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狄青之死(杂文)

精品 【天涯】狄青之死(杂文)


作者:在河之洲 童生,92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10发表时间:2017-07-03 16:32:11

我的目光,沿着一条历史脉络,曲曲折折,翻山越岭,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宋朝的空气,想必比现在纯正。日头呢,应该和现在一样毒烈。我不是去拜谒韩愈柳宗元的,亦不是去看欧阳修苏轼的。但却是与一个叫狄青的人相遇。而当时,他恰恰死了。我不知道狄青是怎么死的。今天,再去谈论狄青是怎么死的,任何人都不会告诉你。就像一个人说,一千年前的时光是如何消失的?你显然回答不上来。总之,有些事是说不清的。尤其是历史,有的时候,真实的历史是被遮蔽起来的。
   我知道,狄青在当时,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儿。当然,狄青是不太受重视的。只不过一个枢密副使的官儿,还是刚刚上任不到三个月。狄青自然是不会受朝廷重视的。我在翻阅有关他的资料,极力分辨里面的真伪。我在卷宗里看到,一个叫侬智高的家伙,居然起兵反宋,想推翻大宋江山。我看见反叛的大旗,在阳光下分外耀眼。暴乱的军队竟然一路高歌猛进,军旗猎猎作响,十分惹人注目。这个自称仁惠皇帝的叛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暴乱分子,整日让大宋皇帝坐卧不宁,寝食不安。显而易见,暴动的侬智高自然成为大宋的心头大患。
   大宋的皇帝,岂能容忍自己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有些慌乱的皇帝几次派兵讨伐,这应该是正义之师的征讨,但正义之师不是胜利之师,正义之师有时也打不了胜仗。一个天大的国际玩笑,像花儿一样,开在了宋朝。军队损兵折将不说,还大败而归,岂不是将宋朝的颜面丢尽。那些日子,大宋的天空一直是阴雨连绵,苦不堪言。大宋成了集体寒蝉,声音几近呜咽。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一个人站了出来。他说他要替朝廷去平复暴动和叛乱,他就是狄青,一个不受重视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
   危难之际,有人站出来替皇帝排忧解难,这自然是皇帝求之不得的好事。起初,皇帝是不相信狄青的。几次派兵无果,难道你狄青比他们高出一头不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皇帝答应了狄青的请行。不过,皇帝是不放心狄青的,想派宦官任守忠监视狄青,经过宰相的极力劝说,皇帝才放弃这个想法。
   我不知道狄青出兵之后,使用了怎样的孙子兵法,在战略战术上有何妙招。反正是狄青竟然凯歌高奏,一路所向披靡,大败敌军。
   我知道宋仁宗时党项人侵犯边塞,当时新招募的军队号称"万胜军",没有经过什么战阵,一打仗就败北。狄青统军后,把"万胜军"的军旗换给"虎翼军",命令那些老兵出战。党项人望见军旗有"万胜军"字号,很不以为然,全军径直冲过来,被久经战阵的"虎翼军"打败,几乎被歼灭殆尽。狄青在泾原时,曾经遇到敌众我寡的阵仗,他想一定要以奇制胜,就提前告知军士全都扔掉弓弩,都执短兵器,下令军人听到第一次钲声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假装要跑的样子,钲声一停马上大叫前冲,士卒就按他的号令去做。与敌人相遇,还没交战,钲声马上响起,士兵都停止不动;第二声钲音响起,士卒都往后退。党项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青是上天派来助宋的使者?"然而钲声停止后,士兵突然冲杀过来,西夏兵大乱,互相践踏死亡者不可胜计。
   狄青班师还朝以后,皇帝自然高兴,自然要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
   狄青的官职,是浴血奋战拼死拼活打出来的。狄青官职的提升,是一个国家用人之后所给予的奖赏,再正常不过了。然而,随着狄青官职的提升,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早在狄青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右司谏贾黯上书皇帝,论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御史韩贽等人亦皆附和。在依智高纵横岭南,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狄青受命于危难,率兵出征之际,朝廷在欣喜之余,也仍然不忘“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要以宦官任守忠监军,监视狄青。后因谏官李兑力言“唐失其政,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是不足法。”朝廷也迫于形势紧急才作罢。
   到狄青凯旋还朝作了枢密使时,这种疑忌和不安达到了顶点。臣僚百官纷纷进言,始终反对狄青的王举正竟以罢官威胁,就连原来屡屡称颂狄青战功,誉之为良将的庞籍、欧阳修等人也极力反对提拔任命狄青。
   被现代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此刻却是扮演着秦桧的角色。
   狄青有错吗?狄青无错,狄青是坦荡的,狄青是正直的。
   在他作了枢密副使之后,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制字。宋仁宗曾劝他用药抹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
   狄青出身贫贱,曾有谄谀之徒委婉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
   在依智高败逃之后,有人曾主张上报朝廷说依智商已死,以此邀功。狄青却连连摇头,“不敢诬朝廷以贪功”。
   就连力主罢免他的文彦博也称他“忠谨有素”。欧阳修上书请罢狄青,洋洋数千言,举不出一条有力罪证,反而称赞他:“青之事艺,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任枢密使以来,“未见过失”。那么罪名是什么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不得不假托虚妄的阴阳五行说,把当年的水灾归罪于狄青,说:“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今年的大水就是老天爷因为狄青任官而显示的征兆。
