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走近托尔斯泰博物馆和他的墓地〔散文〕
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向西南驱车,经过一望无际的森林、沼泽地和河流,约三个多小时,就到达俄罗斯的城市图拉。穿越图拉市街再往南,行20分钟路程,就是著名的亚斯纳亚的波良纳庄园,这里是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庄园,现在是纪念托尔斯泰的博物馆。他的墓地也在这里。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占地380公顷,由于这里是列夫•托尔斯泰出生、生活和创作过的地方,所以被称为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
一
门口是两个用砖砌成被废弃的小城堡。走进门,是一条笔直的大路。路的左侧,有一个比较大的湖。春夏之交时节,湖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倒映在湖水中,周围是高高的白桦林和椴树林,像一群天使,屹立在庄园四周。绿草随着路蜿蜒伸展,野花飘逸出诱人的芳香。走近白桦林带,只见每棵树杆笔直挺拔,枝叶舒展、郁郁葱葱。地面的绿草和野花丛中,蜂飞蝶舞,像一幅巨大的油画,在我们面前伸展开来,给人带来无限的诱惑力。
白桦林,多像是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少女,露出白色的腿,在如茵的草坪上准备跳一曲妙曼的天鹅湖。看到成片成片白晳光洁树干的大树,我想起托尔斯泰小时候喜欢并栽种这样的树,便即兴小诗一首:“好一片白桦树,这是大作家托翁的宠林,这里响着他童年的声音,留下了他游戏的脚印,你没见树皮上的一双眼睛,正在表达他对世界游客的欢迎……”引来同行文友的赞扬声。
绕道白桦林处,沿大路前行,就是托尔斯泰故居博物馆。说是博物馆,其实就是他的故居。博物馆的个人门票是170卢布。另加参观外景加票50卢布。既来之则观之,我们很快买了票,走进了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这是世界上占地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为了走进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我们出发前夜做了一些功课,除了回忆当年看过托尔斯泰的著作外,还请导游讲由关托尔斯泰生平的一些介绍。在托尔斯泰那个年代,庄园就是贵族的领地,据说这座庄园是托尔斯泰母亲娘家的。1828年9月9日,在这里的一间房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男孩降生了,他就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成为了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的贵族后代,世袭伯爵。然他从小生活很不幸,托尔斯泰刚满两岁时就丧母,九岁时父又离世,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由于家境底蕴条件尚好,托尔斯泰从童年起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里请来了专职教师精心为他上说,这对他的学习生活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他学习很认真,16岁就考入了喀山大学东方语系学习。三年后,由于某种原因,他中断了学业,执意回家经营自己的的庄园。
他从小对庄园有着特别的情感。他喜欢庄园里有树林、绿草,还有苹果园、白桦林等。托尔斯泰热爱这块地方,他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架子,常和佣人和帮工一起在庄园劳动,栽树种花,乐在其中。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了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在高加索地区参加了沙俄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从1852年开始,他忽然有了创作的灵感,表示要当文学家。于是他开始小试牛刀,结果一出笔就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单纯而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作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后来又创作了《少年》和《青年》,写了反映高加索军旅生活的《袭击》、《伐木》等,以及描绘战争条件下军人思想感情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等,在这些文章里,常有他自己生活的点滴影子和片段,文章的出版和发表,在俄国文坛初露头角。
