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相约在越南

编辑推荐 相约在越南


作者:方仲贤 秀才,1014.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0发表时间:2017-07-02 13:39:10

对于我来说,在去越南之前,总还是有些神秘感。究其原因,除了它是一个陌生的国度,更是因为三十几年前的那一场战争。
   对越南人的最初印象,应该是来自美国的越战电影和香港的电影,特别是香港电影,里面出现的越南人给了我个子不高、黑瘦、罐骨略高、眼睛较大的印象,他们沉郁的眼神中又有掩盖不住的丝丝精明。伴随着越南人出现的总还有那些街头的拥挤的人流、骚乱,热带丛林中你死我活的决斗等镜头。当然充满法国色彩的前三轮自行车,斗笠,街头上的坦克,荷枪实弹的士兵也是镜头里的常客。
   由于是外国人,旅程中近距离接触当地人,和他们交流的机会并不多,主要还是那几个越南文艺圈朋友。第一个是中国籍的蔣豆豆带我们游下龙湾,上岸后就把我们移交给另一个叫阮文婷带我去吉婆岛。时间虽然比较短,但给我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她外貌上的越南人特征不是很突出,不那么瘦,也不那么黑。22岁的她样子看起来很成熟稳重,说话处事也显得老到得体,在云南大学学的中国话讲的很好,虽然还不是特别流利,说话时一停一顿,有点象领导讲话的模样。在船舱里,我们分坐两侧听她在前面站着讲话的情形,使我联想起电影里对部下训话的越南军官来。她还是个越共党员,她在大学里还有点小职务文学社主席。也许是出自于爱好文学的人的本能,她对中国政策比较关心,尤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跟她聊几句,感觉她还是有见识的人,她也来过中国不少地方。她自己说中国的好多旅游区她基本都去了,都是中国文学朋友邀约.但其实她去的就是那几个大众化的著名景区,不过她的耳朵很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我是雅安这边的口音来。一路上口口声声叫我老帅哥,使我不好意思,可心里也乐于接受。
   从下龙湾上岸到第二天又从这里到河内,一直是另一个叫阿娇的姑娘带着我们。跟蔣豆豆一样岁数的她,看起来样子更老相,但处世却没有她那么沉稳得体。越南人的特征也比她明显,黑而瘦,说话时总是笑嘻嘻,留意她不说话时的神态,好象对我带有本质上的冷漠,眼光中甚至还让人感觉到一丝邪气。她好象比较爱显示自己和炫耀他们国家,自称在香港呆过,在新加坡留过学。我们私下嘀咕,认为可能是在香港当过难民,也许中国话就是在那时学的。她还说自己有兄弟在国外,一路上也喜欢跟我们介绍越南名牌摩托车和轿车的高昂价格以及闹市区贵的我们都不大敢相信的铺面租金。在河内的那个晚上,她安排我们和她同住一层搂,据说男女混住在越南也是惯例,但却把我吓了一跳,生怕遭"美人跳"圈套.那一整天都忧心忡忡,六神无主。入住酒店时我们同行的文学朋友得知此事,大发脾气,认为她是别有用心,侮辱了我们中国人。最后我们多开了一个房间,被要了三百元人民币。这个价格被认为是几近勒索,对她更生怀疑,也不知道她是有心的还是无心的,是故意这么做还是本来就该如此,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得到额外的收入。但无论如何,结果是她白忙了两天,一点小费也没得到。我仔细问了阿娇的情况,豆豆给我讲阿娇二叔是越南军官,是个团长曾在中国昆明军事学院接受专业培训。后来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她二叔亲自指挥打丛林战,打死打伤不少中国军人。说到这儿,豆豆叹了口气,她又说越南政府得到我们支持赶走法国佬宣布独立,后又受到中国大量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可他们却反目,吃中国粮食,用中国给他们的武器,中国培训他们的经验打中国人。豆豆长叹一声接着说:"但愿中越关系能长治久安,千年和好!"
   在巴亭广场为我们带路讲解的是唐婉,是个清纯温柔的越南苗族姑娘,在昆明大学中文系念大一。她在沙巴教堂外与我合过影,陪我们的时间很短,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年只有21岁的她,有点瘦削,也黑,但眼睛发亮,一身整洁的苗族服装的帮衬下,显得特别年轻,神采奕奕,两个甜甜酒窝,十分迷人,身上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据阮文婷讲,唐婉诗写得很好,情感细腻,耐人回味,去年已出版诗集,《苗家儿女》。也许是年轻,她不仅工作热情高,政治热情更高,对我们特别热情,表示出极大的民族友谊。一路上主动跟我提起我们两国的友谊,感谢我们国家对他们一贯的帮助,还动员我们跟他们身着民族服装的女同胞合影。不知道这是不是越南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如果是我们应该欣慰,可能她的年龄小,中越之间的战争对她来说已经太遥远了吧!
