,总觉得他像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中东山坞生产大队的会计马立本。直到二年零五个月后,我被推荐上了湖北中医学院的大学,也沒发现他在背后对我们说三道四。看样子对知青的所作所为,平时不吭不响地,是胆小怕事的性格,他不明不白地受了寃枉,真的成了屈会计。
   知青的事,他可以不闻不问,但老刘所长就躲不过去了。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知青中,大多数人虚心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也有个别人偷懒耍滑、调皮滋事。老所长刘忠堂,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把教育知青当作头等大事,十分负责任。听人说,土改时他挎着盒子炮,在四湖地区威风得很。传说他有生杀大权,湖匪提到他,谈虎色变。教育小知青,他更不含糊,绝不允许有好逸恶劳的人;要培养好革命接班人。他不知疲倦,像监工一样,一天到晚到处窜。他会突然出现在树林里、小河边、仓库边一一凡可以藏人的地方。因此我们都怕他,沒人敢玩巧。但也有装病不出工、扯皮滋事的,老所长对付的办法,是那个年代屡试不爽的拿手好戏。就像京剧《红灯记》中的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的忆苦思甜。往往这个时候,试验组的潘佑輝队长就会闪亮登场了。
   再教育大会也好,批判封、资、修大会也罢,忆苦思甜都可以把这些内容上联下窜在一起的。所以,会上的发言的内容,他早已滾瓜乱熟了,说去说来就是为地主放牛,受穷受苦的事。开会的地点,不用说也猜得到一一打谷场!土改时分浮财,弄到了一个破柜子,像道具一样,搬到了打谷场。仓库的墙上挂着几盏煤油灯,开会的人在破柜子前,随意站着,蹲着,也有自带小扳凳坐的。通常是老所长的开场白,潘队长结合实际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先说旧社会的苦,再说土改翻身,共产党把他救出了苦海。他是苦大仇深的雇农,共产党给他带来了幸福家庭,他感恩。对不听话的知青,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说到激动时:“我看见你们(不好好劳动),眼晴里冒血。”很气愤的样子。可能是自知性急言重了,再次开会时,他又语重心长地对几个转变好了的知青略带歉意地说:“你们变好了,不错,我(的眼睛)再也不冒血了。”不久,又有人怕苦怕累,偷懒耍滑了,他又把话说回去了。如此三番二次,例行公事似的,听疲了,也没人当回事。
   食堂的人也好,潘队长也罢,与知青打交道还算容易,但下队劳动的干部可就尴尬多了。有个曾在农场医院当院长的王文哲,在所里负责放牛。据说他曾是红小鬼、卫生兵,有点老资格。他是什么问题落到这个田地的,我不知道。那时,他带着两个知青放牛。夏天,凌晨三点,他来到了男知青宿舍的窗前,压低了声音喊:“张策,张策……胡德明,胡德明……”从窗户外看见他们迷迷糊糊地坐起来后,转身先走了。过一会,不见他俩跟上,又折返回来喊。有时来回折腾几次,他也不能发脾气,真难受。大半年的时间里,他总穿着西装短裤,腿上毛草扎的印子,随处可见。牛总往水里跑,他要趟水去找。他放牛负责,夜里总在堤边系牛处,为牛熏烟。
   李光普就沒有这么认真了。他好像是信用社下来的,也不知是什么问题;高度近视。他的活多为打杂,且不怎么费体力的。记得秋收前,看守稻田,驱赶南迁路过的候鸟。他穿着长衣,戴着草帽,拿着一根挂满塑条的长杆,在田梗上走去走来,招幡似的挥动着,滑稽极了。饿极了的鸟,是不怕他这一套的,成群成群地俯冲,钻进了稻田就蛰伏下来,用泥块击打也不动。李光普懒得费这个力,胡乱吆喝着来回晃动。看他那个无所谓的样子,像磨洋工。
   周伏的态度又太过了。身上晒得黑不溜秋的,水珠都挂不住,比老农还黑。只知道他过去是摇鹅毛扇、耍笔杆子的。后来也回原单位了。
   农科所的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永远不会忘记。

共 53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曾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令人难忘的往事宛如晴朗的夜晚天上闪烁的星星;只有真正地经历过当年知青生活的人,才会知道的一清二楚。这篇叙事散文运用了回忆的形式,深情地叙述了年轻时在农科所下放劳动时的经历,通过对几位人物的描写叙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以及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对理想默默的追求。作者以关系到人人生活的食堂为中心,叙述描写了瘦高个、虾米腰的老杜师傅,突出了人物的正直严肃,对理想的默默追求;描写了体态环肥、风姿绰约的马大姐,写出了她婚姻生活的无奈,风风火火的性格;与此同时,还叙述了食堂里朴实的张嫂子、深沉但好心的屈事务长,喜欢忆苦思甜活动的老革命所长;除了叙述知青生活的单调艰苦外,还写了知青们对美的追求。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宛如一幅时代的画面,清晰地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采、人们的精神面貌。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627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6-27 06:53:47
  曾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令人难忘的往事宛如晴朗的夜晚天上闪烁的星星;只有真正地经历过当年知青生活的人,才会知道的一清二楚。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小龙        2017-06-27 12:07:42
  好文忆往磋陀在,芸芸众生聚一场。
   曾历苦难和艰辛,方知今日生活畅。
   常想农场多岁月,兄弟姐妹情义长。
   一锅同勺长江水,历过磨难回味旺。
3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6-27 15:36:41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4 楼        文友:雪涌蓝关        2017-06-27 16:21:54
  谢谢老师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6-27 17:40:48
  恭喜获精,继续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6 楼        文友:雪涌蓝关        2017-06-27 19:27:58
  谢谢武戈老师!我会努力的。
7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6-27 19:43:37
  拜读精彩美文,欣赏佳作,祝贺精品!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8 楼        文友:雪涌蓝关        2017-06-27 20:43:02
  谢谢千里追梦老师的鼓励。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9 楼        文友:乐乐凝凝        2017-06-29 13:59:48
  欣赏学习雪涌蓝关老师的写作特点。描写人物入木三分,生动灵现。文中故事彰显不同时代知青生活。激情蹉跎也含笑几分。回味是最好的忆。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