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见闻】在梦中收获(征文.散文)
——散文集【村庄的印章】后记
把多年写的一些文字,汇集在一起,取名为【村庄的印章】要出版了。乍一看,十几万字,自己都有点惊讶。惊讶于多年的笔耕有了点收获,惊讶于自己竟能捣置出这么多文字。面对荧屏,我思忖着:是什么力量让自己竟对文字这么痴迷?答案只有一个字:梦。
1980年那个夏天,我高中毕业了。按照国家政策,残疾人即使考上大学,也不予录取。农家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跳出农门才能改变命运,这个梦一下子被击得粉碎。看到被我考得分数少得多的同学都去补习,我绝望了,甚至一蹶不起。但从小倔强的我,并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从那时起,暗暗下定决心,成为一个作家,用文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我一边做一个称职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边心里不安分地晚上趴在被窝,伴着孤灯,不停地写呀写。几年下来,写的文字稿纸就有一尺多高。
感谢张志华老师,他把我叫到村里的小学,成为一名民请教师。在那里,我除了搞好教学工作,仍然继续着我的梦。那时候,为了这个梦,我订阅了很多文学杂志,参加【山西文学】和【鸭绿江】的刊授学习。1984年7月,终于有一篇小说【途中】发表在【鸭绿江】。作品发表后,在乡镇引起了反响,也激励着我更加发愤地写作。
后来,乡上管教育副乡长张培德老师,支持我在乡镇上创办了一个文学社。当时,我经常给【西岳】投稿,尽管没有发表一篇,但收获的却是【西岳】编辑李康美老师的退稿信里热情洋溢的鼓励。李老师还把【西岳】杂志每期给我邮寄十本,让文学社会员阅读,后来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来学校看望了我们。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望让我重新站了起来,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是文学救赎了自己的低迷甚至沉沦的灵魂。
不久,我被人生的最大恩人,徐志杰校长叫到中学任教。不过,步入新的环境,我慢慢淡化了文学梦。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文字功底很差的农家青年,要想用文学改变命运,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于是,在那里,我参加了全国自学考试,发奋学习,取得了汉语言文学的大专学历;在那里,我努力奋斗,考上了民师班,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公办教师;在那里,我勤奋工作,当上了教导主任,副校长。
光阴荏苒,一晃20多年过去了。在这20多年里,我零星地写了一些文字,也有几篇发表在报刊。1999年,我接触了电脑。记得很清楚,那是10月19日晚上,我把自己前面写的一篇散文发在了qq的空间。没想到,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评和称赞。这些鼓励像一块石子扔在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波波涟漪,我的心海一下子起伏起来。于是,我便着魔似的写出了不少文字,发在空间,满足网友阅读的欲望,也满足自己那点文字被大家认可的虚荣。
2013年,一纸文书,我卸任了副校长职务,成为一名检查员,独自住进了渭南。在这里,我遇到了渭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璞,在她的推荐下,我加入了渭南市作家协会。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见到了我文学的恩师,李康美主席和很多文学界的名人。和他们交往,不但燃起了我写作的激情,也渐渐摸索到了散文和小说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于是,前半生久居农村的生活体验,就像一台粉碎机,从口里塞进去,经过咀嚼,变成了灵魂和情感的粉末,不断地往外吐着。后来,我就把这些粉末汇集在一起,成为这本散文集。
之所以命名为【村庄的印章】,是因为这本书收集的都是我在农村的生活感悟。我热爱自己的村庄,那久违的故土使我生发着缕缕的回忆和眷恋。我热爱和感激故土上,那些为了儿女和梦想经年劳作的乡亲们,他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质朴与期望抒写着璀璨的人生。他们的善良与勤劳,敦厚与慈爱成为我做人的楷模与风范,成为我孜孜追求美好生活的源泉与动力。这些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远去,但迄今回忆起来却历历在目。
这本书所选的几十篇散文,都是自己多年来用一颗虔诚感恩的心撰写而成的。关于村庄的记忆,关于善良的父母、关于罹难不久的四弟,关于人生的思考,这些世间的至情和人生的况味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记得我曾经发表过一条说说:写作其实就是对作者心灵的陶冶与洗礼,是对作者灵魂的净化与历练。是的,在写作这些作品过程中,那村庄的一草一木,那淳朴善良的乡亲,那博大深厚的父爱母情,那旅行途中的体验,那百味人生的咀嚼,无不涤荡着自己的思想,无不净化着自己的魂灵,它使我近乎于荒芜的灵魂家园得到了莫大的洗礼与历练;它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变得殷实,越来越充满生机。
感谢李康美、路树军、徐红林、邢福合等老师的厚爱,他们为我敲定了书名和版块标题。感谢刘丽萍老师的初审,感谢王晓飞主席的终审和精彩的序,闵荣波老师题写的书名,感谢长期以来大家对我的鼓励和指导。
近几年,我不喜欢交友、不喜欢打麻将,不喜欢……而把业余时间用在钟爱的文字上,其实就是在努力地缔造着自己灵魂的家园,努力缔造着一个新的梦。尽管本书篇幅有限,没有把更多作品收录进来,但它能够汇集为一本与朋友分享的书,能给朋友在饭后茶余带来点回味,就聊以自慰了。由于时间有限,好多作品还颇为粗糙,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望朋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