至1864年的12年中,托尔斯泰发表了20多部中、短篇小说,他开始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1864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写下了《战争与和平》。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随着《战争与和平》出版,托尔斯泰又用5年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此后又创作《复活》。此三部长篇小说的先后问世,使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二
庄园非常大,我们绕道经过托尔斯泰当年创办的农民小学原址不远,就是托尔斯泰的旧居。旧居只有一幢占地不大的二层楼,原汁原味地被保留着。我们按参观要求在各自的皮鞋上套了毛毡鞋套,就兴匆匆地行走在这幢十九世纪建造的楼里。正巧,馆内也有中国旅游团队在参观,这对我们来说又多了一份获得宝贵资料的机会。
房子内挂着托尔斯泰和他大女儿的画像,还有全家福照片。屋内有托尔斯泰生前为孩子们制作的各种玩具,有当年保留下来的摇篮、冰鞋、布娃娃、棋盘、等;屋梁上挂着干瘪的人称“木乃伊”南瓜。除此之外还有大麦、洋葱头等。就连墙上的时钟都作了特别设定。屋子里还有他当年骑过的自行车和农民一起锄草用过的工具和刀具。屋中,还有当年留下的索菲亚写的诗和画。画的花卉、少女、狗等素描和油画。另外还看到一幅托尔斯泰在1863年为索菲亚画的侧面素描,虽然画得不是很优秀,但表达了当时他们的一段恩爱情感……
在这幢楼里,托尔斯泰创作了许多震撼世界的文学作品100多部。在楼里,他兴趣广泛地接待俄罗斯文学和艺术家,经常和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契诃夫、著名画家列宾,还有著名作家高尔基等在餐厅里一起探讨人生、创作和艺术。在二楼的会客室还经常会见前来拜访他的音乐家,还欣赏友情演奏活动等。托尔斯泰文又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对沙皇俄国的农奴制统治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对普通的俄罗斯农民,寄予深深的同情。
楼层内还放了很多藏书,据说约有两万多册,涉及15种国家的翻译语言,其中也有他喜欢研究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的中文藏书。托尔斯泰生前对中国的文化非常关心,据统计,他曾读过三十多种跟中国有关的书。曾撰写了《中国的贤哲》这篇介绍中国古典哲学的文章。还通过英语阅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并亲自将它译成俄文,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他称赞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他们有四亿五千万人口,几乎是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的总数的一倍以上。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托尔斯泰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具有一定影响,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中国“五四”时期也有过巨大的社会反响,茅盾等都翻译和介绍过他的作品和思想。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长篇小说在中国许多图书馆都有。
托尔斯泰在这幢普通的小楼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三分之二的时光。托尔斯泰一生精力充沛,上午是他脑力劳动时间,主要是写作。其余时间多为是手工劳动和交际。托尔斯泰还崇尚新事物,业余时间乐意为当地的农奴子女办学校,支持和为当地办医院。如今的博物馆中,还有他当年亲自编写的识字课本等。
三
说到这位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家,不能不说他的婚姻诸事。托尔斯泰34岁那年,在一次宫殿活动中认识了年方18的索菲娅。索菲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长得聪慧,懂得多国外语,她身材修长,富于活力,兴趣多样。她能画画,善织绣,喜欢写作,热爱音乐,还会裁衣缝衣。托尔斯泰见到能说会道的索菲娅一见钟情,为了想办法把情书交到索菲娅手中,他几天没好好睡觉。在勇气的作用下,他终于把火热的求爱信交给了索菲娅。他把索菲娅纯洁的气质,甜美的笑容运用为“犹如乡村庄园一轮月光洒在他的心上”。而索菲娅呢?也十分崇拜这位34岁已在俄国文坛上具有盛名的托尔斯泰。他们成为了两厢情愿各有才气的一对。
不久,他们结婚了。婚后的托尔斯泰和索菲娅一度过上了非常幸福的生活。索菲娅曾自信地说:“我们俩的爱情是天下无比的幸福”;托尔斯泰也说:“像我这样幸福的丈夫,生命力胜过一百万人。”