   说起越南人,还有一件不得不说的事情。在河内的那天,我被带到了还剑湖,一开始听名称以为是一个风景区。到那里一看才知道是市内一面平淡的湖水。关于这湖有一个传说故事,勉强也算是一个景点,它对河内市的人来说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但当作一个向外国人推介的景点,未免也太勉强了。我们被带到这里来的主要原因,还是湖周有一大片商业区。这里没有大的商场,都是些小铺面,卖越南特产——拖鞋最多,经久耐用的橡胶鞋佈满大小商店。这里有专门卖特产和旅游纪念品的商店,也有些外国的游客,但也不多。逛街买东西的更多还是他们的本地人,所以这里应该是河内市民的商业街,而不是专门做游客生意的。去越南之前就听去过的人说那里的橡胶拖鞋样子难看,却特别柔软好穿,又便宜,我也准备带几双回来。在这里我们就看到有商店卖这种拖鞋,当我们过去问价钱看货的时候,连续两家商店里面的越南女人都态度恶劣地说不卖,一个老太婆还把我们拿起来看的拖鞋抢了过去,而其他有些卖高档一点的鞋类商店却不会这样。我不禁猜测起原因来,也许是他们知道我们只带人民币,而对他们来说收那么一点外币还要去兑换太麻烦,但是当我看到一个西方人过去买时他们却不会这样的态度后,我基本上否定了这一想法,那么是他们特别讨厌我们中国人,不想卖东西给我们吗?这让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也许这跟那场战争有关系也不可知。说不定那个白发老妪就是战争的受害者,甚至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国家是没有情感的,国与国之间只有政治关系,为了利益的需要,两个打过仗的国家可以很快修复起被战争破坏了的关系,成为所谓的“友邦”。但人是有情感的,受过战争伤害的人永远都会记住心里的痛,眼前的和平并不能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他们对战争的仇恨,对曾经的交战国的敌视并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很快褪色。为了避勉冲突,我选择了回避离开那儿。
   其实如果要买越南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在下龙湾会更方便。在码头上来的一条街上,很多专门为游客开的商店,路边还有不少手里拿着旅游小商品兜售的个体小商贩。要回国的那天下午,因为离上船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在那马路上游荡,本来出门也喜欢买点纪念品,看的多了,忍不住就想买。商店里装成一叠的一万八千八百越南盾“卖”十二元人民币,路上听到一起的人说跟那些小商贩讲价买一叠只要八块钱,我买的时候问他们,他们说卖八块钱的里面的越南盾是少了几张的,一个模样老实的中年越南妇女用很生硬的中文一字一字的说“我-没-有-骗-你,骗-人-不-好。”要卖给我十块钱,然后我再送给她一块钱,口气极诚挚又近乎是哀求,当看她把那一小塑料袋越南盾和我换过那十一元人民币后,匆忙跑到路边坐上一部已经启动好在等她的摩托车上跑掉时,我意识到了什么了,一看手里,果然那叠越南盾并不是我先前看的那叠,有七千已经不翼而飞。我不禁苦笑起来,气恼之余一想想也是几块钱的事情,还担心他们仓皇逃跑别出车祸呢!这也是我认识的越南人的另一个方面!我回过头看着豆豆笑了笑,侧身跟她奔向下龙湾码头……

共 29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于邻邦越南,我国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听说的内容多,实际到过越南的人,少之又少。这篇游记散文主要通过在越南旅游的经历和见闻,主要写出了一些接触过的越南人;首先是导游小姐,清一色年轻,二十出头,但是对于中国人的感情却有不小的差别,从这些年轻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她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看到了极个别心理阴暗的人的龌龊;接着作者又重点写了在河内市的市场购物时的见闻,看出少数百姓对我们的仇视情绪,最后的以钱换钱虽然是一个骗局,但对于我们来说,也就是几元钱的事情,提起来可笑,却也反映出越南人的阴暗心理以及当地物质生活水平的低下。从这些地方,反映出当地人的精神面貌、生活水平。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叙述条理清楚。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7-02 13:39:38
  对于邻邦越南,我国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听说的内容多,实际到过越南的人,少之又少。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2 楼        文友:九狮居士        2017-07-04 13:37:22
  叙述的太细。
喜欢文学,努力创作,力争有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