   简直是一派胡言,此种说辞莫不为天下人所嗤笑。
   反正,狄青犹如一支芒刺,深深扎在大宋官员的脊背上,时时让他们感到阵阵作疼。一个个急于除掉狄青,而除掉了狄青,就是除掉了自己背上的芒刺。文彦博说的明白,就是因为“朝廷疑耳”。在文彦博请罢狄青时,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立即反驳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理由竟是如此的牵强附会,如此的粗俗低劣。
   待仁宗生了一场病,后来慢慢康复,制诰刘敞立刻上书说:“天下有大忧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体平复,大忧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竟把狄青列为朝廷最大的可疑者,换句话说最大的威胁。在种种猜忌、疑虑达到登峰的时候,谣言亦随之纷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正长角,有人说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连京师发水,狄青避家相国寺,也被认为是要夺取王位的行动。
   终于,到嘉祐元年八月,仅作了4年枢密使的狄青被罢官,但因无过,被加宰相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民间称“从士兵到元帅,从布衣到宰相”,贬至陈州,离开了京师。
   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名曰抚问,实则监视。这时的狄青已被谣言中伤,整日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来他都要“惊疑终日”,惟恐再生祸乱,不到半年,郁郁而死。这位年仅49岁,曾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没有在兵刃飞矢之中倒下,血染疆场,马革裹尸,却死在猜忌、排斥和打击迫害之中。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一个朝代,不论是投降派,议和派,不论是新党、旧党,平时间斗的不可开交,可是关键时刻总是能做到一直对外,于是岳飞也以莫须有之罪名,被陷害致死。岳飞之死,与其说是投降派陷害,不如说是投降派与主战派的联合陷害。
   让我内心更加郁闷的是,狄青生前,被视为朝廷的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他含冤而死,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
   当人活着的时刻,不肯给一点宽容,所谓的名臣,贤士,好似恶狗一般网络罪名,实在找不到罪名,莫须有是最好的办法,还有天象之说,总之要除掉你是不需要理由的。可是在人死之后,又会假仁假义地大肆吹捧,追封,似乎把死人当成了救世主。
   理由很简单,死人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任何人也构不成威胁了,脊背上的芒刺已除,自然对死人可以宽容的。而把死人往天上捧,往往比捧活人更有预料不到的效果。
   狄青之后,再无良将,岳飞之后,再无名将。
   狄青操守,人品无可挑剔,战功显赫,可是没有赢得朝堂上下的尊敬,反而是处处刁难,就连一个妓女都敢于嘲讽他。
   若论对皇上的忠心,恐怕能比得过狄青的真就不多。是的,诺大的北宋朝廷,皇帝身边的大臣比比皆是,可是都比不上一个近乎完美的武将,一个被范仲淹视为良将的人才,竟然是这样的下场!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武将就是在打仗的时候冠以好听的名字,其实武将是没有尊严的,哪怕你再好,再优秀,即便是在战场上为朝廷一死又如何?在那些士大夫眼中依旧是卑贱之辈,依旧是一坨臭狗屎。
   既然如此,何必要建立战功?何必要忠于皇上?于是,我们看到,有的武将开始自暴自弃,开始变得没有信仰,开始贪生拍死,开始吃空饷,开始变得醉生梦死。而有的则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即便战功赫赫,也能急流勇退,远离朝廷。
   狄青死去一千多年了。在近代,不乏像狄青这样的忠臣,一次次演绎狄青的悲剧。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狄青的死,与宋朝无关。
  

共 35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犀利而深邃的杂文,用一位智者或者明眼人的胸怀和气度去探究历史上一位战功赫赫却遭一班朝臣排挤打压致死的一代良将狄青的烟尘往事,令人深有同感和共鸣。古代的忠臣良将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朝廷和皇帝在利用他们的时候和利用完之后的态度大多有着天壤之别,究其原有莫不是因为功高或功大镇主或者威胁到一些朝臣的利益。其实作者确实是有一双慧眼,而且怀着一颗赤诚火热的心行文的,让我们为狄青鸣不平,为时代和社会摘除芒刺,期待我们的社会和时代更美好,为作者此文点赞!【编辑:馨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704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7-07-03 16:34:53
  再次欢迎在河之洲老师的到来,感谢您带来的精彩美文,祝您夏怡!
馨语馨愿
回复1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7-07-04 22:02:31
  多谢社长鼓励!问好!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7-07-04 20:57:56
  欢迎赐稿天涯。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2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7-07-04 22:03:13
  问好老师!多提意见!
3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17-08-23 09:08:08
  武将的命运如此,文人呢?树大皆招风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