婚后的托尔斯泰每天忙碌着写稿,索菲娅由于非常喜欢文学,渴望走进丈夫的文学领地,所以她每天都自愿为丈夫抄写文稿,从中汲取文学的力源。有些句子的草稿上,托尔斯泰只写开头的一两个字母,索菲娅每次抄写时都会悟出句子的中的意思,抄写清楚后再送给丈夫看,这样的日子堪称甜蜜。
就在他们新婚快乐的日子里,托尔斯泰却做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他作为一个文学家,能够写许多爱情的语段,但竟然不知道如何去讨好自己的心上人。为了表示他的真诚和爱意,他竟然把自己以前的私秘日记本献给了妻子索菲娅。日记里记录了他结婚之前的一些个人隐私生活,特别是记录了1855年他在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屡建战功后,在当了上尉至离开部队前后的一段时间中,他曾一度和女色有染,放纵过自己的生活,甚至还迷恋上了庄园的一个农奴家的姑娘,他们之间还生有一个私生子……日记中还谈到了他如何治疗性病的一些事情……
这是怎么回事?是托尔斯泰疯了还是得了神经病?索菲娅看了这些记录非常恼火。索菲娅简直要疯了,她怎么也不相信眼前的丈夫会有这种事情,是骗她和考验她吗?然日记上写的都是真实的,托尔斯泰也是亲口承认的。不久,索菲娅在庄园里,看到了托尔斯泰和那个农奴姑娘一起生下的一个3岁男孩……
原本是,托尔斯泰把日记给索菲娅看的目的是想告诉她,自己以前曾经做过一些蠢事,表示要与过去的行为一刀两断,把一切的爱交给索菲娅,从此和索菲娅在庄园一起过上美好的生活。但他想得太简单了,他根本不懂女人的心,女人喜欢谈论别的女人有这样的事,而最忌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托尔斯泰完全没有想到,就是因为他赠送了索菲娅的日记,差一点让当新娘的索菲娅心灵彻底崩溃。
尽管后来托尔斯泰向她反复解释,但18岁的新娘索菲娅一想到日记中乱七八糟的那些记载,依然不能容忍托尔斯泰婚前的这些做法。她悄悄地记下了这样的文字:他的过去是那样可怕,这使我好像永远也不能不为之耿耿于怀。他吻我,我却认为这不是他初恋钟情爱的作法……我为我的丈夫沦为这种人而苦恼、痛心……
索菲娅是一个很有自尊心的人,她从小在克里姆林宫长大,生活围绕着皇室的上流社会转,结婚后突然来到一个小王国般的乡村庄园,又遇到这样的事情,她一度感到迷失了前途和方向。她发现,这种乡村生活不是她所想要的。但她必须面对现实。从此,她坚守庄园,每天操持着繁重的事务。在婚后不久,孩子开始接二连三地跟她来了,最终,她在婚后25年中生了13个孩子〔其中有5个夭折〕,又数次流产,直到43岁她还在继续怀孕,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坐骨神经痛。随着家庭成员增多,开支也越来越庞大,而托尔斯泰这个贵族之家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富有,生活要靠托尔斯泰的版税来支撑,生活困难时拿不出牛肉,只得拿出马铃薯待客。而托尔斯泰为养家,又把心思全部都投进了文学创作,她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家务,组织分管马夫、厨子、仆人等20多个下人的工作外,还要为丈夫缝制衣服,因为奇怪的托尔斯泰不喜欢穿外边制作的衣裤。除了这些事,她还要管教越来越多的孩子,尽着妻子和母亲的职责。除了这些硬任务,她还想要通过用各种方法窥探丈夫每天的日记。是不是他依然爱她?这个问题始终困绕了索菲娅的头脑。
也许是索菲娅太爱托尔斯泰了,或者想到自己以后也要当一名女作家,所以她要积累关于他写的更多的日记资料,为以后写书作准备,她开始探测托尔斯泰日记中的其他秘密,因为他的日记总是把一些事情写得不大清晰,悟不出一个道道。1876年,在托尔斯泰外出的一段时间里,索菲娅神差鬼使地陷进了偷窥丈夫所有的日记。从1890年11月开始,她又索性开始偷偷地抄录丈夫一生的日记。她说:“我悄悄读他的日记,总希望能弄明白,能够知道我如何能把自己带进他的生活中,又如何从他的生活中得到能把我们两个重新联结起来的东西。”
有哲人说:一个人的内心是否需要有一个隐秘领地?尤其是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文学家,他成名后的思想和境遇诸事也许只能通过日记来释放,当发现妻子不但在看他的日记,而且还在抄录自己过去日记上的私密时,他当然不高兴。托尔斯泰曾对索菲娅说:“你这是在揭我的伤疤,如果别人向你提起使你内心受折磨的事,例如不良行为等,你是否高兴?”但索菲娅居然一意孤行。她在日记中写道:“你不高兴也没办法,谁叫你当时生活那么不体面?”
天天小争小吵,也许就是给托尔斯泰警告。在以后的日子里,索菲娅依然能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特别是看到托尔斯泰写作忙的时候,不仅为托尔斯泰操持好家务,带好孩子,还会继续帮助托尔斯泰抄写文章,特别是那部厚厚的100余万字的《战争与和平》,她先后抄过七遍,熟练得几乎能够背出每一句。她说要像母亲一样照顾着他,像情人那样不断叮咛他,还要像警察一样秘密监视着他。因此,托尔斯泰的日记本始终逃不出索菲娅的搜捕。托尔斯泰为此事经常心中冒火,在自己家里怎么不可以存放自己个人储藏心灵的日记?他觉得很伤心,但又想不出一个圆满的法子。
